用户背景资料

       在我们平时做项目时,在需求文档的“引言”处也会涉及到“背景资料”。但是我们在写这部分的时候,大多都是按照自己想的去歪歪,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当时对背景资料到底是什么并不清楚。

       那么今天我会根据看的书详细解释“用户背景资料”。

何时建立用户背景资料

       模糊的说来,是在产品进行开发之前。确切一点说是在获取用户需求的时候去建立用户背景资料。

如何建立用户背景资料

1.      初步建立

建立用户背景资料,也就是去了解产品的用户。当对用户的了解还似一张白纸的时候,可以从身边的人员入手,去慢慢的了解。例如:身边的同时,家人,朋友。当然,最有效的还是从“本地专家”入手,本地专家即为那些和目标受众直接接触的人员,如销售人员,客服人员等等。

从身边的人员中获得了初步的消息以后,接下来可以访谈大致像用户的人。通过与“类用户”的人直接接触,也就获得了大致的信息。

2.      列出属性

根据初步建立的信息,将用户背景属性列出来:可能会包括:

  •   人口统计:年龄、性别、收入和购买力、文化、头衔、公司规模
  •   计算机能力:计算机、操作系统、浏览器版本、网络连接、显示器等等
  •  环境:使用地点、使用时间、工具环境、竞争
  •   角色:头衔、职责、权利、关系、互动
  •  目标:短期、长期、动机、结果、痛苦
  •  需求:功能性、情感化、理由
  •  愿望:已表明的愿望、未表明的愿望
  •  知识:领域知识、产品知识、竞争关注程度
  •   使用趋势:频率、考虑、忠诚
  •   任务:理由、持续时间、关键程度

3.      分簇属性

将收集到的属性进行分簇:比如哪一类人拥有哪些属性。一般定义的簇群数量在3~8。重复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要有耐心,知道觉得已经识别出了主要用户群体。

4.      围绕簇群创造人

根据簇群去创造属于特定簇群的个人背景资料。最好能以加入生动的故事情节(这里的故事情节可以是从身边的人或是类用户那里听来的),这样可以提醒用户容易遇到的问题。

利用背景资料

       建立了被背景资料,甚至已经写成了能让人理解的文档,但是要从这一过程中充分受益,则需要持续使用,每天产品开发过程中都要记录、分享、更新并使用这些背景资料。

       可以让开发人员围绕这些背景资料进行讨论、交谈;或者利用背景资料去评估竞争对手;也可以利用背景资料进行招募筛选人。

 

小结

       用户背景资料是项目刚开始时需要进行的工作。一开始对用户的情况一无所知,从身边的人员入手,或者进一步通过大概用户进行了解,去建立用户具备的属性。将这些属性进行组合形成能够代表特定的人群。簇群决定了,然后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建立完整的用户资料。

       建立了完整的用户资料以后,定期更新,保证用户资料的持续有效性。

发布了35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8 · 访问量 5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