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不能上Facebook?

你要到中國做生意,你就必須把店開到中國,把服務器放在中國,這就是治權,治理的權利,這在那一個國家都不例外。美國人辦的公司咋了?到中國就的尊重中國的治權。

 

 

廣州日報:中國的Facebook爲什麼非死不可

  

 有個《Facebook在中國爲何會淪爲“非死不可”》貼子,說在中國照抄Facebook沒戲,最終只能淪爲“非死不可”。大致上我同意他的結論,卻不同意他得出結論的依據。



  帖子認爲中國的Facebook沒戲,理由有二:其一,中美年輕網民的需求不同;其二,美國有大量圍繞Facebook開發應用的公司,而中國沒有。



  關於第一點,需求這個理由沒有任何意義。需求的確不同,但這似乎沒有妨礙可口可樂在兩邊都成功,也沒有妨礙Windows在兩邊都很受待見。在基本需求上,其實哪兒的網民都大致差不多。當然,今天Facebook的主體用戶已經是大齡的商務人羣,甚至很多公司不得不限制員工工作時間訪問Facebook。與此同時,有頭腦的公司已經開始着手利用Facebook進行B2B行銷,理由很簡單,你的夥伴和客戶都在Facebook上,你真的可以熟視無睹?至於思踐所說的第二個理由,平臺與應用,對於促成Facebook在更大範圍內的脫穎而出當然非常重要,但即使沒有這個,也已經很難阻擋它的成功了。



  其實,Facebook在中國有沒有戲,可以分成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面向大學生的Facebook有戲沒戲?有戲,校內網已經證明了。就是說,能滿足美國大學生需求的東西,同樣也可以滿足中國大學生,儘管他們的需求可能並不相同。第二個問題,面向主流商務人羣的Facebook有戲沒戲?校內網也已經基本證明了,暫時沒戲。校內網做得不錯,但也僅僅侷限於校園市場,當校內決定向白領市場拓展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就像之前已經存在的很多商務社交網站一樣,白領根本不買賬。爲什麼呢?



  問題的關鍵,根本不在中美兩國網民的需求有什麼不同,因爲這種需求受一個更關鍵的因素制約,就是中國互聯網對生活和商務的滲透到底有多深。做互聯網的人容易高估他所從事的事業的價值。長遠看,中國互聯網的商業價值當然不容低估,但眼下,它的價值主要還侷限於娛樂。這就是我所說的,中國互聯網還是一個娛樂網、獵奇網,而不是一個生活網、工作網、生意網。



  Facebook所依託的美國互聯網對生活和商業的深度滲透,在中國暫時還不具備,因此你就無法指望用戶樂於把他生活和工作中的真實社會關係,搬到一個主要用於娛樂目的的互聯網上。一個脫離了現實環境的應用,當然不會對你有太多價值。



  名詞解釋



  FACEBOOK:一個大學生社交網站,由哈佛大學的幾位學生創建,幾乎提供了大學生需要的所有日常生活體驗。Facebook列出了最酷的人、最怪異的想法以及最流行的音樂,它就像是一個不斷變換的年鑑。在其上進行的網絡探索被稱爲“FacebookTrance”,它可以花去用戶幾個小時的時間。簡單的,Facebook就是面對大學生開放的一個對外界封閉的社交平臺網站。
發佈了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905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