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Generators(生成器)——yield關鍵字

原文:http://blog.csdn.net/scelong/article/details/6969276

生成器是這樣一個函數,它記住上一次返回時在函數體中的位置。對生成器函數的第二次(或第 次)調用跳轉至該函數中間,而上次調用的所有局部變量都保持不變。

生成器不僅“記住”了它數據狀態;生成器還“記住”了它在流控制構造(在命令式編程中,這種構造不只是數據值)中的位置。

生成器的特點

     生成器是一個函數,而且函數的參數都會保留。

     迭代到下一次的調用時,所使用的參數都是第一次所保留下的,即是說,在整個所有函數調用的參數都是第一次所調用時保留的,而不是新創建的

python中,yield就是這樣的一個生成器。


yield 生成器的運行機制

當你問生成器要一個數時,生成器會執行,直至出現 yield 語句,生成器把 

     yield 的參數給你,之後生成器就不會往下繼續運行。 當你問他要下一個數時,他會從上次的狀態。開始運行,直至出現yield語句,把參數給你,之後停下。如此反覆直至退出函數。(以上關於yield的描述,在後面列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這段話)

yield的使用

python中,當你定義一個函數,使用了yield關鍵字時,這個函數就是一個生成器,它的執行會和其他普通的函數有很多不同,函數返回的是一個對象,而不是你平常所用return語句那樣,能得到結果值。如果想取得值,那得調用next()函數,如:

  1. c = h() #h()包含了yield關鍵字  
  2. #返回值  
  3. c.next()  

每當調用一次迭代器的next函數,生成器函數運行到yield之處,返回yield後面的值且在這個地方暫停,所有的狀態都會被保持住,直到下次next函數被調用,或者碰到異常循環退出。

下面,來看看以下的例子代碼吧,是用來說明yield運行機制的。

  1. def fib(max):  
  2.     a, b = 11  
  3.     while a < max:  
  4.         yield a #generators return an iterator that returns a stream of values.  
  5.         a, b = b, a+b  

程序運行:

  1. for n in fib(15):  
  2.     print n  

從前面的運行機制描述中,可以獲知,程序運行到yield這行時,就不會繼續往下執行。而是返回一個包含當前函數所有參數的狀態的iterator對象。目的就是爲了第二次被調用時,能夠訪問到函數所有的參數值都是第一次訪問時的值,而不是重新賦值。

程序第一次調用時:

  1. def fib(max):  
  2.     a, b = 11  
  3.     while a < max:  
  4.         yield a #這時a,b值分別爲1,1,當然,程序也在執行到這時,返回  
  5.         a, b = b, a+b  

程序第二次調用時:

從前面可知,第一次調用時,a,b=1,1,那麼,我們第二次調用時(其實就是調用第一次返回的iterator對象的next()方法),程序跳到yield語句處,

執行a,b = b, a+b語句,此時值變爲:a,b = 1, (1+1) => a,b = 1, 2

程序繼續while循環,當然,再一次碰到了yield a 語句,也是像第一次那樣,保存函數所有參數的狀態,返回一個包含這些參數狀態的iterator對象。

等待第三次的調用....


  1. def fib(max):  
  2.     a, b = 11  
  3.     while a < max:  
  4.         yield a   
  5.         a, b = b, a+b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一次類推的展示了yield的詳細運行過程了!

通過使用生成器的語法,可以免去寫迭代器類的繁瑣代碼,如,上面的例子使用迭代類來實現,代碼如下:

  1. class Fib:  
  2.     def __init__(self, max):  
  3.         self.max = max  
  4.     def __iter__(self):  
  5.         self.a = 0  
  6.         self.b = 1  
  7.         return self  
  8.     def next(self):  
  9.         fib = self.a  
  10.         if fib > self.max:  
  11.             raise StopIteration  
  12.         self.a, self.b = self.b, self.a + self.b  
  13.         return fib  


yield其他例子展示:排列,組合

#生成全排列    

  1. def perm(items, n = None):  
  2.     if n is None:  
  3.         n = len(items)  
  4.     for i in range(len(items)):  
  5.         v = items[i:i+1]  
  6.         if n==1:  
  7.             yield v  
  8.         else:  
  9.             rest = items[:i] + items[i+1:]  
  10.             for p in perm(rest, n-1):  
  11.                 yield v + p  
  12. def comb(items, n = None):  
  13.     if n is None:  
  14.         n = len(items)  
  15.     else:  
  16.         for i in range(len(items)):  
  17.             v = items[i:i+1]  
  18.             if 1 == n:  
  19.                 yield v  
  20.             else:  
  21.                 rest = items[i+1:]  
  22.                 for c in comb(rest, n-1):  
  23.                     yield v + c  

發佈了9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67 · 訪問量 100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