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歷史

Android起源

Android第一次出現在十九世紀法國象徵主義派的詩人維裏耶·德·利爾·亞當(Villiers de L'isle Adam 1838 -1889)在1886年出版的《未來的夏娃(L'Eve Future)》中的一句名言:"If our God and our hopes are nothing but scientific phenomena, then let us admit it must be said that our love is scientific as well.",書中的男主角爲了回報救命恩製造了一個女性機器人,在本書中稱爲Android,意思是機器人,有人類特徵的。

Android架構

2007年11月由Google牽頭,由33家移動技術和無線應用領域領先企業組成的開放手機聯盟(OpenHandsetAlhanee)發佈了其智能手機平臺—Android。Android平臺由於其完全開放和擴展性等特點,Android平臺發展迅速,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末,Android記操作系統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上的銷量份額已達到44%,在中國,雖然沒有具體的統計數字,市場份額也在快速增長。

08年,Google公司的Patrick Brady在一場介紹Android HAL架構的演講中,將題目定位“Anatomy&Physiology of an Android" 


HAL架構直接翻譯成中文是”硬件抽象層“。簡而言之,HAL是以so文件形式存在的,他可以分隔Android平臺和Linux kernel,讓Android不至過度依賴Linux kernel,以達成內核獨立運行(kernel independent)的概念,同事也能在不考慮底層的驅動如何運行的清涕下開發Android平臺,使其自由發展


2010年2月3日安卓驅動程序從Linux的狀態數中醫處,安卓和Linux內核才真正分道揚鑣。


除了HAL架構外,Android本身也具有軟件堆棧的概念其中包括底層的Linux Kernel、中間層的函數庫(libraries)和Android Runtime,以及應用程序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 最後則是上層。



在軟件堆棧圖中的Libraries和Android Runtime 共同組成了Android的中間層。中間層最大的作用是作爲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之間的溝通橋樑,其中Libraries又被稱爲NDK。

Android中間層的另外一塊是Android Runtime ,它提供了上層Java程序執行的運行環境,然而不同於標準的JVM,爲了能更節省資源,Google開發了獨有的Dalvik虛擬機。

Dalvik虛擬機是一種基於寄存器的Java虛擬機,變量都存放在寄存器中,因此,虛擬機的指令相對減少,自然能夠提高運行效率,除此之外,Dalvik虛擬機也可以同時創建多個實例,即每個Android應用程序都運行在自己的Dalvik虛擬機上,期望能達到更好的執行效果。Dalvik虛擬機並非直接執行。Java而是通過DX工具,將字節碼轉換成.dex

在往軟件堆棧的上一層走,也就是應用程序框架層,也被稱爲SDK,他的任務是提供一系列供更上層應用軟件使用的服務和系統。


發佈了1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