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燒佛

丹霞燒佛

原文

禪宗公案名。丹霞天然燒木佛之公案,旨在闡明真正信佛者方爲續佛慧命,若視偶像爲佛 ,反損佛之慧命。

五燈會元卷五(卍續一三八·八四上):‘後於慧林寺,遇天大寒,取 木佛燒火向。院主訶曰:“何得燒我木佛?”師以杖子撥灰曰:“吾燒取捨利。”主曰: “木佛何有舍利?”師曰:“既無舍利,更取兩尊燒。”主自後眉須墮落。’

譯文

在一個寒冬雪天,丹霞禪師到一個寺院裏掛單。夜晚,他竟在佛殿裏將木雕的佛像取下來 燒火取暖。

寺中住持見到,連忙阻止︰“你在做些什麼!”。

“燒佛像,看看能不能燒出舍利子。”丹霞輕鬆言道。

住持罵道︰“木製佛像豈能燒出舍利子!”

“既然木製佛像燒不出舍利子,要他何用?再取幾個來燒吧!”

古代禪師一些驚世的特異行徑,往往超出一般的邏輯思維,但之所以如此,實是欲藉此棒 喝世俗成見。而塵世之人往往不解而以爲怪,甚有以爲只要行止放蕩駭俗,便是禪師境界 。實皆未能體會禪中深意。

詮釋

丹霞禪師燒佛之舉旨在破除常人對偶像的迷思。人之所以敬佛,乃敬佛過去修行的精神與 歷程,期待能以爲效法。並非敬那座佛像而已,當然更不是期待藉由佛的神通保佑自己升 官發財。

佛像只是個象徵,只是個讓芸芸懵懂衆生有個具體的認知實物。若只執著於象徵的物件, 卻忽略了內在深意,那麼便無法體會到 佛法所帶給我們的感悟。如果再深入地探討,有象 徵意味的又何止是雕像而已?語言、文字又何嘗不是一種象徵,若只執著於其上,亦是落 入迷思。歷代禪門公案所最常揭示的道理,也就是要人破除這些迷思,真正用心去體會宇 宙天地間的真義。

相關故事

雕佛像

日本,富士山的雪總是那麼潔白清冷。

那裏住着一位雕刻佛像的聖手,他雕的佛像讓人一看就忍不住深深的跪拜。一位學雕刻佛 像的青年拜他爲師,希望能繼承他的絕世之學。每天,老師就是讓他劈柴擔水,三年後他 問老師:您什麼時候教我雕刻呢?老師說我每天都在教你啊,快去擔水吧。學生鬱悶極了 ,木桶裏的水象他的心情一樣左晃右晃,撒了不少,老師很生氣的說:你回家吧,象你這 樣的人不能雕佛像。學生驚訝的反問。老師說你連滋養自己的水都不珍惜,怎麼能雕佛像 呢?當你有一顆珍惜和感恩的心的時候,佛像就無須雕刻,又有什麼不是佛像呢?

哪段木頭不是佛,哪尊木佛不是木頭呢?只是有的被雕成了佛,有的被做成了板凳。宗教 是主張平等的,所以趙州禪師說:狗具有佛性,又說:狗不具有佛性。用西方人的觀點解 釋這句話,我想他表達的意思是:你的思想決定你的生活態度,你的生活態度又反過來影 響着你的生活。

悟則滿目青山,迷則千劫不復。

馬祖坐禪

馬祖每天坐禪,懷讓問他:你每天這樣做着的意圖是什麼呢?馬祖說:我想成佛。懷讓拿 起一塊磚頭在地上磨了起來,馬祖問:大師,您這是做什麼呢?懷讓說:我要把它磨成鏡 子。

馬祖:磚頭怎麼能磨成鏡子呢

懷讓:磚頭不能磨成鏡子,坐禪能成佛嗎?

馬祖:那我該怎麼辦呢

懷讓:有人駕車,車不前進,應該是打車呢還是打牛?

許多時候我們執著於外在的某些形式想要達到真理,反而忽視了我們內心的狀態。所以有 些人遵循着各種戒律卻依然感到痛苦,濟公吃肉喝酒快樂的生活還被人尊爲活佛。

靈隱寺裏有副對子的意思是:如果你有善心做善事,那麼又何必去燒香磕頭呢?如果你懷 惡意做歹事,那麼即使你在西方極樂世界,佛祖也會轉瞬把你打入地獄。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老婆婆哭晴天雨天

南禪寺前有位老婆婆,晴天哭,雨天哭。原來晴天哭的是小女兒的雨傘賣不出去,雨天哭 的是大女兒的鞋沒人去買。和尚勸她:婆婆別哭,天晴時,你應該想到大女兒的鞋店生意 會興隆,雨天時你應該想到小女兒的雨傘肯定賣的很好。從此這位哭婆整天樂哈哈的,過 的挺好。

桃水和尚

桃水和尚任住持時,名聲極盛,他爲了打破寺院修行的形式主義,離開了寺院,隱姓埋名 和乞丐生活在一起,老年靠編草鞋爲生,一次一位窮朋友送給他一副如來像。朋友說:桃 水,和尚不拜佛是說不過去的事,我從寺廟裏求了一張佛像,你以後好好祭拜它吧。桃水 把佛像掛在了牀前,並在上面寫了一段文字:如來佛阿,你這匆匆過客,就在我這裏暫時 留一宿吧,別介意我的茅屋窄小,更別以爲我會爲什麼進天國去極樂的事情煩擾你。哈哈 ,把狹小的茅屋借給如來住!

所有的好的宗教都是教導人們一種儘量接近平安的生活,平安不僅僅指生活,更主要的是 讓人們更接近於心靈的寧靜。可是宗教的各種派別,宗教與宗教之間都存在着嚴重的分歧 ,甚至詆譭攻擊,如果真的有神靈,那麼他們是不是在拈花微笑呢。

參考

發佈了11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2 · 訪問量 67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