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过程精摘

1. 确定系统开发中的不同角色

    *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

    *编码

    *部署

2. 开发方法学必须要能够做到的事情

    *保证开发小组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个坚实的理解

    *要考虑到开发小组是由不同的角色组成

    *能够在小组的不同角色成员之间培育良好的通信关系

    *考虑到跨越阶段的开发过程的反馈信息

    *开发出能够向客户反映出开发进度的工作产品,但是要避免产生过多的纸面制品

    BW: 采用某种开发过程能够在一个短的时间同期内开发出一个完善的产品,那么它就是一个好的开发过程

3. 快速应用工程指导原则(Guidelines for Rapid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 GRAPPLE) 中的五个段

    3.1. 需求收集

    3.2. 分析

    3.3. 设计

    3.4. 开发

    3.5. 部署

   在所有这些段开始之前,客户必须已经为该系统制作了一个业务案例,开发组的成员特别是分析员尽可能多的阅读相关文档资料

4. 需求收集

  4.1. 发现业务过程

  4.2. 领域分析(交谈要录音,不过分析人员在交谈的时候要仔细听,仔细记不能依靠录音器)

  4.3. 识别协作系统

  4.4. 发现系统需求

在这个工作中,开发组要经历第一次联合应用(Joi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session JAD session)发会议,在整个GRAPPLE 中会有好几个这种会议

       *JAD session的参加者是来自客户所在组的决策者,可能的用户,以及开发组的成员。还要有个协调者来缓和会议气氛。

       *对象建模人员应该在会议中细化以前所建立的类图

  4.5. 将结果提交给客户

5. 分析

  5.1. 理解系统的用法

这个动作是一个高层用例分析

  5.2. 充实用例

这个动作中,开发组继续和用户一同工作。目标是分析出每个用例中的步骤序列。

  5.3. 细化类图

在这时,对象建模者应当在类图中加入关联名,抽象类,多重性,泛化和聚集。

  5.4. 分析对象状态变化

细化模型,展示出对象状态的变化。工作产品是状态图

  5.5. 定义对象之间的交互

对象建模者开发一组顺序图和协作图来描绘对象之间的交互。状态变化应当被包括在内

  5.6. 分析与协作系统的集成

6. 设计

    6.1. 开发和细化对象图

      程序员根据类图产生一些必要的对象图。他们检查每个操作并开发对应操作的活动图去充实对象图。工作产品是上述对象图和活动图

    6.2. 开发构件图

      在此动作中,程序员是重要角色。这个段的任务是可视化的描绘出构件和构件之间的关系。构件图是工作产品。

    6.3. 制定部署计划

    6.4. 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原型

    6.5. 测试设计

    6.6. 开始编制文档。

系统最终用户和系统管理员使用的文档不要太早就开始编制
7.开发

    7.1. 编制代码

    7.2. 测试代码

测试专家(非开发人员)运行测试脚本,评价代码是否做了预期的工作。

    7.3. 构建用户界面和用户界面到代码的连接及测试

    7.4. 完成文档

8. 部署

    8.1. 编制备份和恢复计划

由系统工程遇编制计划,以防系统崩溃。工作产品是备份和恢复计划,计划中要详细说明如何备份系统以及系统崩溃后如何恢复

    8.2. 在硬件上安装最终系统

    8.3. 测试安装后的系统

最后,开发组还要对安装好的系统测试。它是否能执行预期的事?备份和恢复机制起作用了吗?测试的结果将决定系统是否需要时一步精化,并且测试结果组成了工作产品。

    8.4. 庆祝
发布了2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 · 访问量 6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