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mpeg與ffserver配合使用搭建流媒體服務

ffmpeg和ffserver配合使用可以實現實時的流媒體服務。

初次接觸,可能很多人都會被搞得雲裏霧裏。

這裏其實有四個東西,搞清楚他們的關係,也就明白了。

1. ffmpeg

2. ffserver

3. ffserver.conf

4. feed1.ffm

 

1. ffmpeg,負責媒體文件的transcode工作,把你服務器上的源媒體文件轉換成要發送出去的流媒體文件。

2. ffserver,負責響應客戶端的流媒體請求,把流媒體數據發送給客戶端。

3. ffserver.conf,ffserver啓動時的配置文件,在這個文件中主要是對網絡協議,緩存文件feed1.ffm(見下述)和要發送的流媒體文件的格式參數做具體的設定。

4. feed1.ffm,可以看成是一個流媒體數據的緩存文件,ffmpeg把轉碼好的數據發送給ffserver,如果沒有客戶端連接請求,ffserver把數據緩存到該文件中。

 

流媒體服務器的建立流程:

1. 配置ffserver.conf文件,初次學習,可以直接使用ffmpeg源代碼中doc/ffserver.conf。(具體配置方法在這裏不贅述,以後再說)。

2. ./ffserver -f doc/ffserver.conf &
./ffmpeg -i INPUTFILE http://localhost:8090/feed1.ffm,啓動ffserver和ffmpeg。ffserver先於ffmpeg啓動,它在啓動的時候需要加參數-f指定其配置文件。ffserver啓動後,feed1.ffm就會被創建,這時如果你打開feed1.ffm看看,會發現feed1.ffm開始的部分已經寫入了內 容,你可以找到關鍵字ffm以及向客戶端傳送流的配置信息,在feed1.ffm做緩衝用的時候,這些信息是不會被覆蓋掉的,就把它們理解爲 feed1.ffm文件的頭吧。

ffserver啓動後,ffmpeg啓動,它啓動時加的一個關鍵參數就是“http://ip:8090/feed1.ffm”,其中ip是運行 ffserver主機的ip,如果ffmpeg和ffserver都在同一系統中運行的話,用localhost也行。ffmpeg啓動後會與 ffserver建立一個連接(短暫的連接),通過這第一次的連接,ffmpeg從ffserver那裏獲取了向客戶端輸出流的配置,並把這些配置作爲自己編碼輸出的配置,然後ffmpeg斷開了這次連接,再次與ffserver建立連接(長久的連接),利用這個連接ffmpeg會把編碼後的數據發送給 ffserver。如果你觀察ffserver端的輸出就會發現這段時間會出現兩次HTTP的200,這就是兩次連接的過程。

ffmpeg從攝像頭獲取數據後,按照輸出流的編碼方式編碼,然後發送給ffserver,ffserver收到ffmpeg的數據後,如果網絡上 沒有播放的請求,就把數據寫入feed1.ffm中緩存,寫入時把數據加上些頭信息然後分塊,每塊4096B(每塊也有結構),當feed1.ffm的大 小到了ffserver.conf中規定的大小後,就會從文件開始(跳過頭)寫入,覆蓋舊的數據。直到網絡上有播放的請求,ffserver從 feed1.ffm中讀取數據,發送給客戶端。

3. 使用網絡上的另外一臺機器進行測試。用windows media player或VLC打開http://<linuxbox>:8090/test.asf
,就可以播放剛纔的流媒體視頻了。

發佈了13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1 · 訪問量 11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