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例模式【轉載】

問題描述

現在,不管開發一個多大的系統(至少我現在的部門是這樣的),都會帶一個日誌功能;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會專門有一個日誌模塊,負責寫日誌,由於在系統的任何地方,我們都有可能要調用日誌模塊中的函數,進行寫日誌。那麼,如何構造一個日誌模塊的實例呢?難道,每次new一個日誌模塊實例,寫完日誌,再delete,不要告訴我你是這麼幹的。在C++中,可以構造一個日誌模塊的全局變量,那麼在任何地方就都可以用了,是的,不錯。但是,我所在的開發部門的C++編碼規範是參照Google的編碼規範的。

全局變量在項目中是能不用就不用的,它是一個定時炸彈,是一個不安全隱患,特別是在多線程程序中,會有很多的不可預測性;同時,使用全局變量,也不符合面向對象的封裝原則,所以,在純面向對象的語言Java和C#中,就沒有純粹的全局變量。那麼,如何完美的解決這個日誌問題,就需要引入設計模式中的單例模式。

單例模式

何爲單例模式,在GOF的《設計模式:可複用面向對象軟件的基礎》中是這樣說的:保證一個類只有一個實例,並提供一個訪問它的全局訪問點。首先,需要保證一個類只有一個實例;在類中,要構造一個實例,就必須調用類的構造函數,如此,爲了防止在外部調用類的構造函數而構造實例,需要將構造函數的訪問權限標記爲protected或private;最後,需要提供要給全局訪問點,就需要在類中定義一個static函數,返回在類內部唯一構造的實例。意思很明白,使用UML類圖表示如下。

UML類圖

單例模式
Singleton Pattern

代碼實現

單例模式,單從UML類圖上來說,就一個類,沒有錯綜複雜的關係。但是,在實際項目中,使用代碼實現時,還是需要考慮很多方面的。

實現一: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m_Instance == NULL )
        {
            m_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return m_Instance;
    }

    static void DestoryInstance()
    {
        if (m_Instance != NULL )
        {
            delete m_Instance;
            m_Instance = NULL ;
        }
    }

    // This is just a operation example
    int GetTest()
    {
        return m_Test;
    }

private:
    Singleton(){ m_Test = 10; }
    static Singleton *m_Instance;
    int m_Test;
};

Singleton *Singleton ::m_Instance = NULL;

int main(int argc , char *argv [])
{
    Singleton *singletonObj = Singleton ::GetInstance();
    cout<<singletonObj->GetTest()<<endl;

    Singleton ::DestoryInstance();
    return 0;
}

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普遍的實現方式,也是現在網上各個博客中記述的實現方式,但是,這種實現方式,有很多問題,比如:沒有考慮到多線程的問題,在多線程的情況下,就可能創建多個Singleton實例,以下版本是改善的版本。

實現二: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m_Instance == NULL )
        {
            // C++沒有直接的Lock操作,請使用其它庫的Lock,比如Boost,此處僅爲了說明
            Lock(); 
            if (m_Instance == NULL )
            {
                m_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C++沒有直接的Lock操作,請使用其它庫的Lock,比如Boost,此處僅爲了說明
            UnLock(); 
        }
        return m_Instance;
    }

    static void DestoryInstance()
    {
        if (m_Instance != NULL )
        {
            delete m_Instance;
            m_Instance = NULL ;
        }
    }

    int GetTest()
    {
        return m_Test;
    }

private:
    Singleton(){ m_Test = 0; }
    static Singleton *m_Instance;
    int m_Test;
};

Singleton *Singleton ::m_Instance = NULL;

int main(int argc , char *argv [])
{
    Singleton *singletonObj = Singleton ::GetInstance();
    cout<<singletonObj->GetTest()<<endl;
    Singleton ::DestoryInstance();

    return 0;
}

此處進行了兩次m_Instance == NULL的判斷,是借鑑了Java的單例模式實現時,使用的所謂的“雙檢鎖”機制。因爲進行一次加鎖和解鎖是需要付出對應的代價的,而進行兩次判斷,就可以避免多次加鎖與解鎖操作,同時也保證了線程安全。但是,這種實現方法在平時的項目開發中用的很好,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進行大數據的操作,加鎖操作將成爲一個性能的瓶頸;爲此,一種新的單例模式的實現也就出現了。

實現三: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const_cast <Singleton *>(m_Instance);
    }

    static void DestoryInstance()
    {
        if (m_Instance != NULL )
        {
            delete m_Instance;
            m_Instance = NULL ;
        }
    }

    int GetTest()
    {
        return m_Test;
    }

private:
    Singleton(){ m_Test = 10; }
    static const Singleton *m_Instance;
    int m_Test;
};

const Singleton *Singleton ::m_Instance = new Singleton();

int main(int argc , char *argv [])
{
    Singleton *singletonObj = Singleton ::GetInstance();
    cout<<singletonObj->GetTest()<<endl;
    Singleton ::DestoryInstance();
}

因爲靜態初始化在程序開始時,也就是進入主函數之前,由主線程以單線程方式完成了初始化,所以靜態初始化實例保證了線程安全性。在性能要求比較高時,就可以使用這種方式,從而避免頻繁的加鎖和解鎖造成的資源浪費。由於上述三種實現,都要考慮到實例的銷燬,關於實例的銷燬,待會在分析。由此,就出現了第四種實現方式:

實現四: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static Singleton m_Instance;
        return &m_Instance;
    }

    int GetTest()
    {
        return m_Test++;
    }

private:
    Singleton(){ m_Test = 10; };
    int m_Test;
};

int main(int argc , char *argv [])
{
    Singleton *singletonObj = Singleton ::GetInstance();
    cout<<singletonObj->GetTest()<<endl;

    singletonObj = Singleton ::GetInstance();
    cout<<singletonObj->GetTest()<<endl;
}

以上就是四種主流的單例模式的實現方式,如果大家還有什麼好的實現方式,希望大家能推薦給我。謝謝了。

實例銷燬

在上述的四種方法中,除了第四種沒有使用new操作符實例化對象以外,其餘三種都使用了;我們一般的編程觀念是,new操作是需要和delete操作進行匹配的;是的,這種觀念是正確的。在上述的實現中,是添加了一個DestoryInstance的static函數,這也是最簡單,最普通的處理方法了;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是很容易忘記調用DestoryInstance函數,就像你忘記了調用delete操作一樣。由於怕忘記delete操作,所以就有了智能指針;那麼,在單例模型中,沒有“智能單例”,該怎麼辦?怎麼辦?

那我先從實際的項目中說起吧,在實際項目中,特別是客戶端開發,其實是不在乎這個實例的銷燬的。因爲,全局就這麼一個變量,全局都要用,它的生命週期伴隨着軟件的生命週期,軟件結束了,它也就自然而然的結束了,因爲一個程序關閉之後,它會釋放它佔用的內存資源的,所以,也就沒有所謂的內存泄漏了。但是,有以下情況,是必須需要進行實例銷燬的:

在類中,有一些文件鎖了,文件句柄,數據庫連接等等,這些隨着程序的關閉而不會立即關閉的資源,必須要在程序關閉前,進行手動釋放;
具有強迫症的程序員。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兩點。

雖然,在代碼實現部分的第四種方法能滿足第二個條件,但是無法滿足第一個條件。好了,接下來,就介紹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也是我從網上學習而來的,代碼實現如下:

優化的單例模式實現: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m_Instance;
    }

    int GetTest()
    {
        return m_Test;
    }

private:
    Singleton(){ m_Test = 10; }
    static Singleton *m_Instance;
    int m_Test;

    // This is important
    class GC
    {
    public :
        ~GC()
        {
            // We can destory all the resouce here, eg:db connector, file handle and so on
            if (m_Instance != NULL )
            {
                cout<< "Here is the test" <<endl;
                delete m_Instance;
                m_Instance = NULL ;
            }
        }
    };
    static GC gc;
};

Singleton *Singleton ::m_Instance = new Singleton();
Singleton ::GC Singleton ::gc;

int main(int argc , char *argv [])
{
    Singleton *singletonObj = Singleton ::GetInstance();
    cout<<singletonObj->GetTest()<<endl;

    return 0;
}

在程序運行結束時,系統會調用Singleton的靜態成員GC的析構函數,該析構函數會進行資源的釋放,而這種資源的釋放方式是在程序員“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的,而程序員不用特別的去關心,使用單例模式的代碼時,不必關心資源的釋放。那麼這種實現方式的原理是什麼呢?我剖析問題時,喜歡剖析到問題的根上去,絕不糊塗的停留在表面。由於程序在結束的時候,系統會自動析構所有的全局變量,實際上,系統也會析構所有類的靜態成員變量,就像這些靜態變量是全局變量一樣。我們知道,靜態變量和全局變量在內存中,都是存儲在靜態存儲區的,所以在析構時,是同等對待的。

由於此處使用了一個內部GC類,而該類的作用就是用來釋放資源,而這種使用技巧在C++中是廣泛存在的,在後面的博客中,我會總結這一技巧,參見《C++中的RAII機制》。

模式擴展

在實際項目中,一個模式不會像我們這裏的代碼那樣簡單,只有在熟練了各種設計模式的特點,才能更好的在實際項目中進行運用。單例模式和工廠模式在實際項目中經常見到,兩種模式的組合,在項目中也是很常見的。所以,有必要總結一下兩種模式的結合使用。

一種產品,在一個工廠中進行生產,這是一個工廠模式的描述;而只需要一個工廠,就可以生產一種產品,這是一個單例模式的描述。所以,在實際中,一種產品,我們只需要一個工廠,此時,就需要工廠模式和單例模式的結合設計。由於單例模式提供對外一個全局的訪問點,所以,我們就需要使用簡單工廠模式中那樣的方法,定義一個標識,用來標識要創建的是哪一個單件。由於模擬代碼較多。

思考

1: 在前面三個Demo裏爲什麼都要另外寫一個靜態函數進行釋放資源,不可以在析構函數裏面進行資源的釋放嗎?
答: 對於new的對象,只有在進行delete的時候纔會調用析構函數進行對象的析構,否則永遠不會析構;
2:在使用內部類成員的Demo中可不可以不進行外部聲明gc這個靜態對象?
答:可以,因爲它的定義在類裏面,而gc和其類型定義在同一級上,都在Singleton的類裏面,所以不用進行外部聲明這個靜態成員變量也可以;

總結

爲了寫這篇文章,自己調查了很多方面的資料,由於網上的資料在各方面都有很多的瑕疵,質量參次不齊,對我也造成了一定的誤導。而這篇文章,有我自己的理解,如有錯誤,請大家指正。

由於該文對設計模式的總結,我認爲比網上80%的都全面,希望對大家有用。在實際的開發中,並不會用到單例模式的這麼多種,每一種設計模式,都應該在最適合的場合下使用,在日後的項目中,應做到有地放矢,而不能爲了使用設計模式而使用設計模式。

原創地址:
http://www.jellythink.com/archives/82

發佈了4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0 · 訪問量 1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