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計算機網絡基礎 - 概述(課後習題)

一、填空題

  1. 從資源共享的角度來定義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指的是利用______將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個獨立的______連接起來以實現資源共享的系統。
  2. 在TCP/IP的應用層協議使用的是______,在這裏,客戶是服務請求方,服務器是服務提供方。美國的IBM公司在1974年宣佈了它研製的網絡體系結構______。
  3. 通信線路上的______是指在通信線路上允許通過的信號頻帶範圍(或通頻帶),單位是HZ。但是在計算機網絡中,它又用來表示網絡的通信線路所能傳輸數據的能力。
  4. 數據通信中的信道傳輸速率單位用b/s表示,b/s的含義是______。
  5. 目前,“帶寬”常用作描述信道傳送數據能力的物理量,其單位是b/s(bit/s),比之大的單位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 將計算機網絡劃分爲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是按______劃分的。
  7. 各節點都與中心節點連接,呈輻射狀排列在中心節點周圍,這種拓撲結構稱爲______。
  8. 假設某用戶通過電信部門的ADSL技術以2M(即2Mb/s)帶寬接入Internet,在正常的情況下其下載速度大約是______。
  9. 在發送報文之前,先將較長的報文劃分爲一個個更小的等長數據段,在每一個數據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組成的首部(header)後,就構成了一個______。
  10. 在計算機網絡中,______及其______的集合稱爲網絡體系結構。
  11. 開放系統互聯,採用分層體系結構的模型稱爲______參考模型。
  12. 在OSI參考模型中,在對等層次上傳送的數據單位,都稱爲該層的______。這個名詞現已被許多非OSI標準採用
  13. 在因特網中,我們把將要發送的完整的數據塊稱爲______。
  14. 在OSI參考模型中,會話層在第______層,它處於______提供的服務之上,向______層提供服務。
  15. 在TCP/IP參考模型中,傳輸層處於______層提供的服務之上,向______層提供服務。

二、單選選擇題

  1. 計算機網絡由通信子網(核心部分)和資源子網(邊緣部分)兩部分組成。下面列出的各項中不屬於通信子網組成部分的是______。
    A.鏈路
    B.路由器
    C.節點交換機
    D.主機
  2. 關於計算機網絡資源共享的描述,準確的是______。
    A.共享線路
    B.共享硬件
    C.共享數據和軟件
    D.共享硬件、數據、軟件
  3. 下列不屬於局域網的拓撲結構的是______。
    A.總線型
    B.關係型
    C.星型
    D.環形
  4. Internet最早起源於______。
    A.以太網
    B.ARPAnet
    C.NSFnet
    D.環狀網
  5. 按照理論的OSI參考模型分層,其第二層、第四層分別爲______。
    A.數據鏈路層、網絡層
    B.數據鏈路層、傳輸層
    C.網路層、會話層
    D.數據鏈路層、會話層
  6. 根據TCP/IP實用協議標準,從下到上第二層,第三層分別爲______。
    A.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即網際層)
    B.網際層、應用層
    C.網絡層、會話層
    D.網際層、傳輸層
  7. 在OSI參考模型的七層結構中,實現幀同步功能的是______。
    A.物理層
    B.數據鏈路層
    C.網絡層
    D.傳輸層
  8. 下列哪個協議不是TCP/IP的應用層協議?
    A.TELNET
    B.PPP
    C.FTP
    D.SMTP
  9. TCP/IP協議有______層體系結構。
    A.2
    B.3
    C.4
    D.7
  10. 世界上第一個投入使用的分組交換網是______。
    A.Internet
    B.ARPAnet
    C.Ethernet
    D.NSFNET
  11. 通信子網(指因特網的核心部分)爲網絡源結點與目標結點之間提供多條傳輸路徑的可能性,路由選擇指的是______。
    A.建立並選擇一條物理鏈路
    B.建立並選擇一條邏輯鏈路
    C.網絡中間結點即路由器收到一個分組後,確定轉發分組的路徑
    D.選擇通信介質
  12. 下列哪一個關於交換的描述是不正確的?(提示:這裏可能有多個是對的)
    A.分組交換採用存儲轉發技術
    B.電路交換採用存儲轉發技術
    C.報文交換技術在計算機網絡中使用較少
    D.在分組交換的網絡中,各個分組可根據序號重新拼接成報文
  13. 分組交換方式是將長的報文分成若干個較短的、有規定最大長度的分組。與報文交換方式不同的是,分組交換方式有______。
    A.報文頭
    B.報文尾
    C.路由
    D.分組編號

三、問答和計算題

  1. 收發兩端之間的傳輸距離爲1000km,信號在媒體上的傳播速率爲2×10E8/s,試計算以下兩種情況的發送時延和傳播時延:
    (1)數據長度爲1×10E7bit,數據發送速率爲100kb/s
    (2)數據長度爲1×10E3bit,數據發送速率爲1Gb/s
    (3)從以上計算結果可得出什麼結論?
  2. 長度爲100字節的應用層數據交給傳輸層傳送,需加上20字節的TCP首部。再交給網絡層傳送,需要加上20字節的IP首部。最後交給數據鏈路層的以太網傳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共18字節。試求數據的傳輸效率是多少?若應用層數據長度爲1000字節,數據的傳輸速率是多少?
  3. 什麼是網絡協議和構成的要素?什麼是網絡體系結構?分別簡述OSI、TCP/IP網絡體系結構。
  4. 面向連接和服務與無連接服務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 通信線路 自治計算機系統
  2. 客戶-服務器方式 SNA
  3. 帶寬
  4. 每秒比特
  5. Kb/s Mb/s Gb/s等
  6. 網絡的作用範圍(或覆蓋的範圍)
  7. 星型拓撲結構
  8. 大約是244KB,2 × 1000 × 1000 / 8 / 1024 ≈ 244KB/s(大寫B表示字節)
  9. 分組
  10. 各個子層 各子層的協議
  11. OSI
  12. 協議數據單元(PDU),例如在非OSI標準的TCP/IP的參考模型中,傳輸層傳輸的數據單位稱爲TCP數據報,在網絡層傳輸的數據單位稱爲IP數據報
  13. 報文
  14. 五 傳輸 表示
  15. 網絡層 應用層

二、單項選擇題

  1. D 主機
  2. D 共享硬件、數據、軟件
  3. B 關係型
  4. B ARPAnet
  5. B 數據鏈路層 傳輸層
  6. D 網際層 傳輸層
  7. B 數據鏈路層
  8. B PPP
  9. C 4
  10. B ARPAnet
  11. C 網絡中間節點即路由器收到一個分組後,確定轉發分組的路徑
  12. B 電路交換採用存儲轉發技術
  13. D 分組編號

三、問答和計算題

  1. 第一種情況:
    數據傳輸效率 = 有效數據長度 / 總數據長度 = 100 / (100 + 20 + 20 + 18) ≈ 63%
    第二種情況:
    數據傳輸效率 = 1000 / (1000 + 20 + 20 + 18) ≈ 95%
    可見,被傳輸的數據量較小時對應的數據傳輸效率就比較低
  2. (1)網絡協議是指網絡中通信雙方爲了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準或約定。網絡有三個要素:語法、語義和同步。
    (2)所謂的網絡體系結構是指網絡層次結構模型和各層協議的集合
    (3)OSI是一個七層體系結構,從第一層到第七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TCP/IP是一個四層模型結構,從第一層到第四層分別是:網絡接口層、網絡層(或稱IP層)、運輸層和應用層。前者是一個參考模型,只有理論意義;後者是一個網絡中廣泛使用的實用協議
  3. 在TCP/IP運輸層中,有兩個主要協議TCP和UDP。其中TCP是面向連接服務的,而UDP是無連接服務,他們的區別在於以下兩點:
    (1)數據傳輸過程不同:面向連接通信分爲三個階段:建立連接、數據傳輸、釋放連接。而無連接通信直接進行數據通信,不需要建立、維護和釋放連接。因此網絡資源開銷比較小
    (2)數據的保序性不同:面向連接通信具有數據的保序性,也就是保證數據的接收順序和發送數據的順序一致,因此傳輸的可靠性好,但協議複雜,通信效率不高;無連接通信不能保證數據的順序性,可能出現亂序、重複與丟棄的現象,傳輸的可靠性不是很好,但協議簡單,通信效率較高
發佈了6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4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