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的生命週期

注意到在Activity的API中有大量的onXXXX形式的函數定義,除了我們前面用到的onCreate以外,還有onStart,onStop以及onPause等等。從字面上看,它們是一些事件回調,那麼次序又是如何的呢?其實這種事情,自己做個實驗最明白不過了。在做這個實驗之前,我們先得找到在Android中的Log是如何輸出的。

顯然,我們要用的是android.util.log類,這個類相當的簡單易用,因爲它提供的全是一些靜態方法:


前面的tag是由我們定義的一個標識,一般可以用“類名_方法名“來定義。
輸出的LOG信息,如果用Eclipse+ADT開發,在LogCat中就可以看到,否則用adb logcat也行,不過我是從來都依賴於IDE環境的。

好了,現在我們修改前面的HelloThree代碼:
  

在HelloThreeB中也同樣增加這樣的代碼,編譯,運行一下,從logcat中分析輸出的日誌。
在啓動第一個界面Activity One時,它的次序是:
onCreate (ONE) - onStart (ONE) - onResume(ONE)
雖然是第一次啓動,也要走一遍這個resume事件。然後,我們點goto跳到第二個Activity Two中(前一個沒有關閉),這時走的次序是:
onFreeze(ONE) - onPause(ONE) - onCreate(TWO) - onStart(TWO) - onResume(TWO) - onStop(ONE)
說明,第二個Activity Two在啓動前,One會經歷一個:凍結、暫停的過程,在啓動Two後,One纔會被停止?
然後,我們再點back回到第一個界面,這時走的次序是:
onPause(TWO) - onActivityResult(ONE) - onStart(ONE) - onRestart(ONE) - onResume(ONE) - onStop(TWO) - onDestroy(TWO)
說明,返回時,Two沒有經歷凍結就直接暫停了,在One接收參數,重啓後,Two就停止並被銷燬了。
最後,我們點一下Exit退出應用,它的次序是:
onPause(ONE) - onStop(ONE) - onDestroy(ONE)
說明如果我們用了finish的話,不會有freeze,但是仍會經歷pause - stop才被銷燬。

這裏有點疑問的是:爲什麼回來時先是Start纔是Restart?可是文檔中的圖上畫的卻是先restart再start的啊?不過,後面的表格中的描述好象是正確的,start後面總是跟着resume(如果是第一次)或者restart(如果原來被stop掉了,這種情況會在start與resume中插一個restart)。

下面不跑例子了,看看文檔吧。

1.Android用Activity Stack來管理多個Activity,所以呢,同一時刻只會有最頂上的那個Activity是處於active或者running狀態。其它的Activity都被壓在下面了。

2.如果非活動的Activity仍是可見的(即如果上面壓着的是一個非全屏的Activity或透明的Activity),它是處於paused狀態的。在系統內存不足的情況下,paused狀態的Activity是有可被系統殺掉的。只是不明白,如果它被幹掉了,界面上的顯示又會變成什麼模樣?看來下回有必要研究一下這種情況了。

3.幾個事件的配對可以比較清楚地理解它們的關係。Create與Destroy配成一對,叫entrie lifetime,在創建時分配資源,則在銷燬時釋放資源;往上一點還有Start與Stop一對,叫visible lifetime,表達的是可見與非可見這麼一個過程;最頂上的就是Resume和Pause這一對了,叫foreground lifetime,表達的了是否處於激活狀態的過程。

4.因此,我們實現的Activity派生類,要重載兩個重要的方法:onCreate()進行初始化操作,onPause()保存當前操作的結果。

除了Activity Lifecycle以外,Android還有一個Process Lifecycle的說明:

在內存不足的時候,Android是會主動清理門戶的,那它又是如何判斷哪個process是可以清掉的呢?文檔中也提到了它的重要性排序:

1.最容易被清掉的是empty process,空進程是指那些沒有Activity與之綁定,也沒有任何應用程序組件(如Services或者IntentReceiver)與之綁定的進程,也就是說在這個process中沒有任何activity或者service之類的東西,它們僅僅是作爲一個cache,在啓動新的Activity時可以提高速度。它們是會被優先清掉的。因此建議,我們的後臺操作,最好是作成Service的形式,也就是說應該在Activity中啓動一個Service去執行這些操作。

2.接下來就是background activity了,也就是被stop掉了那些activity所處的process,那些不可見的Activity被清掉的確是安全的,系統維持着一個LRU列表,多個處於background的activity都在這裏面,系統可以根據LRU列表判斷哪些activity是可以被清掉的,以及其中哪一個應該是最先被清掉。不過,文檔中提到在這個已被清掉的Activity又被重新創建的時候,它的onCreate會被調用,參數就是onFreeze時的那個Bundle。不過這裏有一點不明白的是,難道這個Activity被killed時,Android會幫它保留着這個Bundle嗎?

3.然後就輪到service process了,這是一個與Service綁定的進程,由startService方法啓動。雖然它們不爲用戶所見,但一般是在處理一些長時間的操作(例如MP3的播放),系統會保護它,除非真的沒有內存可用了。

4.接着又輪到那些visible activity了,或者說visible process。前面也談到這個情況,被Paused的Activity也是有可能會被系統清掉,不過相對來說,它已經是處於一個比較安全的位置了。

5.最安全應該就是那個foreground activity了,不到迫不得已它是不會被清掉的。這種process不僅包括resume之後的activity,也包括那些onReceiveIntent之後的IntentReceiver實例。

在Android Application的生命週期的討論中,文檔也提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因爲Android應用程序的生存期並不是由應用本身直接控制的,而是由Android系統平臺進行管理的,所以,對於我們開發者而言,需要了解不同的組件Activity、Service和IntentReceiver的生命,切記的是:如果組件的選擇不當,很有可能系統會殺掉一個正在進行重要工作的進程。


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sharetop/archive/2007/12/16/1941935.aspx

發佈了30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9 · 訪問量 14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