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瞭解交換機

簡介

是一種基於MAC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數據幀功能的網絡設備,工作在數據鏈路層。

基本功能

1.像集線器一樣,交換機提供了大量可供線纜連接的端口,這樣可以採用星型拓撲佈線。

2.像中繼器、集線器和網橋那樣,當它轉發幀時,交換機會重新產生一個不失真的方形電信號。

3.像網橋那樣,交換機在每個端口上都使用相同的轉發或過濾邏輯。

4.像網橋那樣,交換機將局域網分爲多個衝突域,每個衝突域都是有獨立的寬帶,因此大大提高了局域網的帶寬。

5.除了具有網橋、集線器和中繼器的功能以外,交換機還提供了更先進的功能,如虛擬局域網(VLAN)和更高的性能。

原理

交換機擁有一條很高帶寬的背部總線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端口都掛接在這條背部總線上,控制電路收到數據包以後,處理端口會查找內存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網卡)掛接在哪個端口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數據包傳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廣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迴應後交換機會“學習”新的地址,並把它添加入內部MAC地址表中。使用交換機也可以把網絡“分段”,通過對照MAC地址表,交換機只允許必要的網絡流量通過交換機。通過交換機的過濾和轉發,可以有效的減少衝突域,但它不能劃分網絡層廣播,即廣播域。交換機在同一時刻可進行多個端口對之間的數據傳輸。每一端口都可視爲獨立的網段,連接在其上的網絡設備獨自享有全部的帶寬,無須同其他設備競爭使用。當節點A向節點D發送數據時,節點B可同時向節點C發送數據,而且這兩個傳輸都享有網絡的全部帶寬,都有着自己的虛擬連接。假使這裏使用的是10Mbps的以太網交換機,那麼該交換機這時的總流通量就等於2×10Mbps=20Mbps, 而使用10Mbps的共享式HUB時,一個HUB的總流通量也不會超出10Mbps。總之,交換機是一種基於MAC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數據幀功能的網絡設備。交換機可以“學習”MAC地址,並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通過在數據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數據幀直接由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

特點

1.學習
以太網交換機瞭解每一端口相連設備的MAC地址,並將地址同相應的端口映射起來存放在交換機緩存中的MAC地址表中。

2.轉發/過濾
當一個數據幀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時,它被轉發到連接目的節點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端口(如該數據幀爲廣播/組播幀則轉發至所有端口)。

3.消除迴路
當交換機包括一個冗餘迴路時,以太網交換機通過生成樹協議避免迴路的產生,同時允許存在後備路徑。

傳輸模式

全雙工,半雙工,全雙工/半雙工自適應。

交換方式

直通式,存儲轉發,碎片隔離

交換技術

端口交換,幀交換,信元交換

二層交換機

二層交換機簡介
二層交換機屬數據鏈路層設備,可以識別數據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據MAC地址進行轉發,並將這些MAC地址與對應的端口記錄在自己內部的一個地址表中。一般都含有專門用於處理數據包轉發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專用集成電路)芯片,因此轉發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由於各個廠家採用ASIC不同,直接影響產品性能。

具體的工作流程如下
1.當交換機從某個端口收到一個數據包,它先讀取包頭中的源MAC地址,這樣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機器是連在哪個端口上的;

2.再去讀取包頭中的目的MAC地址,並在地址表中查找相應的端口;

3.如表中有與這目的MAC地址對應的端口,把數據包直接複製到這端口上;

4.如表中找不到相應的端口則把數據包廣播到所有端口上,當目的機器對源機器迴應時,交換機又可以記錄這一目的MAC地址與哪個端口對應,在下次傳送數據時就不再需要對所有端口進行廣播了。不斷的循環這個過程,對於全網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學習到,二層交換機就是這樣建立和維護它自己的地址表。

發佈了5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7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