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之_基本操作指令_1_docker

參考鏈接:https://www.runoob.com/docker/docker-image-usage.html

docker官方鏡像倉庫:https://hub.docker.com/

docker:

  1-|- 使用現有鏡像測試docker腳本

0. 在網絡上查找鏡像

 docker search 鏡像名

1. 拉取網絡倉庫中的鏡像

docker pull 鏡像名(鏡像名格式:[REPOSITORY:TAG]--->鏡像的倉庫源:鏡像的標籤)

2. 查看本地鏡像

docker images (查看所有鏡像)

docker images | grep 鏡像名(模糊查詢)

3. 啓動容器

將自己的鏡像啓動起來使用

docker run -t -i -d 鏡像的倉庫源:鏡像的標籤 /bin/bsh (nginx鏡像使用/bin/sh)

命令解釋:

-t : 終端

-i : 交互式操作

-d : 後臺啓動鏡像 可以不要這樣能在鏡像內部執行操作

/bin/bash:執行交互式 Shell,因此用的是 /bin/bash或者/bin/sh

5. 查看容器

docker ps (這個是查看本地電腦全部容器)

docker ps | grep 鏡像名 (可以模糊查找)

 

4. 停止容器

docker stop 容器ID或者容器名 (推薦使用 容器ID)

  1. 刪除鏡像

docker rmi 鏡像ID或者鏡像名 (推薦鏡像名:[鏡像的倉庫源:鏡像的標籤])

 

2-|- 構建自己的鏡像

  1. 創建Dockerfile文件
FROM nginx:stable-alpine
ADD ./www /usr/share/nginx/html
EXPOSE 80

  FROM:定製的鏡像都是基於 FROM的鏡像,這裏的nginx就是定製需要的基礎鏡像

  RUN:用於執行後面跟着的命令行命令

注意Dockerfile 的指令每執行一次都會在 docker 上新建一層。所以過多無意義的層,會造成鏡像膨脹過大。例如:

FROM centos
RUN yum install wget
RUN wget -O redis.tar.gz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5.0.3.tar.gz"
RUN tar -xvf redis.tar.gz

以上執行會創建 3 層鏡像。可簡化爲以下格式

 

FROM centos
RUN yum install wget \
    && wget -O redis.tar.gz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5.0.3.tar.gz" \
    && tar -xvf redis.tar.gz

如上,以 && 符號連接命令,這樣執行後,只會創建 1 層鏡像。注意下一行鏈接’\’

1. 開始構建鏡像

在Dockerfile文件所在路徑下執行鏡像創建指令

【docker build -t 鏡像名:tag .

. 表示上下文路徑,上下文路徑,是指 docker 在構建鏡像,有時候想要使用到本機的文件(比如複製),docker build 命令得知這個路徑後,會將路徑下的所有內容打包。如果未說明最後一個參數,那麼默認上下文路徑就是 Dockerfile 所在的位置。

3-|- Dockerfile指令

      0. COPY

 複製指令,從上下文目錄中複製文件或者目錄到容器裏指定路徑。

COPY [--chown=<user>:<group>] <源路徑1>...  <目標路徑>
COPY [--chown=<user>:<group>] ["<源路徑1>",...  "<目標路徑>"]

[--chown=<user>:<group>]:可選參數,用戶改變複製到容器內文件的擁有者和屬組

  <源路徑>:源文件或者源目錄,這裏可以是通配符表達式,其通配符規則要滿足 Go             的 filepath.Match 規則

  <目標路徑>:容器內指定路徑,該路徑不用事先建好,路徑不存在,會自動創建

COPY hom* /mydir/
COPY hom?.txt /mydir/
  1. ADD

      ADD 指令和 COPY 的使用格式一致(同樣需求下,官方推薦使用 COPY)。

功能也類似,不同之處如下:

      ADD 的優點:在執行 <源文件> 爲 tar 壓縮文件的話,壓縮格式爲 gzip, bzip2 以及      xz 的情況下,會自動複製並解壓到 <目標路徑>。

    ADD 的缺點:在不解壓的前提下,無法複製 tar 壓縮文件。會令鏡像構建緩存失效,      從而可能會令鏡像構建變得比較緩慢。具體是否使用,可以根據是否需要自動解  壓來決定。

    2. CMD

   類似於 RUN 指令,用於運行程序,但二者運行的時間點不同:

   CMD 在docker run 時運行。

   RUN 是在 docker build。

   作用:爲啓動的容器指定默認要運行的程序,程序運行結束,容器也就結束。CMD 指令指定的程序可被 docker run 命令行參數中指定要運行的程序所覆蓋。

   注意:如果 Dockerfile 中如果存在多個 CMD 指令,僅最後一個生效。

   格式:

   CMD <shell 命令>

   CMD ["<可執行文件或命令>","<param1>","<param2>",...]

   CMD ["<param1>","<param2>",...]  # 該寫法是爲 ENTRYPOINT 指令指定的程序提供默認參數

   推薦使用第二種格式,執行過程比較明確。第一種格式實際上在運行的過程中也會自動轉換成第二種格式運行,並且默認可執行文件是 sh。

      3. ENTRYPOINT

類似於 CMD 指令,但其不會被 docker run 的命令行參數指定的指令所覆蓋,而且這些命令行參數會被當作參數送給 ENTRYPOINT 指令指定的程序。

但是, 如果運行 docker run 時使用了 --entrypoint 選項,此選項的參數可當作要運行的程序覆蓋 ENTRYPOINT 指令指定的程序。

優點:在執行 docker run 的時候可以指定 ENTRYPOINT 運行所需的參數。

注意:如果 Dockerfile 中如果存在多個 ENTRYPOINT 指令,僅最後一個生效。

格式:

ENTRYPOINT ["<executeable>","<param1>","<param2>",...]

可以搭配 CMD 命令使用:一般是變參纔會使用 CMD ,這裏的 CMD 等於是在給 ENTRYPOINT 傳參,以下示例會提到。

示例:

假設已通過 Dockerfile 構建了 nginx:test 鏡像:

FROM nginx

ENTRYPOINT ["nginx", "-c"] # 定參

CMD ["/etc/nginx/nginx.conf"] # 變參

        1、不傳參運行

     $ docker run  nginx:test

     容器內會默認運行以下命令,啓動主進程。

     nginx -c /etc/nginx/nginx.conf

        2、傳參運行

     $ docker run  nginx:test -c /etc/nginx/new.conf

     容器內會默認運行以下命令,啓動主進程(/etc/nginx/new.conf:假設容器內已有此文件)

     nginx -c /etc/nginx/new.conf

      4. ENV

設置環境變量,定義了環境變量,那麼在後續的指令中,就可以使用這個環境變量。

格式:

ENV <key> <value>

ENV <key1>=<value1> <key2>=<value2>...

以下示例設置 NODE_VERSION = 7.2.0 , 在後續的指令中可以通過 $NODE_VERSION 引用:

ENV NODE_VERSION 7.2.0

RUN curl -SLO "https://nodejs.org/dist/v$NODE_VERSION/node-v$NODE_VERSION-linux-x64.tar.xz" \

  && curl -SLO "https://nodejs.org/dist/v$NODE_VERSION/SHASUMS256.txt.asc"

       5. ARG

構建參數,與 ENV 作用一至。不過作用域不一樣。ARG 設置的環境變量僅對 Dockerfile 內有效,也就是說只有 docker build 的過程中有效,構建好的鏡像內不存在此環境變量。

構建命令 docker build 中可以用 --build-arg <參數名>=<值> 來覆蓋。

格式:

ARG <參數名>[=<默認值>]

      6. VOLUME

定義匿名數據卷。在啓動容器時忘記掛載數據卷,會自動掛載到匿名卷。

作用:

避免重要的數據,因容器重啓而丟失,這是非常致命的。

避免容器不斷變大。

格式:

VOLUME ["<路徑1>", "<路徑2>"...]

VOLUME <路徑>

在啓動容器 docker run 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 -v 參數修改掛載點。

      7. EXPOSE

僅僅只是聲明端口。

作用:

幫助鏡像使用者理解這個鏡像服務的守護端口,以方便配置映射。

在運行時使用隨機端口映射時,也就是 docker run -P 時,會自動隨機映射 EXPOSE 的端口。

格式:

EXPOSE <端口1> [<端口2>...]

      8. WORKDIR

指定工作目錄。用 WORKDIR 指定的工作目錄,會在構建鏡像的每一層中都存在。(WORKDIR 指定的工作目錄,必須是提前創建好的)。

docker build 構建鏡像過程中的,每一個 RUN 命令都是新建的一層。只有通過 WORKDIR 創建的目錄纔會一直存在。

格式:

WORKDIR <工作目錄路徑>

       9. USER

用於指定執行後續命令的用戶和用戶組,這邊只是切換後續命令執行的用戶(用戶和用戶組必須提前已經存在)。

格式:

USER <用戶名>[:<用戶組>]

      10. HEALTHCHECK

用於指定某個程序或者指令來監控 docker 容器服務的運行狀態。

格式:

HEALTHCHECK [選項] CMD <命令>:設置檢查容器健康狀況的命令

HEALTHCHECK NONE:如果基礎鏡像有健康檢查指令,使用這行可以屏蔽掉其健康檢查指令

HEALTHCHECK [選項] CMD <命令> : 這邊 CMD 後面跟隨的命令使用,可以參考 CMD 的用法。

       11. ONBUILD

用於延遲構建命令的執行。簡單的說,就是 Dockerfile 裏用 ONBUILD 指定的命令,在本次構建鏡像的過程中不會執行(假設鏡像爲 test-build)。當有新的 Dockerfile 使用了之前構建的鏡像 FROM test-build ,這是執行新鏡像的 Dockerfile 構建時候,會執行 test-build 的 Dockerfile 裏的 ONBUILD 指定的命令。

格式:

ONBUILD <其它指令>

 

      

 

發佈了2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