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適合的應用場景

區塊鏈雖然是革命性的技術,但是經過以前的文章的介紹,相信大部分讀者都知道區塊鏈不是萬能的,其實很多企業應用上完全不需要的利用的到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有其自身的特點,今天爲大家介紹區塊鏈適合的幾個應用場景

1敏感核心數據記錄場景

區塊鏈不同於傳統數據庫,大部分性能設計弱於傳統數據庫。所以你一開始就需要知道什麼地方用數據庫,什麼地方用區塊鏈,數據庫適合記錄一種結構性的信息,可以是傳統的關係型數據庫,包括一個或幾個表格一樣的數據庫表。或者可以是最近流行的NoSQL,更像文件系統或者字典。(理論上講,NoSQL是關係型數據庫的子集)

而敏感的核心數據,重要的彙總數據,日誌驗證數據可以有選擇的使用區塊鏈,比如金融資產的總賬可以被用於作爲區塊鏈技術進行記錄,當進行平賬處理時,總賬由於採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記錄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在系統性能和魯棒性上取得平衡

2多個輸入者場景

這個比較簡單。區塊鏈是一個支持多個輸入者的技術。換句話說,必須有多於一個實體來產生更改數據的場景。同時你可能不知道這些輸入者真實情況

3信任的缺失環境

如果多於一個實體的數據輸入,那麼在這些實體間需要某種程度的不信任。換句話講,區塊鏈是一個基於數據輸入和多個不信任的輸入者的場景。

對於不信任的定義是什麼呢,指的是一個用戶不願意別人修改自己“擁有”的數據。類似的,當讀取數據的內容時,一個用戶不會直接接受另一個用戶報告的數據,因爲每個用戶有自己的經濟或政治的動機。

4去中介場景

所以這個問題,像之前定義的,是使一個數據和多個不信任的輸入者成爲可能。已經有一個衆所周知的解決方案:一個廣受信任的中間人(例如銀行和支付寶、各類擔保平臺等)。這是一個每個輸入者都相信的人,雖然他們不見得互相信任。其實,這個數據充滿了這種性質的數據庫,比如在銀行裏賬戶的總賬。你的銀行控制着數據,保證每筆交易都是有效的,是被參與交易的客戶授權了的。無論你費多大勁的請求,你的銀行也永遠不會讓你直接更改數據。

區塊鏈取消了可信任的中間人,通過使得數據可以被多個不可信任的輸入者直接更改。沒有一箇中心的守門人需要校驗交易和認證他們的來源。然而,交易的定義延伸包含了授權和可靠的證據。交易可以被每個節點單獨的驗證和處理,每個節點可以保存一份數據。

但是你需要問的問題是:你是想要還是真的需要去掉中間人?根據你的使用場景,有一箇中間人維護授信的數據庫和作爲交易的驗證者真的有錯嗎?

其實區塊鏈記錄數據更傾向於的場景不是不可信任的中間人問題,其中主要的理由包括:成本更低,交易更快,自動調和,新的監管條例或者簡單到找不到合適的中間人。

5交易互動場景

所以區塊鏈對有多個互不信任的輸入者直接參與修改共享的數據是適用的。但這還不夠,區塊鏈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當被多個輸入者創造出來的交易有交互的時候。

一般來講所謂的交互是指被不同的輸入者創造的交易是互相關聯的。比方說,小紅給了小明一筆錢,小明給了小李一筆錢。這種情況下,小明的交易取決於小紅的交易,同時我們無法驗證小明的交易除非先查看小紅的。正因爲這種關聯性,這些交易自然的屬於同一個共享的交易數據。

再往深一層說,區塊鏈一個不錯的特徵是多個輸入者可以互相協作的創造交易,每一方都沒有風險。這就使得區塊鏈不需要中間人來擔保每方必須實現自己的義務交易才能發生的情形。

還有一個弱一點的應用是不同獨立的輸入者互相有關係的情形。一個例子是一個不同實體驗證客戶不同方面的個人身份的身份數據。雖然每一個驗證證書是單獨的,但是區塊鏈提供了一個把所有東西整合在一起的方法。

6制定規則場景

這不是一個獨立的條件,但是是之前論證的自然結果。如果數據可以被多個輸入者同時修改,這些輸入者並不全部互相相信,那麼這些數據必須有內置的規則限定交易的運行。

這些規則從根本上講不同於傳統數據庫的約束,因爲他們和變換的合法性有關,而不是與數據庫某個特定時間的狀態有關。每筆交易都會被網絡裏的每個節點用這些規則檢查,檢查失敗的將會被拒絕,不會傳下去。

資產總賬包括了這種規則的簡單例子,來避免交易無中生有的創造資產。這個規則說總賬裏各種資產的數量必須在交易前和交易後保持一致。

7選擇驗證者場景

到現在我們描述了一個交易可以在多個地方發起的分佈式數據應用場景,在節點中用點對點的方式傳播,被每個節點單獨驗證。區塊鏈的任務是有權威的最終的交易日誌,這個日誌的內容所有的節點都可證明的認同。

需要這個日誌的原因是它使得新添加的節點可以從零開始計算這些數據的內容,而不需要信任其他節點。其次,它解決了一些節點丟失掉交易的可能性,因爲系統的癱瘓或者信息交流的短路。如果沒有交易日誌,這會導致一個節點的數據和其他節點的有出入,這就有損共享數據的意義。

一般來講兩個交易是有可能有衝突的,導致只有一個可以被接受。經典案例是”一個資產兩次成功消費”,這種情況下同一個資產發給了兩個不同的接受者。在沒有中央權威的點對點數據庫中,節點對接受哪個交易是有不同意見的,因爲沒有客觀的正確答案。通過交易在區塊鏈中被“確認”,我們保證了所有的節點達成一致的選擇。

另外需要說的是,在類似以太坊的區塊鏈中,精確的交易順序是非常關鍵的,因爲每一筆交易都會影響到接下來的交易會發生什麼。這種情形區塊鏈將定義權威的事情發生的順序,沒有這個交易不能被處理。

區塊鏈從字面上看就是一個區塊的鏈條,在這個鏈條裏每一個區塊包括了一羣被確認的交易的集合。但誰負責選擇進入每個區塊的交易呢?在適合企業應用的“私有鏈”中,答案是一羣固定的驗證者(礦工)來把它們創造出的區塊進行數字簽名。這個白名單將和某種形式的分佈式可達成一致的方案結合起來,避免少數的驗證者控制這個區塊鏈。

不管使用哪種達成一致的方案,負責檢驗的節點都比傳統中心化數據庫的擁有者少太多的權利。檢驗者不能僞造交易,也不能違背規則修改數據。在資產總賬中,這意味着他們不能花別人的錢,也不能改變資產的總量。但是即使如此檢驗者還是有兩種方法來影響數據庫的內容:

交易審查:如果足夠多的驗證者惡意串通,他們可以阻止特定的交易在區塊鏈中被確認,使得這個交易永遠的打入冷宮。

偏好性:如果兩個交易起了衝突,創造下一個區塊的檢驗者將決定哪個交易被確認,另一個就被拒絕。公平的選擇是第一個被看到的交易,但是檢驗者可以根據其他因素做選擇,而不顯露出誰先來後到這一點。

因爲這些問題,在部署一個基於區塊鏈的應用時,你需要清醒的認識到誰是你的驗證者和你爲什麼相信他們。根據場景的不同,驗證者可以被選擇成爲:

(1)一個或多個被一個組織控制的節點
(2)一個維護區塊鏈的一羣核心組織
(3)網絡上的每個節點

8資產背書場景

如果你已經認真看到這裏,你們會注意到我傾向於將區塊鏈描述爲共享的數據記錄者,而不是通常上講的”共享的總賬”。爲什麼呢,因爲區塊鏈作爲一個技術,可以被用於解決比追蹤資產所有權更廣闊的問題。任何一個有多個互不信任的輸入者的數據都可以基於區塊鏈搭建,而不需要一箇中心化的中間人。例子有共享的日曆,維基百科形式的合作和討論論壇。

但是目前似乎主要是那些追蹤金融資產的流動和交易的人對區塊鏈感興趣,其主要的兩個原因是:

(1)金融業在迴應(回想起來,非常小的)類似比特幣這樣的虛擬貨幣的威脅。
(2)一個資產總賬是一個被多個互不信任的實體創造的互相影響的交易共享數據,這是區塊鏈技術是最簡單和自然的應用。

如果你確實想用區塊鏈作爲資產總賬,你需要回答下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流動中的資產的本性是什麼,這麼說不是表示現金、債券、提貨單等,雖然這些也很重要。問題卻是:誰是在區塊鏈上爲這些資產背書的人,如果數據庫上說我有十個單位的什麼資產,誰將允許我在現實世界中對那十個資產宣示所有權,我應該把誰告上法庭,如果我不能將在區塊鏈上聲明的資產轉換成傳統的可見的資產,這一切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這個答案對於不同的場景將不同。對貨幣資產來說,你可以想象監管的銀行接受現金,然後爲存款人在一個區塊鏈技術下的分佈式總賬裏面加錢。在貿易金融中,信用證和提貨單將會被相應的進口商的銀行和船運公司來背書。未來,我們可以想象一個一級市場的公司債券直接在區塊鏈上發行來進行融資的時代。

發佈了8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5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