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需要信息分析師

企業需要信息分析師      

(一)企業需要信息分析師
    “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這句出自某企業家的名言,道出了企業推進信息化的困惑;道出了企業推進信息化的艱難;道出了中國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低的現狀。同時,這句名言,也印證了中國企業實施ERP的成功率爲什麼會有那樣低。那麼,到底什麼原因造成中國企業ERP實施成功率這樣低呢? 細細想來,除了中國的諮詢顧問公司顧問水準較低的原因之外,或許更大程度上還是我們的企業內部缺乏“信息運用”的“靈魂人物”-----信息分析師。縱觀我國目前的企業信息化應用,應用層次總體上依然很低,網絡化、集成化、一體化的應用依然停留在較低的層次,而且更致命的是信息技術與企業業務流程相脫節,形成相當多的“信息孤島”,而這一切恰好爲實施ERP埋下了定時炸彈。 讓我們看看以下一些實施ERP的例子:
    (1)某企業聘用某副總全力負責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此副總上任的第一件事,便開始着手實施ERP系統,從項目選型,項目調研再到項目培訓,一切都進行得相當順利, 無論諮詢顧問公司還是企業內部人員對整個項目都充滿了“激情”,然而當項目開始進入實施時,一切都開始“變樣”了,諮詢顧問公司也不再像當初那樣積極了,而企業各部門也缺少了開始時的“激情”。 究其原因, 原來該企業所選用的軟件並不太適合該行業的實際生產運作,諮詢顧問原先許諾的“什麼都能解決”,到此時,則是“維維諾諾”、百般推託。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整個項目一拖再拖,實施則是“遙遙無期”,而該企業副總也落得只好自己“拍屁股”走人的地步。究其原因, 雖然此副總是MBA出身,具有豐富的管理知識,但由於自身IT信息的缺陷以及對生產運作還不是很瞭解,造成ERP選型時沒辦法做出正確的選擇。
    (2)再看另一例子,某企業覺得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倉庫管理以及物流管理整合,因此,委派原採購經理作爲物流管理系統實施的負責人。的確,在整個物流系統實施過程,該負責人確實表現了極爲豐富的業務運作知識和熟練的業務操作能力,同時也對整個物流系統的建設提出了許多有益的見識,然而,由於企業運作的諸多原因,IT 部門對於此係統的實施表現得並不是很積極,因此整個系統應用過程中,常常三天兩頭死機或出現莫名其妙的故障,而該項目負責人因自己有限的IT知識而無法控制此局面,最終整個系統因得不到有力的技術支撐,而不得不放棄,此採購經理也不得不辭職。
    這些例子,在企業內不勝枚舉,數不勝數,究其失敗原因,最大因素應該是企業信息化應用與實際業務運作相脫節,或者說信息化應用在企業應用中表現得“極不適應”, 但是這一切產生的最終原因是什麼呢? 試想一下,如果企業有自己的信息分析師,由於其不僅熟悉自己的企業內部業務運作、明白企業業務增長的真正需求、瞭解企業發展中存在的缺陷,而且熟悉現有 IT技術應用, 必然不會受到外界 “信息化炒作”的層出不窮的詞彙所左右,因此他在企業導入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必然“有的放矢”,明白哪些可爲、哪些不可爲, 明白哪些應優先處理,哪些應緩後處理。 這樣, 必然會使企業信息應用多了一份“理智”,多了一份“成熟” 。從而這樣,“上ERP找死”的現象也會較少的發生。
(二)信息分析師何處覓
    由於目前整個市場既懂IT技術又懂管理及生產運作的人員很少,即使高薪覓到,也很難留在企業,另外鑑於目前在大多數企業中,在企業內做IT維護的人員也往往只會從自身電腦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喜歡“想當然”,也不太願意到企業現場瞭解實際生產運作,瞭解實際用戶需要,因此企業現有IT部門也往往很難對企業信息化建設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和見解。
    針對以上情況,企業既然無法從外部找到合適的信息分析師,也無法在自己的IT部門找到稱職的信息分析師。我個人認爲,企業要搞好信息化建設,有必要成立“ 企業信息規劃部”,根據企業運作實際情況提供切實可行的信息化方案,進行企業信息化規劃,這樣才能使企業信息應用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也才能使企業ERP實施得到保障與支持。至於企業信息規劃部的成員既要包含一部分能腳踏實地,願幹實事的IT技術人員,又要包含熟悉企業內部運作的管理人員,正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由於企業內很難找到既懂IT技術又懂管理的人才,只能靠羣策羣力,發揮各人專長,形成企業的真正“信息分析師”。俗話說,“衆人拾柴火焰高”,也正是這個道理。   
    總之, 隨着國家對企業信息化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企業信息化已被提升爲“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重要戰略舉措,同時企業信息化建設也已作爲帶動企業各項工作創新的突破口。因此,作爲企業內部, 更應以此爲契機,產生自己的“信息分析師”。 

發佈了3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