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開源軟件的互操作策略

 

轉自 Sina.com,本來想把 URL 放在這裏,但Sina網站的地址欄清一色的 http://tech.sina.com.cn/ ??

 

 

   執行開放標準,解決互操作性,已成爲當前軟件產業發展中的一個核心問題

   縱論各種開源軟件與各種私有商業軟件在各自相互之間,在各個層次上的互操作性問題

   開源軟件在實現互操作性方面的天然優勢

   兼評微軟私有商業軟件在實行互操作性方面的正反措施

  二十世紀後期以來,世界經濟進入全球一體化和快速增長期,需要有一種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徑來實現計算資源的整合和信息共享,爲此呼喚實施開放標準。而開放標準指的是通過應用編程接口、通信協議以及數據和文件格式,使用公開發布併爲公衆認可的技術規範來實現異構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性。開放標準的全部價值在於它對異構系統靈活性的支持,只有採用開放標準才能建立支持異構系統互聯互通、互操作、信息共享、資源整合的統一平臺。所以,解決軟件的互操作性,包括解決開源軟件之間、私有商業軟件之間,以及開源軟件與私有商業軟件之間的互操作性問題,已成爲當務之急,並已形成當前軟件產業發展中的一股技術潮流。開源軟件在這方面的優勢是:它充分體現開放標準實施的過程;面對應用解決方案,它既適合於建立開源架構(Open Source Stack),也適合於建立混源架構(Mixed Source Stack),且更有利於建立在鬆耦合條件下面向服務的架構(SOA,這是一種有利於解決異構系統之間在相互通信、交換數據困難時的符合開放標準的架構);以及採用虛擬化技術的共存架構(這是一種擴大互操作性概念的架構);開源軟件的社區協作開發方式,是建立開放標準統一平臺的一種創新模式。

  這裏要指出的是關於互操作性的概念。所謂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是指一個軟件系統與另一個軟件系統互相間具有接收、處理並共享所發送信息的能力。有人認爲,兼容性也可以歸納在互操作性的範疇內,所謂兼容性( Compatibility),指某個系統上運行的應用程序符合另一個系統的接口要求,從而使該應用程序也可在另一個系統上運行,這時對該應用程序符合某個接口的能力稱爲兼容性。從上面對互操作性和兼容性概念的表述來看,它們間有共性,也有區別,一般來說互操作性涉及到接口、協議、格式的公開性、一致性,內涵更豐富,具有公平性、主動性、戰略性的特點;而兼容性則具有依附性、被動性、短期性的特點,並可能要承擔“反兼容”的風險。在虛擬化技術環境中,通常指物理服務器可虛擬成多個虛擬機的應用,操作系統是在虛擬的硬件上運行(不是在真實的硬件上運行)的,所以在虛擬的環境中可能同時存在幾種不同的操作系統,有人也把“共存”理解爲“互操作性”,這是擴大互操作性概念的一種看法;而且服務器虛擬化只是起點,公用計算纔是其目的。本文下面要談論的互操作性指的是其廣泛的概念。

  當前在世界軟件界出現一種引人注目的景象:居全球軟件廠商之首的微軟,隨着它向全球推出新產品:Windows Vista和Office 2007的發佈版之時,它一方面希望其自身產品與開源軟件產品實行“互操作”,力推其私有商業軟件插入到開源架構中來以組成混源架構的解決方案,不斷擴大與開源軟件廠商“結盟”;另一方面還是嚴格實施其“反兼容”措施,將其主要競爭者排斥在“互操作”夥伴名單之外。

  談到互操作性,是分層次的,即可分爲:⑴ 不同廠商(不同設備)之間的互操作,⑵ 標準的互操作, ⑶ 架構的互操作,⑷ 驅動程序的互操作,⑸ 硬件平臺的互操作,⑹ 文檔的互操作,⑺ 網絡的互操作,⑻ 應用軟件的互操作,以及⑼ 操作系統的互操作。

  一、 關於不同廠商不同設備之間的互操作

  對於開源軟件發佈商來說,爲了向市場銷售產品,售前需取得衆多配套的硬件廠商(IHVs)、軟件廠商(ISVs)、系統集成廠商(SIs)的支持,進行產品配套的兼容性測試和質量認證,從而實現不同廠商不同產品相互間的互操作。

  2006年,國內Linux品牌與Dell、HP、TCL、華碩、神州數碼、同方、七喜等PC廠商簽訂600多萬套預裝協議(聯想、方正也正在對不同的Linux發佈版進行配套選型);IBM爲中科紅旗的服務器 Linux操作系統進行質量認證測試工作(這是IBM繼Red Hat、Novell之後爲全球第三家Linux發佈商進行質量認證測試)。從而使開源企業與其相應的配套企業實行了不同產品之間的兼容性(互操作性)。

  2006年微軟和其他25家軟件與硬件廠商組建“互操作廠商聯盟(IVA,Interoperability Vendors Alliance)”, 目的是確保這些廠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能與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和應用產品實行互操作,在這些廠商中,如Novell、Sun、Sugar CRM、Xen Source、JBOSS和Red Hat等均爲開源企業。

  Spike Source等多家開源軟件公司也聯手組建“開放解決方案聯盟(OSA,Open Solutions Alliance)”,以確保他們產品之間能夠互操作

  開源運動的對策是:組織開源產品的兼容性測試、質量認證和預裝工作,組織系統集成和廠商聯盟,以此作爲開源廠商與其它廠商實行不同產品(設備)或異構系統之間互操作的對策。

  二、標準的互操作

  制定、執行開放的國際標準,爲互操作性提供基礎。

  設計轉換器/翻譯器(Converter/Translator),實現不同標準之間的互操作。例如,ISO已批准“開放文檔格式(ODF)” 爲國際標準,它與微軟的“Office Open XML文檔格式”不兼容[微軟的Office Open XML文檔格式在取得歐洲計算機制造聯合會(Ecma International, 這是一家國際標準諮詢機構)認可的基礎上,也正在向ISO申報要求成爲國際標準],微軟支持Aztec Soft公司(法國)開發轉換器,以間接支持ODF。又如,Novell宣佈:與微軟合作,在Novell版的Open Office中支持Office Open XML格式,並表示聯合設計翻譯器(Translator),以使Novell版的Open Office與微軟的Office 2007實現互操作。

  在虛擬化環境中,共存就體現執行不同標準虛擬應用的互操作

  國內“統一辦公文檔標準(UOF,Uniformed Office Format)”計劃申報要求批准爲國家標準,有人認爲,UOF具有中國文檔特色,但要形成標準必須與ODF一致或能互操作,有人作了調查,UOF的約 70%的條款是與ODF一致的,20%的條款是可用轉換器與ODF實行互操作的,10%的條款是既不一致也不能採用轉換器來進行互操作的。這裏的關鍵是要處理好這個10%。

  開源運動的對策是:推進並執行開放標準,設計轉換器/翻譯器,採用虛擬化技術,以實現標準互操作。

  三、架構的互操作

  開源的LAMP架構(L-以Linux爲代表的開源操作系統,A- 以Apache爲代表的開源中間件,M-以MySQL爲代表的開源數據庫,P- 以PHP、Perl、Pythen爲代表的自由編程語言)的發展,已與閉源的J2EE架構,.Net架構形成三角鼎立、互相參插、互有合作與競爭的態勢。

  在發展開源架構(LAMP)同時,由開源軟件模塊與私有商業軟件模塊所代表的不同層次組成的混源架構作爲滿足用戶需求的解決方案,目前也獲得了廣泛應用。而混源架構的發展就代表了架構的互操作性。

  開源運動的對策是:面對滿足用戶需求的應用解決方案,在發展開源架構同時,發展混源架構。

  四、驅動程序的互操作

  驅動程序涉及U盤、顯示器(卡)、硬盤、數字相機、打印機等外部驅動設備的程序軟件,操作系統與它們之間存在着互操作性或兼容性的問題。

  開源軟件作爲崛起不久的新的軟件體系,在這方面存在更多有待於解決的互操作性或兼容性問題。

  微軟在推出Windows Vista後,也屢屢在“兼容”的門檻上絆跤,例如對諸如尼康、佳能等數款數碼相機,就無法在Vista平臺上編輯、瀏覽、處理影像等,甚至可能導致影像的消失、無法恢復。目前微軟正與相應的數字相機企業溝通合作,爭取早日提供解決方案。

  開源運動的對策是:加快與外部驅動設備廠商溝通合作,爭取早日提出有關各種兼容性的解決方案;開源軟件要爭取簡化、統一發行版,在克服品牌過度分散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在這方面兼容性的力度。

  五、硬件平臺的互操作

  現在討論各種操作系統相對於各種硬件平臺的兼容性或互操作性。所謂硬件平臺包括①計算機(硬件)體系結構與硬件配置和管理接口,② 外部驅動設備互聯規範與總線接口,③ 網絡計算平臺與協處理機接口。

  中國自主開發的基於龍芯(God Son)2E處理器的臺式計算機(國芯天龍),目前預裝Linux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迄今已售出1000多臺。龍芯2E處理器採用mips架構,該架構在Linux內核的官方版本中已作了“架構描述”(即實行了硬件架構平臺的平移),並採用“新華”和“共創開源”版本的Linux發行版,較好地實行了 Linux操作系統與龍芯硬件平臺的兼容。

  開源運動的對策是:進一步解決好開源操作系統與計算機、外設、網絡平臺的質量測試認證、預裝和互操作性問題。

 

發佈了1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