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JavaScript系列(4):作用域鏈(Scope Chain)

前言

英文原文:http://dmitrysoshnikov.com/ecmascript/chapter-4-scope-chain/
中文參考:http://www.denisdeng.com/?p=908
本文絕大部分內容來自上述地址,僅做少許修改,感謝作者

定義

如果要簡要的描述並展示其重點,那麼作用域鏈大多數與內部函數相關。

我們知道,ECMAScript 允許創建內部函數,我們甚至能從父函數中返回這些函數。

var x = 10;

function foo() {
var y = 20;
function bar() {
alert(x + y);
}
return bar;
}

foo()(); // 30
這樣,很明顯每個上下文擁有自己的變量對象:對於全局上下文,它是全局對象自身;對於函數,它是活動對象。

作用域鏈正是內部上下文所有變量對象(包括父變量對象)的列表。此鏈用來變量查詢。即在上面的例子中,“bar”上下文的作用域鏈包括AO(bar)、AO(foo)和VO(global)。

但是,讓我們仔細研究這個問題。

讓我們從定義開始,並進深一步的討論示例。

作用域鏈與一個執行上下文相關,變量對象的鏈用於在標識符解析中變量查找。
函數上下文的作用域鏈在函數調用時創建的,包含活動對象和這個函數內部的[[scope]]屬性。下面我們將更詳細的討論一個函數的[[scope]]屬性。

在上下文中示意如下:

activeExecutionContext = {
VO: {…}, // or AO
this: thisValue,
Scope: [ // Scope chain
// 所有變量對象的列表
// for identifiers lookup
]
};
其scope定義如下:

Scope = AO + [[Scope]]
這種聯合和標識符解析過程,我們將在下面討論,這與函數的生命週期相關。

函數的生命週期

函數的的生命週期分爲創建和激活階段(調用時),讓我們詳細研究它。

函數創建

衆所周知,在進入上下文時函數聲明放到變量/活動(VO/AO)對象中。讓我們看看在全局上下文中的變量和函數聲明(這裏變量對象是全局對象自身,我們還記得,是吧?)

var x = 10;

function foo() {
var y = 20;
alert(x + y);
}

foo(); // 30
在函數激活時,我們得到正確的(預期的)結果--30。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

此前,我們僅僅談到有關當前上下文的變量對象。這裏,我們看到變量“y”在函數“foo”中定義(意味着它在foo上下文的AO中),但是變量“x”並未在“foo”上下文中定義,相應地,它也不會添加到“foo”的AO中。乍一看,變量“x”相對於函數“foo”根本就不存在;但正如我們在下面看到的——也僅僅是“一瞥”,我們發現,“foo”上下文的活動對象中僅包含一個屬性--“y”。

fooContext.AO = {
y: undefined // undefined – 進入上下文的時候是20 – at activation
};
函數“foo”如何訪問到變量“x”?理論上函數應該能訪問一個更高一層上下文的變量對象。實際上它正是這樣,這種機制是通過函數內部的[[scope]]屬性來實現的。

[[scope]]是所有父變量對象的層級鏈,處於當前函數上下文之上,在函數創建時存於其中。

注意這重要的一點--[[scope]]在函數創建時被存儲--靜態(不變的),永遠永遠,直至函數銷燬。即:函數可以永不調用,但[[scope]]屬性已經寫入,並存儲在函數對象中。

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是--與作用域鏈對比,[[scope]]是函數的一個屬性而不是上下文。考慮到上面的例子,函數“foo”的[[scope]]如下:

foo.[[Scope]] = [
globalContext.VO // === Global
];
舉例來說,我們用通常的ECMAScript 數組展現作用域和[[scope]]。

繼續,我們知道在函數調用時進入上下文,這時候活動對象被創建,this和作用域(作用域鏈)被確定。讓我們詳細考慮這一時刻。

函數激活

正如在定義中說到的,進入上下文創建AO/VO之後,上下文的Scope屬性(變量查找的一個作用域鏈)作如下定義:

Scope = AO|VO + [[Scope]]
上面代碼的意思是:活動對象是作用域數組的第一個對象,即添加到作用域的前端。

Scope = [AO].concat([[Scope]]);
這個特點對於標示符解析的處理來說很重要。

標示符解析是一個處理過程,用來確定一個變量(或函數聲明)屬於哪個變量對象。

這個算法的返回值中,我們總有一個引用類型,它的base組件是相應的變量對象(或若未找到則爲null),屬性名組件是向上查找的標示符的名稱。引用類型的詳細信息在第13章.this中已討論。

標識符解析過程包含與變量名對應屬性的查找,即作用域中變量對象的連續查找,從最深的上下文開始,繞過作用域鏈直到最上層。

這樣一來,在向上查找中,一個上下文中的局部變量較之於父作用域的變量擁有較高的優先級。萬一兩個變量有相同的名稱但來自不同的作用域,那麼第一個被發現的是在最深作用域中。

我們用一個稍微複雜的例子描述上面講到的這些。

var x = 10;

function foo() {
var y = 20;

function bar() {
var z = 30;
alert(x + y + z);
}

bar();
}

foo(); // 60
對此,我們有如下的變量/活動對象,函數的的[[scope]]屬性以及上下文的作用域鏈:

全局上下文的變量對象是:

globalContext.VO === Global = {
x: 10
foo:
};
在“foo”創建時,“foo”的[[scope]]屬性是:

foo.[[Scope]] = [
globalContext.VO
];
在“foo”激活時(進入上下文),“foo”上下文的活動對象是:

fooContext.AO = {
y: 20,
bar:
};
“foo”上下文的作用域鏈爲:

fooContext.Scope = fooContext.AO + foo.[[Scope]] // i.e.:

fooContext.Scope = [
fooContext.AO,
globalContext.VO
];
內部函數“bar”創建時,其[[scope]]爲:

bar.[[Scope]] = [
fooContext.AO,
globalContext.VO
];
在“bar”激活時,“bar”上下文的活動對象爲:

barContext.AO = {
z: 30
};
“bar”上下文的作用域鏈爲:

barContext.Scope = barContext.AO + bar.[[Scope]] // i.e.:

barContext.Scope = [
barContext.AO,
fooContext.AO,
globalContext.VO
];
對“x”、“y”、“z”的標識符解析如下:

  • “x”
    – barContext.AO // not found
    – fooContext.AO // not found
    – globalContext.VO // found - 10

  • “y”
    – barContext.AO // not found
    – fooContext.AO // found - 20

  • “z”
    – barContext.AO // found - 30

作用域特徵

讓我們看看與作用域鏈和函數[[scope]]屬性相關的一些重要特徵。

閉包

在ECMAScript中,閉包與函數的[[scope]]直接相關,正如我們提到的那樣,[[scope]]在函數創建時被存儲,與函數共存亡。實際上,閉包是函數代碼和其[[scope]]的結合。因此,作爲其對象之一,[[Scope]]包括在函數內創建的詞法作用域(父變量對象)。當函數進一步激活時,在變量對象的這個詞法鏈(靜態的存儲於創建時)中,來自較高作用域的變量將被搜尋。

例如:

var x = 10;

function foo() {
alert(x);
}

(function () {
var x = 20;
foo(); // 10, but not 20
})();
我們再次看到,在標識符解析過程中,使用函數創建時定義的詞法作用域--變量解析爲10,而不是30。此外,這個例子也清晰的表明,一個函數(這個例子中爲從函數“foo”返回的匿名函數)的[[scope]]持續存在,即使是在函數創建的作用域已經完成之後。

通過構造函數創建的函數的[[scope]]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看到,在函數創建時獲得函數的[[scope]]屬性,通過該屬性訪問到所有父上下文的變量。但是,這個規則有一個重要的例外,它涉及到通過函數構造函數創建的函數。

var x = 10;

function foo() {

var y = 20;

function barFD() { // 函數聲明
alert(x);
alert(y);
}

var barFE = function () { // 函數表達式
alert(x);
alert(y);
};

var barFn = Function(‘alert(x); alert(y);’);

barFD(); // 10, 20
barFE(); // 10, 20
barFn(); // 10, “y” is not defined

}

foo();
我們看到,通過函數構造函數(Function constructor)創建的函數“bar”,是不能訪問變量“y”的。但這並不意味着函數“barFn”沒有[[scope]]屬性(否則它不能訪問到變量“x”)。問題在於通過函構造函數創建的函數的[[scope]]屬性總是唯一的全局對象。考慮到這一點,如通過這種函數創建除全局之外的最上層的上下文閉包是不可能的。

二維作用域鏈查找

在作用域鏈中查找最重要的一點是變量對象的屬性(如果有的話)須考慮其中--源於ECMAScript 的原型特性。如果一個屬性在對象中沒有直接找到,查詢將在原型鏈中繼續。即常說的二維鏈查找。(1)作用域鏈環節;(2)每個作用域鏈--深入到原型鏈環節。如果在Object.prototype 中定義了屬性,我們能看到這種效果。

function foo() {
alert(x);
}

Object.prototype.x = 10;

foo(); // 10
活動對象沒有原型,我們可以在下面的例子中看到:

function foo() {

var x = 20;

function bar() {
alert(x);
}

bar();
}

Object.prototype.x = 10;

foo(); // 20
如果函數“bar”上下文的激活對象有一個原型,那麼“x”將在Object.prototype 中被解析,因爲它在AO中不被直接解析。但在上面的第一個例子中,在標識符解析中,我們到達全局對象(在一些執行中並不全是這樣),它從Object.prototype繼承而來,響應地,“x”解析爲10。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一些版本的SpiderMokey 的命名函數表達式(縮寫爲NFE)中,在那裏特定的對象存儲從Object.prototype繼承而來的函數表達式的可選名稱,在Blackberry中的一些版本中,執行時激活對象從Object.prototype繼承。但是,關於該特色的更多細節在第15章函數討論。

全局和eval上下文中的作用域鏈

這裏不一定很有趣,但必須要提示一下。全局上下文的作用域鏈僅包含全局對象。代碼eval的上下文與當前的調用上下文(calling context)擁有同樣的作用域鏈。

globalContext.Scope = [
Global
];

evalContext.Scope === callingContext.Scope;

代碼執行時對作用域鏈的影響

在ECMAScript 中,在代碼執行階段有兩個聲明能修改作用域鏈。這就是with聲明和catch語句。它們添加到作用域鏈的最前端,對象須在這些聲明中出現的標識符中查找。如果發生其中的一個,作用域鏈簡要的作如下修改:

Scope = withObject|catchObject + AO|VO + [[Scope]]
在這個例子中添加對象,對象是它的參數(這樣,沒有前綴,這個對象的屬性變得可以訪問)。

var foo = {x: 10, y: 20};

with (foo) {
alert(x); // 10
alert(y); // 20
}
作用域鏈修改成這樣:

Scope = foo + AO|VO + [[Scope]]
我們再次看到,通過with語句,對象中標識符的解析添加到作用域鏈的最前端:

var x = 10, y = 10;

with ({x: 20}) {

var x = 30, y = 30;

alert(x); // 30
alert(y); // 30
}

alert(x); // 10
alert(y); // 30
在進入上下文時發生了什麼?標識符“x”和“y”已被添加到變量對象中。此外,在代碼運行階段作如下修改:

x = 10, y = 10;
對象{x:20}添加到作用域的前端;
在with內部,遇到了var聲明,當然什麼也沒創建,因爲在進入上下文時,所有變量已被解析添加;
在第二步中,僅修改變量“x”,實際上對象中的“x”現在被解析,並添加到作用域鏈的最前端,“x”爲20,變爲30;
同樣也有變量對象“y”的修改,被解析後其值也相應的由10變爲30;
此外,在with聲明完成後,它的特定對象從作用域鏈中移除(已改變的變量“x”--30也從那個對象中移除),即作用域鏈的結構恢復到with得到加強以前的狀態。
在最後兩個alert中,當前變量對象的“x”保持同一,“y”的值現在等於30,在with聲明運行中已發生改變。
同樣,catch語句的異常參數變得可以訪問,它創建了只有一個屬性的新對象--異常參數名。圖示看起來像這樣:

try {

} catch (ex) {
alert(ex);
}
作用域鏈修改爲:

var catchObject = {
ex:
};

Scope = catchObject + AO|VO + [[Scope]]
在catch語句完成運行之後,作用域鏈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結論

在這個階段,我們幾乎考慮了與執行上下文相關的所有常用概念,以及與它們相關的細節。按照計劃--函數對象的詳細分析:函數類型(函數聲明,函數表達式)和閉包。順便說一下,在這篇文章中,閉包直接與[[scope]]屬性相關,但是,關於它將在合適的篇章中討論。我很樂意在評論中回答你的問題。

其它參考

8.6.2 – [[Scope]]
10.1.4 – Scope Chain and Identifier Resolution
同步與推薦

本文已同步至目錄索引:深入理解JavaScript系列

深入理解JavaScript系列文章,包括了原創,翻譯,轉載等各類型的文章,如果對你有用,請推薦支持一把,給大叔寫作的動力。

發佈了4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5 · 訪問量 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