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對基金“老鼠倉”要真打

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洪磊在做客中國政府網時,針對網友提到的基金"老鼠倉"事件表示,將進一步完善證券投資基金內幕交易行爲認定指引等,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加大對基金從業人員內幕交易以及背信行爲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包括"老鼠倉"在內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爲。

  基金已經成爲中國股市發展的主力,這個主力是否在法制軌道、道德軌道、價值軌道的三維空間運行關係到股市是否有光明的未來。基金"老鼠倉"與內幕交易一樣,都是嚴重的犯罪行爲。主管部門注意到了股民的呼聲是一件大好事,而問題是,至少到目前爲止,我們只聽到嚴打基金"老鼠倉"的口號,並未見到真正的實質性的動作。爲了股市健康的明天,我們需要真打而不是假打!


  郝彬彬:藏在暗處

  過街老鼠當然人人喊打,但基金"老鼠倉"顯然不會膽大到在街上招搖過市,而是藏在暗處。在舉證困難、查處繁瑣的情況下,就造成了眼下喊打的人多、實際動手的人少的不良局面。敢不敢較真,是任何管理者責任心最直觀的表現,光說不練的結果會越來越讓股民失望。
 
向海藍:很難動真格

  我覺得在現有體制下很那動真格。看看這些大而空的措施就知道了,沒有實際有效的落實措施和手段。

  趙悠然:應轉變思路

  打擊基金"老鼠倉"不僅是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者利益的需要,同時也是基金公司利益的需求。只不過在大牛市基金很熱時,這種矛盾被暫時掩蓋了。嚴打"老鼠倉",管理層應該轉變思路,激發基金公司自身的責任感,這樣會相對容易一些。
 
黎定平:隔靴搔癢

  證券市場不應存在害羣之馬,像基金"老鼠倉"這種違背市場 "三公"原則的行爲理當嚴厲打擊。否則,所謂的"三公"、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就只能是一句空話。作爲監管層來講,對於類似的違規行爲需嚴懲不貸,而不能僅僅採用隔靴搔癢式的處罰措施。
 
◆沸點特稿 監管者和基金公司都應擔起責任
 
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對於基金的"老鼠倉"亦同樣如此。

  "老鼠倉"並非是現在纔有的現象。當年的券商主導時代,券商從業人員的"老鼠倉"就非常普遍,只不過當時囿於制度建設上的缺陷,事發曝光後要麼是券商內部進行 "消化",要麼是最後不了了之,但其對市場的負面影響卻絲毫沒有因之而抹殺。

  事實上,市場中關於基金"老鼠倉"的傳聞絕非空穴來風。上投摩根原任基金經理唐建"老鼠倉"事件的出現,導致傳聞最終成爲了暴露在大家眼前的現實。至少在筆者看來,此事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什麼"獨立"事件。一方面,這映射出基金公司內部治理上還存在弊端;另一方面,也說明基金公司在對其從業人員的它律以及從業人員本身的自律上還做得很不夠。因此,出現基金"老鼠倉"事件後,若僅僅只追究從業人員的個體責任,而忽視了基金公司作爲主體所應承擔的失察責任,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近幾年來,隨着基金規模的不斷擴張,基金在市場中的地位日益穩固,也愈來愈掌控着市場的話語權。基金在高舉價值投資大旗的同時,也在慢慢創造自己的品牌。但是,即使基金今後獲得了更大的發展,基金仍然只是代人理財替人 "打工"。最大限度地維護持有人的利益,是基金的基本職責所在。另外,作爲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基金還擔負着維護市場"三公"原則的重任。

  其實,基金"老鼠倉"與內幕交易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其目的無非是爲了利益兩字。本人以爲,基金"老鼠倉"現象的發生,不僅考量着基金公司的內部治理、從業人員的它律與自律,同時也是在拷問證券市場的監管者。

  A股市場正處於由散戶時代向機構時代的轉型期,作爲最主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基金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大,而包括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的規範運作是大勢所趨。基金能否規範運作,對於基金本身、對於市場中投資者信心的樹立均意義重大。

  俗話說,治亂須用重典。對於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監管,除了要求其苦練"內功"外,對基金"老鼠倉"等違規行爲拿出實實在在的治理辦法出來,並嚴格執行,亦是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
 
發佈了4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