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企業內部防泄密

使你疲倦的不是遠方的羣山,而是你鞋裏的一粒石子。讓企業恐懼的不是強大的對手,而是自己的商業機密變成了對方手裏的底牌——機密到底是怎樣泄漏的?
“企業安全三分靠技術,七分靠管理,制定嚴格並且易於操作的管理制度是減少安全問題的基礎。”
  離職高峯潛伏的風險
  年底將至,企業開始漸漸進入一年中的跳槽高峯期。
  最近一份調查顯示:85%的職員可以輕鬆地下載“有競爭力”的資料和信息,然後帶到下一份工作中。儘管大部分工作者可以從現在的公司下載資料,但只有32%會爲了增加在下一份工作中的競爭力而“出賣”資料。超過80%的人承認從工作中下載資料文檔等回家使用,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用USB傳輸數據。
  對於企業來講,那些即將離職的員工是很危險的。因爲不論出於什麼原因,他們都希望能夠爲自己以後的工作獲取必要的資源。一位離職員工很坦然地說:“實際上,離職員工通過各種手段從原公司拿走一些資料已經成爲一種習慣,當然這些資料只是方便以後工作,而不是直接用來出售。”當然,也有些員工爲了在應聘時博得新僱主的喜愛,而積極地回答僱主的疑問,而其中有許多問題都是新僱主爲了獲取競爭對手的資料故意設置的。
  當然,也不乏有員工故意泄露企業商業機密,爲自己牟取利益。
  在幾年前,可口可樂曾出現過員工出賣公司資料的事件:總部設在紐約的百事可樂公司向可口可樂提供了一份郵件複印件。而該郵件是用可口可樂正式商業信封寄往百事的,寄信人“德克”自稱爲可口可樂高層僱員,並提供了“十分詳細的機密信息”。可口可樂立即與聯邦調查局取得聯繫,後者當即展開了祕密調查。此後,這個自稱“德克”的泄密人又提供了另幾份被確認爲商業機密的可口可樂絕密文件,並提供了一份機密的可口可樂新產品樣本。
  幾天後,一名聯邦密探提出以150萬美元向“德克”購買其他商業機密。後被證實這個機密爲可口可樂正在開發的新產品樣本。最後,3名嫌疑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可口可樂公司也重新審覈了其資料保護的相關政策、程序及制度,以確保知識產權不受侵害。
  那麼,職員什麼樣的行爲算泄露公司商業機密?企業該如何預防和應對僱員泄露公司商業機密呢?
  到底什麼纔是“祕密”
  對於企業來說,什麼纔是商業祕密?商業機密的範圍很廣,任何與社會競爭、經濟利益相關的特定信息都可能構成商業機密。比如:產品配方、工藝程序、研發代碼、研發材料、機器設備改進方案、圖紙、客戶資料、財務數據、商業計劃書等。同時,商業機密是特指不爲公衆所知悉,能爲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在許多企業中,商業機密的泄密事件每天都在發生。然而,對於這種信息流失,企業和員工卻有可能是全然不知。比如:作爲老闆在工作會議中無意中就透露了商業機密,而不要忘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因此要避免“禍從口出”,首先就要從高層樹立起保密意識,並且要身體力行,纔有可能讓你的員工有意識、審視和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是否已經是泄密了。
  有位老闆說:他曾經有一個員工,在離職時帶走了自己設計的軟件。因爲他的理由是:軟件是自己設計的,就應該是自己的所有權,如果公司要用,那麼就要付費,否則就是侵權;還有的員工認爲:客戶是我開發的,我爲什麼沒有權利帶走他們的資料?於是,員工普遍理直氣壯,而企業又有些束手無策。
  然而,在法律上有一個關於“職務發明”的界定,而這類發明的所有者就是企業。職務發明指執行本單位(包括臨時工作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本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那麼,基於職位獲得的客戶資源,毋庸質疑的應該是企業資源。因此,企業就要想方設法地收集和存儲這些資源,充分做好知識管理;而研製新產品的過程中,其實是保護最薄弱的時刻。因此,在企業裏要相對封鎖消息,讓最少的人知道新產品的動向。然而,爲什麼會有員工泄露公司機密和出賣情報?不可否認,出賣情報有時可以成爲賺錢的手段,跳槽的資本或者要價的砝碼,甚至是報復的暗箭。
  那麼,又該如何看好企業的“機密庫”?
  看好企業的“機密庫”
  無論是當年秉承着“企業是家”文化的聯想,還是百度這個近年來的最佳僱主,都曾因閃電裁員而備受爭議。儘管這不能不稱其爲保護商業祕密的好方法,但確實會讓人難以接受這種太過“冰冷”的方式。但不可否認,聯想在裁員前先封掉其局域網中ID的做法,不失爲一種辦法。
  隨着科技程度的提高,一個小小的閃存、一封EMAIL、錄音等手段都可能使機密瞬間不再是祕密,甚至隨着知情人的增加,連追究與索賠都變得十分困難。
  那麼,如何防範員工的泄密問題呢?
  第一,大量的泄密是通過計算機和拷貝,所以技術泄密的問題必須用技術的方法去解決。比如:安裝防止拷貝的軟件。既要設置專人的監管,也要通過技術性的監管。
  第二,就是分割條塊,稀釋機密。企業不妨根據信息的價值,來確定保密的等級和涉祕的人羣。由於一個項目的開發需要衆多人的合作,如果部門之間完全沒有祕密的時候,那麼公司也就沒有祕密了。因此,有一個重要的保密原則就是稀釋核心機密,讓需要的人只知道可以知道的東西。也就是說,把一定的事項方案和計劃分成若干部分和環節,允許不同的人知道,但每一個人只知道自己的一部分,而誰都不清楚全部,也就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原則。
  第三,絕密文件的使用需要有法人代表進行審批。同時,要建立嚴格授權制度,以及泄密的問責制度。對於企業來說,保密的重點不是已經成熟的技術,而應該是正在研發的技術和核心的新技術。因爲這些技術還沒有受到專利保護,一旦泄密的話,會成爲被競爭對手打擊你並戰勝你的手段。信息安全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情,而是需要在信息形成時期,就開始安全防護。根據機密的價值,設定保護的成本,以被保護商業祕密的價值,來確定適合的保護範圍。同時,知道的人越少,當一旦有機密的泄露,也相對更容易界定責任和責任人。
  第四,注重細節管理。確定關鍵崗位和關鍵部門實施重點防護。同時從內部流程制度建設上,完善保密程序。尤其對於研發、財務、信息系統等核心部門,更要注意其人員的素質水平,不僅要注意管理和激勵,更要讓他們感受到信任和責任感。同時,企業要關注員工的情緒和心理感受,以防止產生惡意的泄密現象。
  第五,健全制度,依法維權。加強保密教育和培養保密意識,是企業不僅要做,並且是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出保密制度。比如:與核心員工進行的競業禁止協議的簽訂,電腦硬盤的管理,離職前的交接,客戶信息的集中管理等。競業禁止協議固然重要,然而企業的保密文化的建設、員工激勵、對員工的信任,以及高管自身的職業操守的加強則更爲重要。
  道德與利益的博弈,無時無刻不存在。偉人曾經說過:“在安全戰線上沒有朋友。”對於企業來說,如何讓離職員工,心中充滿感恩而不是怨恨,甚至依然能和企業是朋友,的確需要一種文化的境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