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快報 2011.9.11

 

1.         谷歌收購評級服務Zagat以加強本地業務

新聞來源:http://news.csdn.net/a/20110909/304269.html

北京時間9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週四谷歌收購了以勃艮第色彩餐廳指南而著稱的評價和評級服務Zagat Survey,以推出針對當地企業和廣告主的功能。協議的金額未披露。

谷歌在博客上稱,Zagat將增加一系列對酒店、飲食、購物及其他商品和服務的評價。谷歌另一個合作伙伴OpenTable,因此消息而股價下跌。OpenTable的服務允許用戶評價和在線預訂餐館。

谷歌本地、地圖和位置服務副總裁瑪麗薩·梅耶(Marissa Mayer)表示:“今後Zagat將成爲我們本地產品的基石,以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評價、評級和見解吸引用戶,同時使世界各地的人分享周圍和世界各地的非凡體驗”。

 

Louis點評:這次收購花了1.2億美金,按交易規模計算,可以躋身google十大收購之列。這次收購給我的感覺是,戰略意義比較重大,意味着google已經將重心從獲取內容轉移到積累內容的方面。Zagat這個評級服務,採用的是人力編輯模式,非常注重評價的真實性,在客戶中具有良好的口碑。google收購該服務後,可以將它與搜索、本地業務相結合,進一步擴大在業界的優勢和增加用戶對其的黏度。更爲可怕的是,目前移動互聯網生態圈的專業評價環節尚未定型,google此舉,不僅僅是對搜索引擎的一種完善,更是想搶佔移動商業領域的先機,企圖完成信息一體化的過程。

這個消息目前來說,對我們還是有利的,意味android對抗ios和wp時又多了一個籌碼。此外,我認爲一個好的評價系統對一個應用而言是點睛之筆,它從體驗的層次上推進了設備的智能化過程。由此想到,我們應該在一些固化應用中,集成評價和評級功能。比如音樂,可以通過和一些專業音評網站的合作,獲取歌曲的年度排名,大衆評價等等,而本地又可以增加用戶評價的功能,從而一方面增強了用戶的能動性,另一方面給我們和合作商提供了真實的用戶數據,是一種三贏的結局。

 

2.         業界熱議敏捷開發,搜搜分享如何成爲優秀工程師

新聞來源:http://tech.ifeng.com/telecom/detail_2011_09/06/8974618_0.shtml

隨着敏捷開發的興起和發展,國內外都涌現出一大批推廣敏捷的領軍者。作爲一種快速應對需求變化的軟件開發方法,敏捷更強調軟件開發中人的作用以及頻繁交付新的軟件版本的能力、團隊組織方法、團隊協作等。因此,如何成爲一個優秀的工程師以及如何推動組織的敏捷轉型和變革,就成爲業界探索的熱點。

這些行業的困惑,騰訊搜搜在9月2日-9月3日召開的第六屆敏捷軟件開發大會上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並與其他國內外敏捷領域的專家展開了熱烈討論。

 

Louis點評:我不對敏捷開發的自身理論做任何評論,一是我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對敏捷不是太瞭解,二是脫離實際情況而談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僅對公司內親身經歷的敏捷活動提一點感想。

個人認爲,採用敏捷開發(其實無論什麼開發模式)所帶來的成果,產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執行團隊整體素養的提升。一個執行團隊,包括組員(個體貢獻者)和組長(管理者),是否在開發過程中得到昇華(我指的昇華的方面,不僅僅指技術能力,對組員而言,最主要包括時間管理能力和溝通能力,對組長而言,最主要包括綜合管理能力(對組員能力、狀態的和對項目進度的把控能力)和協調能力),是一件應該值得關注的事情。而目前的敏捷迭代活動,個人感覺,傾向產品的結果更多一些,在平時的站會和迭代回顧中,大家僅僅簡單敘述了工作內容,各自講各自的,互不關心。一個迭代結束時,組長確實能夠得到項目的進度,但是一些更具體的內容,比如組員X完成一個固定規模的需求或者處理一箇中等難度的問題,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全組與測試和體驗的溝通一共花了多少時間等等,未必都非常清楚,這樣實際上就減弱了管理者的掌控能力,當出現突發狀態時,無法對上面做出準確的迴應。反過來說,組員雖然完成了任務,但是大多數不會在效率和質量上考慮太多,特別是遇到稍稍棘手的問題時,無法估計解決時間,其實本質上是沒有學會時間管理;在平時溝通中,有時不太注重表達方式,導致描述問題不清晰,降低了工作效率。

    關於日常的早會,我有兩個建議:(1)每人在陳述完成任務的同時,也需講明完成的時間,這樣做,一是可以培養組員的時間觀,二是讓組長了解組員的狀態和任務的實際難度。(2)每人在陳述時,需注意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這點可由組長提醒。其他人應該認真聽講,早會應該短快而緊密,不該有任何的鬆散。

 

3.         9月編程語言排行榜:D語言重返Top20

新聞來源:http://www.ylmf.net/soft/news/observed/2011091228430.html

   Tiobe公佈了最新的9月編程語言排行榜,D語言重返Top 20。前三甲依然是Java、C、C++,與8月相比,PHP和C#互換位置。D語言取代在8月剛進入Top 20的F#語言,和F#第一次進入Top 20不同,D語言並非首次進入,它從2007年至2009年中期,一直在Top 20。

  關於D語言,維基百科上是這樣介紹的:“D語言是由Digital Mars公司的 Walter Bright 所開發的面向對象、指令式、多範型系統程式設計語言。D語言起源自C++,並受到C++很大的影響,不過它並不是 C++ 的變種。D 語言對 C++ 的部分特性重新設計,並受到其它編程語言觀念的影響,如 Java、C# 以及 Eiffel。Walter Bright自己本身是Symantec C++ 編譯器的作者。”

2010年6月12日,Andrei Alexandrescu的《The D Programming Language》的出版,標誌着D語言2.0版的穩定。

 

Louis點評:大家可以持續去關注一下Tiobe的編程排行榜,這個排行榜總體上能夠反映編程語言的大趨勢。舉例來說,排在前三位的java,C,C++的雖然是比較穩定的,但是總份額一直在下降。也就是說,新興的編程語言正在崛起,比如說Object-C(其實誕生已經很久了),已經排到了第6的位置,更有超越C#和PHP的趨勢。這個例子很好的說明,很多冷門語言,只是缺少一個爆發的機會而已。

同時可以看到,創造一個新的語言特性,如class,模版等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同理構建一種新的編程範式,也非朝夕之事。現在大多的新興編程語言,其實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特性和理論之上,互相融合,取長補短。比如現在很火的python,就是面嚮對象語言和函數式語言的融合,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

對於我們而言,無論什麼情況,C、C++和java,務必是需要掌握的。具有代表性,而且前景樂觀的語言,如jsp,html,最好也涉獵一下。語言雖然只是工具,但是既然是工具,當然越熟練越好。

 

4.         推薦一篇文章:《從能力到素質—談談個人能力的系統性》

從能力到素質—談談個人能力的系統性

文/周愛民
什麼是能力,而什麼又是素質呢?前者可以變成行動方案,是可以有技術方法,進而有技巧的;後者則是涵養,先天因素或許有一部分,但更多的則要靠累積。
素質提升與能力提升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是強耦合的,例如我們不能指望一個沒有代碼經驗的人能在調試時準確地設下斷點,同樣也不能指望寫了幾十年的程序的人就不犯低級的錯誤。但是,總體來說,當一個人在某方面的素質得以提升的時候,相應的能力總是表現出很大的增強。 反過來說,往往的,能力的提升在於對個人素質的拷問。
1.看山見形,看水見勢,是謂大局
我們學知識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大多數時候是在學,很少去用;另一種呢,則是大多數時候是在用,而很少去學。後一種常常是重複性勞動,例如石匠,前一種則是IT行業中最常見的,因爲從事的是知識更新頻繁的、智力性的勞動。我們一般會把這種常常學而很少用的行爲稱爲“開拓視野”。 但我們的視野真的因此而開拓了嗎?馬謖是個好同志,但是被諸葛亮同學揮了揮淚給斬了。千百年來,人們都說馬謖只是個紙上談兵的傢伙,其實不然。馬謖的紙上兵法讀得多少用得多少在街亭之戰是一個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假如馬謖同學通地理,山脈之中固有水脈,掘地三尺也就是了;又假如他知天文,幾天後下雨連下個半月三旬,那也渴不到他。所以這麼說來,馬謖不是知識多了,而是少了。但是如果他天文地理無所不知,那麼史書上就該稱讚馬謖而不是孔明瞭嗎? 當然不是。 諸葛亮的長處並不在於書讀了多少或者懂得多少門類,在於他在《隆中對》中所表現出來的大局觀。學了再多的東西,那只是能力,看得到有多麼廣遠,那纔是素質。平衡度勢,決策謀算,於天下局面中爭三分、守三分,數十年南征北伐,未出於先生的觀瞻構畫。這纔是他的大局觀,他是曠世之才,便因爲他是能讀懂大局的。
2.一往無前並不是執行力強
很多時候我們在講“執行力”,無非是要一往無前,要令行禁止,以及要一個足夠有效的體制來保障這樣的效果。但執行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卻少有人過問。例如說企業戰略,首先被戰術化,變成各個的目標;然後再進行分解,變成部門和組織的實施;最後這些實施的效果被量化爲KPI,以保障最初的戰略。可見,到了講求“執行力”的團隊這個環節,就只剩下了KPI,前面的整個過程已經完全被組織結構給消化掉了。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執行者遇到了明顯的、對整個實施存在影響的錯誤怎麼辦?我的意思是執行者在實施中對這項KPI的置疑,而非是否有能力完成的問題。那麼,這種情況下團隊以及個人如何決策呢? 對於一個執行力強的團隊和個人來說,正確的選擇是“繼續執行”。因爲很多的事實表明:與全局性的戰略決策相比,去判斷一項具體任務的正誤,其“判斷”這個過程的代價往往大於實施——但顯然的,這個實施的結果可能是“無效的”。所以,對於一個“有效的執行力團隊”來說,更加正確的做法是“1.做;2.反饋;3.爲停下來做準備”。 既要勇於行,也要勇於止。聽得見別人的話語,看得見過程的疏失,知道“何時”、“如何”等等這些行事的邊界,這些纔是素質。
3.表達要適時適度
很多人都參加過辯論賽,應聘的時候也常把辯論賽的成績作爲一種資本。但事實上論辯只是一種能力——在學識、語言以及對問題和信息的敏銳方面等等。它甚至也能展現你在這些方面的素質,但是卻唯獨不能展現你在“表達”方面的素質。 的確,辯論用到的是“表達”的能力,而往往會忽略它的素質。表達能力過強的人出現在一個會議中的時候,要麼就是他在滔滔不絕,要麼就是挑起了幾方的紛爭。大凡事情,在一個會議中要得到結果是很難的,而表達能力強的人在這種場景下往往會把控局面,儘量展示自己。但是,這事實上與選手在賽場上向對方展示自己的胸肌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表達上的競技,就是辯論賽。 但將競技的能力用在表達上,無助於達到表達的目的,亦即是溝通和傳達。所以往往的,我們希望在會議或日常交流中的表達是趨於平和的,而不是像論辯那樣非得有一個焦點、矛盾或者結果。事實上,往往表達只是陳述與溝通,而不是尋求一種結果。所以總體來說,表達的能力在於言講、爭議與決策,但是表達的素質在於適時、適度。
4.交際的素質在於真誠
我有一些朋友是不善於交際的,怯於與人交往。交往不見得是交朋友,交朋友也不見得就是做知己。或多或少的來說,交際總有一定的目的性,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在社會交際過程中的一種自我展示,但僅僅是這一點來說,就存在某些“表現欲過強”的人,這算是交際中的反例。
人羣對“表現欲”的承受程度是不同的,這在主體或客體上都適用。例如東方人喜歡含蓄一些,但一個西方人,進入一個東方人羣體時表現欲強一些卻沒有什麼不妥。同樣的道理,我們任何一個人與其他羣體或個人接觸時,也應該考慮對方的習慣、文化與邊界。這些是交際的基本常識。 交際的基本能力包括語言、行動和知識背景。一般來說,擅長溝通表達總是好的,對目標的知識背景有一定的瞭解也很必要。但就行動來說,有很多是需要注意的,例如很多人不願意將交際的目的性開誠佈公,甚至不願意承認這種目的。但是總的來說,承認這一點更好。 這些都只是能力方面的,左右逢源便是能力的極致。有種人叫“好得讓人沒話說”,大概就是如此了。但能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所以這並不是交際的理想狀態。因爲我們看到別人的優點或缺點都很容易,指出來也不難,甚至做到容忍也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深一層的則是對對方的尊重和理解。寬懷大度,容人之量,是以理解爲先的。否則所謂的寬容就成了“憋屈”,你憋屈別人也憋屈,表面上和氣一團,內底裏卻存着芥蒂。 但服人之口與服人之心,甚至於感人五內這些還都只是能力而已。說到最終的素質,是“真誠”,由此給人的感受是“親和”。
5.能力與素質要成系統
我看過很多雜家,就是什麼都學,什麼都會,而且幾乎什麼都不錯的那一類人。這其中也可以說高手林立。因爲博雜,所以能做的事情也就很多,所以簡而言之就是強人。我很喜歡與這類朋友打交道,談什麼都可以談得進去,也頗不俗。這種博雜不羣,就是系統的能力了。
我在前一段的校園招聘中就見過這樣的一名同學——至少是具有這種基本能力的同學。既然是面試,我便問了他許多問題。我一邊笑着一邊隨口出着考題,他則逐個解答着,開始顯得有條不紊,慢慢地就有些慌亂了,因爲任何一個方面的問題他都不能答得更加深入。最後我問他:我問了你十幾個問題了,你覺得……你答對了多少。他回答說:大概能有三成是對的。
我笑了。一個人的能力,可以博雜到有多少正確性都不知道。博雜這件事情,最容易的就是流於表面,而疏失其本質。真正的博學家是有目的的,他博學的目的是爲了相互印證,而相互印證的本質,就是一以貫之。在所有涉獵的範圍之內,有一個共通的觀點或理念,圍繞這個核心來組織自己的知識,以期聯爲一體,這才叫系統。
在系統這個層面上來說,任何一方面的動搖或置疑,都可以在其他的方面中找到旁證。無論是證實還是證僞,我們總可以更快地理清觀點與論據,這就是系統性的價值。如果上面那位同學稍稍系統性一些,那麼任何一個方面的深入,都可以找到基點,或者門徑。
善言而無知,連去天橋說書都是說不成的。我們在各方面的能力要相互補正以成系統,同樣,相關的素質也要成系統。更進一步來說,能力+素質,本身就是一個系統。例如說南拳北腿,重拳與重腿都不能算得全面的能力;拳腿雙學固然不錯,但即使練到極致,仍然是個武師。要到大師的境界,還是一個能力與素質並舉的系統問題。


作者簡介:
周愛民,國內軟件開發界資深軟件工程師,技術作家。有10餘年的軟件開發、項目管理、團隊建設的經驗,現任支付寶公司業務架構師。著有《大道至簡》、《Delphi源代碼分析》和《JavaScript語言精髓與編程實踐》等圖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