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業的四波浪潮---李開復

 

中國創業的四波浪潮

  第一波浪潮的主要創業者是社會相對邊緣的人;第二波是從體制內“下海”的人;第三波創業者中草根居多;第四波不但擁有技術,而且往往是IT精英。

  今天,我學了一個詞,叫作“倒爺”,摔倒的“倒”,爺爺奶奶的“爺”。

  “倒爺”就是以地方差價賺錢的人,他們從一個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以低價商品買進、高價賣出的人。

  從改革開放開始至今,中國的創業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倒爺”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波創業者。這些“倒爺”可以說是引領了當時的中國創業浪潮。這話今天聽起來,讓人覺得振奮。但是,在當時,他們是社會的一些邊緣人。那個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是作公務員或在國企任職,只有找不到工作的,甚至是無處生存的人,才考慮以“倒爺”作爲職業。在這批“倒爺”中,後來只有少數人得到成功,慢慢地成爲企業家,比如柳傳志、張瑞敏……他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也許放棄了優厚的機會,也許因爲找不到更好的機會,在社會邊緣掙扎努力,直到今天才得到社會的尊重。這就是當時中國的創業情況,“倒爺”扮演着開拓者的角色。

  十年以後,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生了第二波創業浪潮。

  當時的中國,全民“下海”。據說有十萬個在國企或政府機構任職的工作人員,看到了經商者的成功,便放棄了原有的工作,選擇“下海”創業。這些人員的素質和所受的教育程度都比較高,他們創業的企業經營業務範圍很廣泛。當時大家的創業想法並不清晰。最終,他們贏得巨大利益的集中在房地產和外貿領域。代表人物是潘石屹、史玉柱……這批創業者得到了很大的價值回報,因爲他們與第一批的創業者不同,他們擁有較高的教育水平和知識層次,並且他們漸漸地開始學習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

  中國第三批創業者,選擇了互聯網。

  當時,美國驗證了互聯網在未來有着很大的潛在價值。但是,到底有多大,誰也不清楚。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這批中國創業者看到了這個機會,他們認爲:美國人能做到的,我們中國人也能做到。他們中的佼佼者,快速地積累了巨大財富。其中,四個公司的市值加起來接近1500億美元。如果只評估固定時間內,用同樣資本創造最大的價值的話,第三波創業者的成功遠遠大於第二波和第一波。比如,騰訊的馬化騰創造的價值和投入的成本,與潘石屹相比,馬化騰得到了更大的回報。

  第三次創業浪潮,讓人們變得離不開互聯網。它通過風險投資和股票股權可以讓整個公司參與創業過程,公司一旦上市,參與公司創業的前一百人,甚至是前一千人可以成爲富翁。上市是由風險投資支撐,創業者擁有巨大的股權。這讓很多人成爲百萬、千萬富翁,前一百個員工可以成爲千萬甚至是上億的富翁,前十名員工所得到的價值就更不用說了。

  這種創業模式是由風險投資和股權激勵,加上創業者本身的不同資本,而擁有相當大的股權。這樣的模式與前期的創業有很大不同。前期的傳統企業是資本運作,拿一百萬、一千萬借錢買地,希望蓋房子掙得更多的錢,可能花了兩千萬、五千萬甚至八千萬,賺取一個億。然而,互聯網行業則不同,無論是百度還是騰訊,最初的投入可能只是百萬或千萬元,而今天的價值卻是一千億的美元!投資少,回報多,風險投資逐漸參與,創業者和他的夥伴擁有大量的股權,並被股權激勵,這就是第三輪的創業模式。

  我主要談的是第四波創業浪潮。

  如果有人懷疑第四波創業浪潮的到來,那麼,請看一下最近即將上市的公司,還有移動互聯網投資的趨勢。我個人在中國是清晰地看到了第三波和第四波的創業浪潮。

  今天,在座的多是北京大學的精英,在這裏我想提到一點:作爲中國名校的精英,是否有機會在創業浪潮中扮演着一個重要的角色?

  綜上所述,第一波浪潮的主要創業者是社會相對邊緣的人;第二波是從體制內“下海”的人;第三波創業者中草根居多;而今天的第四波,比較典型的有許朝軍,他在創新工場獲得投資,是點點網的創始人,並得到巨大的成功。

  再看一下互聯網,近三年創業的頂尖級的公司,其中有四分之三都是來自名校的計算機或者相關學科的學生,他們都是從一個產品和技術角度入手創業的。

  第一批創業者基本沒有任何技術,第二批也沒有什麼技術,第三批技術含量較多,第四批不但擁有技術,而且往往是IT精英。我相信在座很多也是IT精英,第四波創業浪潮來的時候,就是在座IT精英跳入創業浪潮的最好機會。

  每一波浪潮都充滿了挑戰和艱辛,也會成爲明天的傳奇。如果再過十年,也許在座的就會有人成爲了不起的公司創始人,在某某股市上市獲得巨大的成功,給億萬網民帶來幫助……這一切聽起來有點天馬行空,但是如果在十五年前問一下馬化騰,他恐怕也不知道今天自己會獲得這麼大的成功。

  在2005-2007年間,我們忽然發現,摩爾定律沒有用了。因爲,產品開發基本飽和了,人民喜歡和享用的應用程序已經發明得差不多了,基本在PC可以做的,我們都做了。但是,在這個時候,蘋果告訴我們:今天可以有很多的平臺,我們以後有更多的機會。換句話說,摩爾定律不再是PC上面的一個詞,也可以在移動互聯網、手機上產生可觀利潤。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同時我們也發現iphone上第一波應用,也就是娛樂、閱讀、遊戲,包括社交和微博,不僅僅是很棒的平臺,而且會越來越好。

  Iphone是非常好的硬件平臺,有很好的娛樂體驗,也可以讓你通過網絡四處購物。有的人擔心,互聯網是免費的,但是iphone和ipad可以開商店賣電子商品賺錢,慢慢地,電話可以成爲付費的一個產品,不用刷卡,用電話可以付費。這些基本功能把手機的發展和商務發展對接起來了。

  我認爲蘋果iphone的創立,基於上述幾個理由,所以帶來了巨大的成功,這讓用戶愛上了蘋果,也讓開發者在蘋果商店裏獲得收益。

  僅僅去年一年,蘋果手機給開發者帶來了25億美元的利潤。如此龐大的利潤,在過去是不存在的。硬擠出25億美元,賣的是軟件,點燃了開發者的熱情。

  在座的同學,如果是學計算機的,在20年前,你們的學長參加了金山、漢王的比賽。這些公司今天也發展得不錯,但盈利不多,因爲軟件企業發展得不好。十年前,參加百度公司、騰訊公司的人,現在發展得都不錯,因爲它們的盈利點建立在信息分享娛樂和廣告的基礎上。

  今天,隨着iphone的形成和發展,任何一個在座的同學都可以不用考慮自己加入什麼樣公司。因爲,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優秀的軟件開發者,跟三兩個人在一起研製一個有趣的軟件,然後賣給蘋果公司。蘋果公司每年給軟件商25億美金的回報。因此,每個人都可以加入創新工場或自主創業的機會,只要你能做一個好的安卓或者蘋果的軟件,就會得到很好的利潤,而這是五年、十年前不可能做到的。

  在美國,除了使用蘋果系統之外,就是安卓系統。現在安卓系統用戶量已經超越了蘋果。安卓系統到底有多大的市場呢?五年、十年之後,蘋果會佔有全球市場的20%份額,剩下的市場可能都被安卓佔領。兩個平臺都可以賺很多錢。但如果你的軟件加入蘋果,蘋果公司會很貪婪地與你分賬;如果你加入安卓,你的研發產品會面臨着盜版的境遇,同時還會受到更多公司的挑戰。當然,你還可以選擇加入諾基亞等一些公司。今天的移動互聯網的市場,看起來有些亂,但如果你們選擇在這個領域創業,五年以後創業成功了,市場環境也會淨化些了。

  我們到底能創什麼業?我覺得,要抓準開發方向。以美國爲例,過去的四年,美國在軟件上又研發了一些社交的平臺,或者是商務的平臺。蘋果大概有1.3億用戶,安卓現在有1億多用戶,facebook有7億用戶,推特有3億用戶,如果能在這些平臺中的一兩家建立一種好的應用程序,就可以獲得非常迅速的巨大成功。儘管表面上看,他們的成功是移動互聯所帶來的,但實際上卻是社交帶來的創業機會。

  在美國有很多的公司是純粹地做社交的,在非常迅速的時間上得到了上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用戶,他們充分利用了移動設備隨時隨地的特徵。

  2007年,美國發生了變革,中國稍微晚了一點,在過去的兩年中得到發展。創新工場培育的點點軟件研發了半年,已經達到了300萬用戶,發展得非常快,甚至與新浪微博剛開通時的發展速度相同。

  我們投資互聯網廣告和開發者工具,一年半覆蓋了五千萬終端,其中一個遊戲平臺,覆蓋了五千萬用戶,“豌豆莢”在一年內安裝了五千萬次,整個移動在快速的成長,社交也在快速成長。如果今天能夠把握住用戶需求或應用,將會有巨大的機會。

  怎樣的公司能夠做到既有移動設備,又有社交平臺?耳熟能詳最好的例子就是新浪的微博和騰訊的微信,都是非常成功的產品。新浪微博接近2億用戶,兩年創造了40億元,這樣的成功幾乎是奇蹟。騰訊微信的周成長率是20%,以此推算,它的用戶很快地發展到幾個億。

  中國和美國相比,美國一部分先行者給我們帶來了靈感。但是,中國有着巨大的市場。比如,美國公司用了四年,才能達到擁有千萬級別的用戶。然而,在中國有的公司只需兩年就能達到擁有千萬級別用戶。爲什麼?這是因爲中國用戶的基數非常巨大。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四億,中國的移動用戶是三億,用戶擁有量是美國的兩倍多。

  我們非常有幸在中國有創業的機會。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初步的移動加社交所帶來的巨大威力。

  如果大家真有不錯的點子和團隊,不要太猶豫不定,因爲太多的思考可能會失去機會。

  第一,中國移動互聯網正在非常快速地成長。

  中國互聯網用戶是4個億,同時移動互聯網用戶可能是互聯網的14倍。潛在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可能是8—9億。互聯網用戶平均在線時間是二三個小時,而移動用戶要達到十個小時以上。

  顯而易見的,未來5—7年內,移動互聯網的利潤將成長14倍。具體地說,同學A在做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同學B在網遊領域創業,同學A在即將成長14倍領域創業,而同學B在不成長也不下滑的領域創業。如果其他條件相同,我們一定會選擇投資同學A,因爲你有14倍的創業成功機會。

  創業很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要抓住爆發式成長的機會,並投資到爆發式成長的領域。根據投資“友盟”的一個數據顯示,在中國,移動互聯網創業比美國更好。

  第二,一個SOLOMO機會,即social(社交)、local(位置)、mobile(移動)。

  在移動基礎上加上社交信息,再加上服務信息,如果有一個移動終端,可以玩PC遊戲,還可以邀請十個好友一起玩,每個人再邀請十個好友參加,這就是病毒式的傳播。同時,大家都能知道你做所有事情的地理位置。這在PC上是無法實現的,因爲大部分PC是固定的,但手機不同,知道手機地理位置,就知道你的地理位置,這在遊戲、交友、商務方面有着巨大的價值。比如,你希望約朋友一起去喫飯,你的手機通訊錄中有二百個好友,如果有SOLOMO功能,只要打開一個軟件,你會知道哪個好友離你最近,可以一起喫飯,這種模式可以增進朋友之間的友誼。假如大家的信息都是開放的,用戶也可以看到最近的朋友中有多少來自故鄉或者有多少是異性,然後也可以知道,年齡段或者畢業院校,找到自己的校友、同鄉等等。如果有SOLOMO,用戶可以在社交方面有巨大的選擇,無論是與熟人的交往還是陌生人的交往。玩遊戲也是一樣,如果跟你玩同一個遊戲的人在你附近,很多過去不可能的都會變成可能。

  電子商務又是另外一個巨大的機遇,可以想象,如果你走到某一個商場,突然有一個廣告出現在手機裏,你的第一個反應肯定是廣告好煩,但每一個廣告都是有針對性的,如果廣告信息正是你需要的,非但不會煩,還會很開心。爲什麼Google上面很少有人報告Google廣告很煩,這就是它的廣告是根據搜索詞匹配的,同理,如果用SOLOMO,可以根據地理位置和個人習慣匹配廣告。這樣手機裏彈出的廣告,與個人信息的相關度就會很高。比如,我的手機彈出這樣一個廣告:“李開復,你是不是忘記了結婚紀念日是明天?珠寶店打折,8.5折,一小時失效。”或者“去年您買給太太的項鍊,我們有一對相配的耳環,8.8折。”這樣的廣告,我肯定會很開心。

  這樣的廣告,是基於你的地理位置所選擇的。這樣的電子商務,現在已經有了雛形,訂餐飲、酒店、買機票、衣服,都可以用移動網絡來搜索,根據你的地理位置提供比較相關的商品給你。

  SOLOMO本身帶來一個巨大的機會,因爲它一方面可以幫助用戶找到了離他地理位置最近的地方;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服務商,也就是酒店、餐館、電影院把附近有時間或者有需要的人找來。這跟團購不一樣,大家上團購網都想找一家打二折的餐廳喫飯,但是可能有兩個後果。第一,商家不高興,第二,消費與團購的許諾不同,客戶不開心。這就是團購今天的問題,沒有提供給商家和用戶足夠好的平等付費關係。商家賠錢賣東西給客人,卻不確定能吸引多少回頭客,而且沒有辦法把未來各種信息有針對性的發給用戶。所以,今天團購面臨各種制約,每個月可能有上百家團購倒閉。未來SOLOMO做的,可能沒有那麼大折扣,但如果已經在飯店附近的人肚子餓了,八折已經是很大的優惠了,這樣很自然的達到了一個商家利益和用戶利益的平衡。

  SOLOMO就是能夠把用戶的需求和商家的需求對接起來,使兩者都得到利益。如果讓我說有什麼類似於SOLOMO,最接近的可能是Google,基於你的搜索的信息傳播給你有針對性的廣告,幫助商家和消費者都獲得利益,兩者之間是互補的關係。

  我認爲SOLOMO是創業者未來最好的機會,雖然SOLOMO的概念是美國人提出的,但是最適合中國。比如,在美國郊區,一個人用騰訊微信,即使他有很多朋友,但可能一個在5公里之外,一個在15公里之外,根本沒機會約在一起見面。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北京、上海或者紐約這種人口密集的大型城市就完全不一樣了,所以說SOLOMO更適合中國。

  第三,創業成本降至史上最低,回報是一部分,成本是另外一部分。

  第二、第三期的創業者都需要有一定的成本,如果是傳統行業,則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比如說工廠、硬件、物流都需要巨大的費用。而移動互聯網、雲服務可以減少成本,雲銷售和渠道可以讓我們不用僱銷售人員等等,那麼這些成本降低以後,可以減少渠道的費用。

  其實,在互聯網創業成本很低的時候,對投資者來說很簡單,只要20萬美金、30萬美金,任何一個投資人,第二天都可以開出這筆錢給你。對你來說,你不要太多錢,出讓二三十萬美金中的5%—10%,這樣你手中還有80%的股份。第二次融資的時候,可以擡高股份的價錢。對於投資者來說,就只付出了二三十萬美金。將創業成本降到了歷史的新低和最低,無論對投資還是創業者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第四,天使投資變成了非常大的新的趨勢。

  過去,一個天使基金需要幾百萬或者上千萬美金,投資一個項目就需要一二百萬美金。但是,今天給創業人的第一批投資只需要一二十萬美金。這讓能做天使投資的人多了,能做創業人也多了,改變了創業格局。

  儘管存在巨大機遇,但不要以爲自己是進入移動互聯網是唯一創業者。因爲你看到的機遇許多人也都看到了,周圍有很多創業者,你的想法可能有幾十個、幾百個人同時在做。

  更重要的是,你還要有很強執行力的團隊,將你的想法實施得很好,大家做同一個創意時,你可以更快,大家在做第一個版本的時候,你已經在做第二個版本。點點網就是很好的例子,它的勝出不是創意好,而是執行力好。

  同學們,如果大家真有不錯的點子和團隊,不要太猶豫不定,因爲太多的思考可能會失去機會。

  有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大家都想到用互聯網做時時語音聊天的時候,已有十來個公司做這個項目,做得比較好、比較快的是米聊和騰訊微信。後來,當大家得知這個項目一定能成功的時候,別人再進來就比較難了。如果,一年前有人拿這個商業計劃希望我們投資,我們可能有興趣,今天就沒有什麼興趣,這是隨着時間改變的。一旦很多人跳進來,而且有先發者優勢,你再想做幾乎沒有機會了。有好團隊、好方向、好執行力的時候,該做的時間就是現在,等半年有可能就做不下去了。

  同時,當你做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需要的資金量會發生變化。開始創業時也許只需要20萬美元,但是一旦做到一定規模,將出現很多競爭對手。這時,技術、產品、執行力都很重要,資金推廣更爲重要。所以,你可以看到,優酷需要1.2億美金的融資,他們利用這個錢希望得到更大的市場份額、品牌認可度,還有產品基礎的優勢。

  創業,剛開始需要的錢很少,後來將需要很多錢。同學們不要認爲任何成功可以輕易得來。

  我的經驗告訴我,一個典型的成功創業團隊,剛開始十個人都是技術型的,這個團隊不見得都是天才,因爲最開始競爭優勢是產品能夠更好、大家能更快把點子執行出來。看美國成功的案例,幾乎每個團隊大概都是有行業累積的十人團隊。如果這個團隊深度研究某一個行業,長期地論證,創業成功的機會就很大。但是需知,成功真的來之不易,愛迪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今天,成功是要用非常深度的積累和勤奮努力換來的。

  今天的創業機會很多,但是一定要能夠解決好上述四個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