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表高水平論文(轉載)

SCI/EI/ISTP/一級期刊的基本知識;
如何利用數據庫和查找文獻;
如何尋找領域前沿;
如何撰寫高水平論文和投稿;
把握數量和質量的平衡。

SCI索引
SCI(科學引文索引,英文全稱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簡稱ISI)擁有的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
SCI是SCI的光盤核心庫;而SCI-Expanded (簡稱SCIE)是SCI的擴展庫。國內高校在統計論文索引情況時一般對SCI和SCIE都認可爲SCI索引。
ISTP會議錄索引
ISI Proceedings (ISTP - 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ISTP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是美國ISI編輯出版的查閱各種會議錄的網絡數據庫。目前國內很多高校也在統計ISTP索引的數量。
一般而言SCI索引的會議必然會被ISTP同時索引,但是反之不然。
影響因子IF
期刊引用報告JCR(Jorunal Citation Reports)是ISI對其SCI索引的期刊進行的參數化評價,影響因子IF(Impact Factor) 是其中一項最有代表性的參數。
IF是當年其它SCI論文引用該刊此前2年所發表文章次數除以該刊前2中發表的文章數目,其值越大,說明該期刊越重要。
影響因子IF舉例
2004年計算機軟件工程大類方面的76種期刊中,影響因子最大的是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5.952),最小的是COMPUTER GRAPHICS WORLD爲0,國內最高水平的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TECHNOLOGY爲0.28,2004年LNCS的影響因子爲0.513
需要強調單篇文章的引用次數問題,自引與他引的問題。
SCI收錄期刊分區
隨SCI在國內的普遍使用,高影響因子期刊的論文刊髮量逐漸成爲學術評價的關注重點。但是一個刊物的影響引子每年有變動,各個領域刊物影響引子也不具可比性。因此,中科院根據影響因子大小,按學科對SCI收錄期刊進行年度分區,水平從高到低分爲1234四個區。這樣對一個刊物水平高低的認定維持在相對穩定的定義上。不論什麼領域,只要論文發表的刊物在同一分區上,就可以認爲這些論文水平相當。2004年版SCI分區目錄http: //10.11.32.135/cglw/scie_2004FQ.asp
會議是否SCI索引
最直接的方法是看會議主頁上的說明。如果說明中沒有明確肯定,則可以寫信給會議的組織方諮詢,一般老外答覆都是比較含蓄的(例如我師兄的ICCS經歷),而國內的答覆就會非常直接(其實國內會議如果是SCI的都會在主頁上隆重註明的)。
另外還可以直接查詢看這個會議前幾年是否都是SCI索引,但是有的會議會隔年索引,所以這個辦法不是非常可靠。使用這個辦法還要注意SCI索引中會議的縮寫格式,以免漏查。

EI索引
美國《工程索引》 EI(Engineering Index),由美國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創辦,主要收錄工程技術期刊文獻和會議文獻的大型檢索系統。
EI-Compendex和Page One
Ei Compendex標引文摘收錄論文的題錄、摘要、主題詞和分類號,進行深加工;有沒有主題詞和分類號是判斷論文是否被Ei正式收錄的唯一標誌。
據說2006年起EI取消光盤版,只有EI Village2,即 Compendex和Page One合併。
Ei PageOne
Ei PageOne題錄不列入文摘,沒有主題詞和分類號,不進行深加工。有的PageOne也帶有摘要,但沒有主題詞和分類號。所以帶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進入Ei。
請注意學校裏面說的EI一般是指前者!在數據庫中檢索時,要主要看清楚檢索結果中的檢索序列號是否11位,並且數據庫源是否Compendex。

SCI和EI會議
目前學校更認可SCI索引,雖然很多很高級別的會議也只被EI收而不被SCI收。從這一點來說,其實文章最好先投SCI的會議,以免“浪費”。
對期刊而言,SCI有一個評價標準例如影響因子等,而EI則不然,所以這對EI也是一個不太好的因素。
索引的週期
對會議來說,SCI的索引週期前面說過一般是三個月左右,而EI就沒有固定規律,從一兩個月到將近一年的都曾經碰到過。
確定會議是否EI索引
對一個會議來說,是否確定EI收很難,即使是會議的主辦方,一般也不可能百分百確定本屆全部幾冊都會被索引(依據:我師兄投CE2004時電話諮詢的過程)。但是一般來說,如果一個會連續幾屆都被EI全收,那麼這屆就不會有問題。另外,有些會議會在海報上註明自己是會被EI收的,這種也是可以投的。
注意:同一個出版社的其他會議論文集系列不一定會被SCI收!例如Springer的Lecture Notes i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推薦的一些國際會議
周圍同學和一些老師公認的評價原則(重要性依次遞減):針對性、屆數、錄用篇數、錄用率、特邀嘉賓的影響力。
網絡上大家公認新加坡南洋理工的一個帖子,網址如下:
http://www.ntu.edu.sg/home/assourav/crank.htm
請注意這些會議級別和SCI、EI並無直接關係,也就是說,頂級不見得SCI或者EI。
Rank 1的文章1篇,勝過普通會議10篇。
AREA: System Technology
SIGCOMM: ACM Conf on Comm Architectures, Protocols & Apps
INFOCOM: Annual Joint Conf IEEE Comp & Comm Soc
SOSP: ACM SIGOPS Symp on OS Principles
SOSDI: Usenix Symp on O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CCS: ACM Conf on Comp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IEEE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MOBICOM: ACM Intl Conf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USENIX Conf on Internet Tech and Sys
ICNP: Intl Conf on Network Protocols
以上都是本人關注的網絡、系統和安全的頂級會議,許多論文後來都被推薦到IEEE 或ACM Transactions系列。

中文期刊級別
一級與A類,一級要比A類的範圍小些。一級其實是校人事處定的,估計最初是定給學校的教職員工的;而A類是明確定給研究生教育的,所以從兩者的選取原則上有一定差別。請注意,這裏列出的一級是某高校的一級,各個學校和單位的目錄可能會有所差別
本學科一級名單
原有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報(英文版)、電子學報(中、英文版)、計算機學報(中、英文版)、軟件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自動化學報、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中、英文版)、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中國圖象圖形學報。
去年學校新增加的: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控制與決策。
其它相關學科一級名單
科學通報(中、英文版)、中國科學(A-E輯)(中、英文版)、制理論與應用、通信學報、電子與信息學報等。具體目錄可參考學校人事處文件。

如何使用文獻數據庫
IEL:即IEE和IEEE,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
Elsevier Science Direct On Site (SDOS):荷蘭的一個出版集團,也極其影響力;
ACM Digital Library:ACM的所有文獻;
CNKI:清華的中國期刊網,能全文檢索。
SCI數據庫的使用
ISI Web of Knowledge:即SCI檢索庫;
熟練使用SCI數據庫非常有用,請務必掌握;
除查找被收錄的文獻外,還可以使用JCR;
JCR和影響因子
Journal Citation Report,包括各類期刊的影響因子。
建議找到一個學科,按影響因子IF排序,一般來說,IF高的難度大,低的難度小,不過太低的,如<0.1比較危險,可能被淘汰。
注意IF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國內有些期刊如《計算機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等得出自己的IF,但我們所談論的是SCI期刊間的引用,不可同日而語。
利用GOOGLE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GOOGLE也很有效。直接輸入全部或部分文獻名,作者名等均可;
我來浙大前,在自己這個方向蒐集了大約200篇文獻,95%從因特網上獲取;
無法從因特網上直接獲取的文獻,往往被引用率也不高,因爲別人難以得到。
建議至少讀500篇外文文獻,其中100篇精讀。

如何尋找領域前沿
確定方向,讀一些國內一級或IEEE Magazine的綜述
熟悉本領域最具影響的國際期刊(IEEE Transactions)和頂級會議(Rank 1);
在最近3年的期刊或論文集中尋找自己感興趣方向的文章5篇左右;
認真反覆讀懂(可能需要較長時間);
如何尋找領域前沿
跟蹤國際會議,把握前沿脈搏;(Hotnets)
熟悉領域大牛,爭取和他們建立通信,定期訪問他們的主頁,瞭解最新動向;(我的體會);

如何撰寫高水平論文
話題要新,緊跟前沿;
文獻要新、豐富、高水平;投國外一般不引用國內期刊,投國內則必須;
最好有數學公式,體現理論深度;
試驗環境和結果要介紹清楚;
性能最好和前人方案比較,有說服力;
投國外多用圖表,投國內多用定義。
如何投稿
找到網站,國外一般可以電子投稿;國內則一般電子和書面文檔均需要;
國外無需審稿費,國內期刊要審稿費,一般100-200元,會議一般不要發表費用,國外期刊基本不用,國內一級一般>1000元,國際    會議一般2000-4000,學生註冊可以便宜些。投稿後,隔1、2個月可以催一下。不論是否要求,建議另起一頁,寫清所有作者的    學校、身份、簡歷和研究方向;
如投中文一級期刊,不妨寫一份簡單的說明,如文章成果的一些解釋等,言詞儘量客氣。
如果投會議,可以自己選擇一些會議並設定時間表,投A如被拒改B,接着CDE等,時間安排好一年至少可以投6-8輪。

和老闆溝通投稿事宜
有些老闆希望發高水平國際期刊或頂級會議;
有些老闆可能不在意,只要SCI/EI就行;
無論如何,投稿前務必和老闆溝通一下,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把握數量和質量的平衡
清楚老闆對自己的要求;
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先發1-2篇會議,再1-2篇國內期刊,最後1-2篇國際高水平期刊或頂級會議。
多發文章:損失太多經費、一稿多投道德風險、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注意事項
不要一稿多投,但尚無明確定義,一中一英?一個會議一個期刊?
不要僞造數據,胡編亂造。

如果今後想在學術上繼續發展,更要注意文章質量而非數量。(SCI刪除的例子)。


注:本文轉自博客 http://blog.csdn.net/chl033/article/details/480738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