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門與曝光

1. 快門

快門是鏡頭前阻擋光線進來的裝置,一般而言快門的時間範圍越大越好。

      

秒數低適合拍運動中的物體,某款相機就強調快門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輕鬆抓住急速移動的目標。不過當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車水馬龍,快門時間就要拉長,常見照片中絲絹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門才能拍出來。

至於單眼相機常見的快門功能,雖然可由你自由決定曝光時間的長短,拍攝彈性更高,不過目前大多數的消費性數碼相機都還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較慢速度的默認值。

      

快門時滯時間

相機在不使用對焦鎖定功能同時保證在自動對焦工作狀態下,從按下快門釋放按鈕到開始曝光的這段時間稱爲快門時滯時間。

      

快門先決曝光模式

由我們先自行決定快門速度後,相機測光系統依當時光線的情形,自動選擇適當的光圈f值(可爲無段式的f值)以配合。設有曝光模式轉盤的數碼相機,通常都會在轉盤上刻上’s’字母來代表快門先決模式。快門先決模式適合於需要控制快門的攝影。利用高速快門可凝結動作,利用慢速快門可令行駛中的車輛變成光束。

      

快門延遲

相機按下快門,經過一定的快門時滯時間,這時相機從取景模式進入曝光階段,該階段需要完成測光、計算曝光量、選擇合適曝光組合…進行數據計算和存儲處理,所需要的時間稱爲快門延遲。

      

       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通過秒或幾分之一秒來表示時間的長短。不同的相機生產廠家的機身會有不同的快門速度起始範圍,這個範圍也是很重要的。所有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至少都有以下的快門速度(也許會更多):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和1/1000秒。

看了上面一系列的快門速度會發現,每一個快門速度都是前一個速度的一半,而是後一個的兩倍。例如,1/125秒是1/60秒的一半,而是1/250秒的兩倍。它們都相差一“擋”,每一擋都相差一半或一倍的時間。

快門速度越快,運動物體就會在底片呈現更清晰的影象,反之,快門速度越慢,運動的物體就越模糊。

快門不單要看“快”還要看“慢”,就是快門的延遲,比如有的數碼相機最長具有16秒的快門,用來拍夜景足夠了,然而快門太長也會增加數碼照片的“噪點”,就是照片中會出現雜條紋。

 

 

2. 曝光

曝光的定義,如果予以科學的解釋的話,即是:光線的強度乘以光線所作用的時間。定義中的“光線的強度”,是指膠捲或數碼相機裏的感光元件受光線照射的強度,即照度(以I代表照度,單位是勒克司)。定義中的“光線所作用的時間”, 是指感光片受愛線照射的時間,即曝光時間(以T代表曝光時間,單位是秒)。 曝光量的計算單位是勒克司/秒。以E代表曝光量,即可得到曝光公式如下:

      

     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時間)

  依據這一公式,若要取得一定量的曝光量,則光強度愈大,曝光時間愈短;反之則光強度愈小,曝光時間愈長。如果光的強度增加一倍,曝光時間就需減少一半,假如光強度爲2,時間爲4,曝光量則爲8;如果光強度爲4,時間爲2, 曝光量仍爲8。

      

通過上面的說明,我們清楚地瞭解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開得較大的光圈要比收縮得較小的光圈能讓較多的光線通過鏡頭到達膠片上,較低的快門速度要比較高的快門速度能讓光線較長時間地停留在感光元件上。由此可以演變爲以下情況:光圈f/1.8與快門速度1/500秒相組合,和光圈f/4與快門速度1/100秒相組合, 所獲得的曝光效果是一樣的。同樣,它們又和光圈f/8與中等快門速度1/25 秒相組合所獲得的曝光效果是一致的。這就叫作"等量曝光"。

 

曝光時間

Exposure time

爲了將光投射到照相感光材料的感光面上,快門所要打開的時間。視照相感光材料的感光度和對感光面上的照度而定。

相機曝光時間是指從快門打開到關閉的時間間隔,在這一段時間內,物體可以在底片上留下影像。

曝光時間是看需要而定的,沒有長短好壞的說法只有需要的講法。比如你拍星星的軌跡,就需要很長的曝光時間(可能是幾個小時),這樣星星的長時間運動軌跡就會在底片上成像。如果你要拍飛馳的汽車清晰的身影就要用很短的時間(通常是幾千分之一秒)。

曝光時間長的話進的光就多,適合光線條件比較差的情況。曝光時間短則適合光線比較好的情況。

曝光時間主要是指底片的感光時間,曝光時間越長底片上生成的相片越亮,相反越暗。在外界光線比較暗的情況下一般要求延長曝光時間(比如說夜景)。

快門速度越快越可以抓取運動的物體,使其清晰成像。當快門速度高於60分之一秒的時候就最好要使用三角架了 ,不然的話成像很難清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