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開復老師的演講,很有感觸

(其實我已經花了半個多小時寫了一篇Blog了,但是網絡出了問題沒有保存到,本來不想再寫了但是想想開復老師的講座真的很有用,那麼再寫一遍吧。)

今天看了開復老師再華南理工的講座,感觸比較深刻,在此一一列出,以便日後反省。

1.用中庸拒絕極端,保持中衡。其實中華民族向來是追求中庸之道的,於秋雨老師說過,中華民族就是因爲走了中庸之道才免遭滅頂之災。而我在我的另外一篇Blog也談到了這個問題,當然這好像和文化方面更進一點。開復老師說:有志者事竟成是一種極端,沉默是金也是一種極端。而由於極端導致不和諧的事情經常會發生。因此走中庸之道並不是和稀泥,不是做老好人,而是走一條不極端的道路,走一條自我保護的道路。

2.用理智分析情景,擇善而從。做每件事情的時候,都要對其周圍的大環境進行分析。聰明人在處理問題時,會從很多方案裏中選擇一個合適的情景來處理問題,而愚蠢的人是用一個辦法去處理所有問題。擇情而爲之,擇善而從之。

3.用務實發揮影響力。人們如何去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如何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呢?用務實的方法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首先人們需要去專注於自己影響的範圍,這包括三個層次,核心是自己能決斷的,中間是自己能影響的,外圍是無能爲力的,只要做到能保持自己原有的影響力,然後逐步的,有目的的,按照順序的去擴大自己的影響範圍。

4.用冷靜掌控抉擇。人面對很對問題,特別是危機和難以抉擇的時候,總是會由於感性認識而做出錯誤的判斷。我們不可能要求一個人時時刻刻保持理性的頭腦,但是面對危機時它必須審時度勢,做出相應的危機處理。開復老師說了幾句很好的話:“抉擇前重重思考,抉擇後輕輕放下”,“不要一切非黑即白,用概率論看問題”。其中開復老師介紹了個很好的方法:利弊對照表,這個以後會有大用途的。

5.用自覺端正態度。端正態度的核心問題是正確評估自己。很多人沒有去正確評估自己,或是自負或是自卑,而真正能成功的人都是做出了正確自我評價的人。只有很好的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提高才能實現人生的成功。

6.用學習累計經驗。開復老師說了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爲老者如何獲得智慧,老者說用正確的判斷;年輕人又問如何獲得正確判斷,老者答經驗;年輕人還問到如何獲得經驗,老者答錯誤的判斷。其實生活中走錯路,走彎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走了錯路,走了彎路後回不到正路了。做爲年輕人,走一些錯路,彎路是有情可原的,而且應該積極指導。但是到了老了以後錯路、彎路走起來的代價可能就大很多了。“The journey is reward(旅途本身就是收穫)”。這也算是挫折教育的一種吧。

7.用勇氣放棄包袱。當一個人處在顛峯的時候,他會做什麼?守着顛峯還是創造新的顛峯?開復老師展示了一張圖片,上面有個山峯,很高。但是後面有個更高的山峯,是下山登上那更高的山峯還是待在原地呢?其實有勇氣放棄顛峯的人很少,而真正的成功也屬於那些有勇氣放棄一些包袱的人。他們明白真正的成功在哪裏。我的顛峯在哪裏?我有這個勇氣嗎?

8.用真心追隨智慧。一個完美的工作來自於五個方面:就業、天賦、興趣、價值觀和理想。前面三個我曾經做過深入的考慮,但是後面兩個,特別是價值觀我卻很少考慮,我最在乎的是什麼呢?看了我要用開復老師的報紙法評測一下了,而理想也是有考慮的,但是深入考慮卻很少。這個也是要去解決的。

最後以我在大學三年的感悟做一個結尾:正確評估,找到差距,實現夢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