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L,ATL,WTL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一、STL即 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 (標準模板庫) 

     STL是惠普實驗室開發的一系列軟件的統稱。它是由Alexander Stepanov、Meng Lee和David R Musser在惠普實驗室工作時所開發出來的。現在雖說它主要出現在C++中,但在被引入C++之前該技術就已經存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STL的代碼從廣義上講分爲三類:algorithm(算法)、container(容器)和iterator(迭代器),幾乎所有的代碼都採用了模板類和模版函數的方式,這相比於傳統的由函數和類組成的庫來說提供了更好的代碼重用機會。從根本上說,STL是一些“容器”的集合,這些“容器”有list,vector,set,map等,STL也是算法和其他一些組件的集合。STL的目的是標準化組件,這樣你就不用重新開發它們了。你可以僅僅使用這些現成的組件。STL現在是C++的一部分,因此不用額外安裝什麼, 它被內建在 你的編譯器之內。

    STL容器可以保存對象,內建對象和類對象。它們會安全的保存對象,並定義我們能夠操作的這個對象的接口。放在蛋架上的雞蛋不會滾到桌上。它們很安全。因此,在STL容器中的對象也很安全。我知道這個比喻聽起來很老土,但是它很正確。 

    STL算法是標準算法,我們可以把它們應用在那些容器中的對象上。這些算法都有很著名的執行特性。它們可以給對象排序,刪除它們,給它們記數,比較,找出特殊的對象,把它們合併到另一個容器中,以及執行其他有用的操作。 
    STL iterator就象是容器中指向對象的指針。STL的算法使用iterator在容器上進行操作。Iterator設置算法的邊界 ,容器的長度,和其他一些事情。舉個例子,有些iterator僅讓算法讀元素,有一些讓算法寫元素,有一些則兩者都行。 Iterator也決定在容器中處理的方向,你可以通過調用容器的成員函數begin()來得到一個指向一個容器起始位置的iterator。你可以調用一個容器的 end() 函數來得到過去的最後一個值(就是處理停在那的那個值)。 
     這就是STL所有的東西,容器、算法、和允許算法工作在容器中的元素上的iterator。 算法以合適、標準的方法操作對象,並可通過iterator得到容器精確的長度。一旦做了這些,它們就在也不會“跑出邊界”。還有一些其他的對這些核心組件類型有功能性增強的組件,例如函數對象。 
原文見:http://www.chinalinuxpub.com/doc/pro/stl.html 
二、ATL: Active Template Library (活動模板庫)

    可以看一下潘愛民關於《ATL Internals》的書評: 
    ATL是一個產生C++/COM代碼的框架,就如同C語言是一個產生彙編代碼的框架 
    ATL又不同於MFC,它完全面向COM組件,其技術路線也不同於MFC,MFC使用的是C++中的繼承、封裝、嵌套等常規技術,而ATL使用了C++中模板、多繼承等高級技術,甚至還用到了STL。所以學習和使用ATL要求我們必須熟悉這些C++高級特性。另一方面,ATL結構完全針對COM中的諸多規範,這就要求使用人員必須非常瞭解COM規範,纔有可能真正把ATL用好 
    對於COM應用的開發,ATL無疑是首選的工具,與MFC相比,ATL的規模還不算大,但是從上述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ATL涉及到了COM的方方面面。實際上,ATL的內容還要多得多,比如OLEDB的支持、MTS的支持等,儘管如此,如果我們有了這本書中的內容爲基礎,那麼再去學習這些擴展的內容就會容易得多,結合ATL中實現COM的基本手段加上這些應用技術的背景知識,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掌握這些開發技術。 
    但是如果我們要想熟練掌握甚至精通ATL的話,那麼這只是一個開頭,前面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原因有多方面,一則COM本身異常複雜,不下苦功難窺全貌;二則ATL確實奧妙很多,它體現了C++語法的博大精深;三則ATL還存在很多錯誤,雖然本書作者指出了一些錯誤,但實際的錯誤肯定更多,這就對ATL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使用過程中不能發現這些錯誤或者避開這些錯誤,那麼用ATL反而會阻礙我們的工作。 
    雖然ATL比較精深,但是這本書的講解非常通俗易懂,語言比較簡練,條理非常清楚。即使在讀完這本書之後,它仍然可以作爲參考書指導我們的開發和學習工作。我想,這就是好書的價值所在吧。 
三、WTL:Windows Templat Library   見:http://www.c-view.org/journal/006/wtl.htm

    在ATL出現的時候,一些部分COM的編程人員開始覺得開發COM運用是一種快樂,因爲使用它很方便地開發小規模的COM組件,但好景不長,現實的COM組件是包羅相當廣泛的,特別當它們準備使用窗口控件,發現ATL提供的相當的稀少。因此Microsoft推出了半成品與沒有技術支持的WTL,這也是WTL誕生的原因。 
    很多初次接觸WTL都問“WTL這三個字母代表什麼呢?”:WTL全稱爲Windows Template Library,構架於ATL之上,採用C++模板技術來包裝大部窗口控制,並給出一個與MFC相似的應用框架。他們緊跟着問“那我如何得到它呢?”:由於WTL是Microsoft推出的,在Microsoft的PlatFormSDK中就有WTL是ATL的擴展,也是由ATL小組開發,包含在Microsoft於2000年1月發佈的開發平臺SDK包中(也可以從Microsoft網站上下載),雖然Microsoft沒有正式支持。WTL通過提供一個用於編寫Win32應用程序和控制的輕量級的框架,一些特殊的視圖,GDI對象和實用的類,來擴展了ATL窗口類WTL設計特性--附帶地,相對於MFC的優勢--包括: 
    (1) 模板化,因此有較小的代碼量。例如,一個簡單的“hello world”SDI應用程序,基於WTL的程序只有24KB,而MFC靜態連接結果是440KB,MFC動態連接的結果是24KB+1MB。 
    (2) 無太多相關性,並且可以自由地和SDK代碼直接混合。 
    (3) 不會強迫使用特定的應用程序模型,尤其相對於MFC的應用程序框架。 
1. WTL類包括: 
    (1) 標準控制(編輯框,列表框,按鈕等等) 
    (2) 公共控制(包括列表視圖,樹形視圖,進度條,微調按鈕) 
    (3) IE控制(rebar,平面滾動條,日曆等等) 
    (4) 命令條,菜單,和更新UI類 
    (5) 公共對話框 
    (6) 屬性單和頁類 
    (7) 框架窗口,MDI框架和子框架,分隔條,可滾動的窗口 
    (8) 設備環境(DC)和GDI對象類(筆、刷子、位圖等) 
    (9) 打印機及其信息和設備模式類 
2. 實用工具類:包括CPoint, CRect, CSize, 和CString類 
    WTLAppWizard允許你生成SDI、MDI、多線程SDI和基於對話框的應用程序。多線程SDI應用程序就象IE或WindowsExplorer(我的電腦),看起來象是啓動了多個實例,實質上它們是同一進程的多個視圖。這些視圖可以是普通的基於CWindowImpl的窗口,或基於窗體、列表框、編輯框、列表視圖、樹形視圖、豐富文本編輯框或HTML控制。你可以讓你的應用程序擁有rebar、命令條(如同WindowsCE)、工具條或狀態條。你的應用程序可以包含ActiveX控制,甚至可以是一個COM服務器。 

    WTL = Windows Template Library,可以說起源於ATL 類庫中關於Window 創建/管理的類。主要原因是用原始的 WIN32 API 編寫漂亮的用戶界面工作量大,繁雜。MFC 雖然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封裝,但是也不是很容易消化和使用,特別是各個 MFC 類之間耦合很緊,要用好 MFC 就要理解很多 MFC 內在的運行機制(有人說 MFC 的封裝是“白盒”封裝,呵呵)。WTL 利用 C++ 模版的高級功能,提供很聯繫很鬆散的“獨立”的類庫,使用起來比較方便,而且代碼體積小,不必爲了學習某個類必須學習一大堆相關的類。 

    但是 WTL 不是 Microsoft 官方正式支持的類庫,雖然有相當多的人和越來越多的在使用;不過有可能將來會支持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