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手機應用開發者6成虧損 廣告或是突破口


國內單個APP每月平均僅賺數百元 廣告成救命稻草

中國無線廣告平臺產業鏈結構圖(來自分析機構艾媒諮詢)

導語:移動互聯網喧囂背後掩蓋不住不賺錢的尷尬,在衆多的盈利途徑中廣告無疑是可以最快見效的一種方式,並在產業發展早期扮演重要角色。在產業亂象和資本趨緊的背後,如何賺取廣告或許是移動互聯網的利益相關者廣告聯盟、渠道、開發者最需要思考的問題。

騰訊科技訊(雷建平)12月14日消息,國內某Androidn渠道商小王擁有巨大用戶,不過,讓小王苦惱的不光是自身盈利的問題,也包括整個行業現狀,如果移動互聯網行業持續不盈利,小王的理想也成爲夢想。


國內單個APP每月平均僅賺數百元 廣告成救命稻草

Android手機安裝量分佈(來自91手機助手)

實際上,這並非小王一個人的煩惱,多盟COO張鶴同樣希望開發者能賺錢,但移動互聯網的喧囂掩蓋不住開發者不賺錢的尷尬。儘管APP模式被衆多廠商效仿,但對用戶而言,如同PC互聯網年代一樣,更小屏幕手機中可接受應用程序數量不超20個,能活躍在用戶手機中併爲大多數用戶熱傳的APP應用或許不超過200個。

另一方面多數開發者均燒錢,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手機應用開發者約100萬人,現盈利的佔13.7%,主要以依附騰訊等大企業或個人研發應用產品繼受廣告獲利爲主;虧損的佔64.5%。

對大多數開發者來說,持續燒錢顯然不現實,賺錢卻不易。張鶴介紹,目前全國有4萬個帶廣告,每月可獲得千萬級的營收,這也意味着平均每個APP僅能賺數百元,而且行業二八效應,8成錢被2成開發者拿走。更多的APP甚至是數月收入顆粒未進。

超過6成開發者虧損


國內單個APP每月平均僅賺數百元 廣告成救命稻草

數據顯示,2011上半年全球手機應用大致可以分類成遊戲、音樂娛樂類、社交類、新聞閱讀類等9大類。遊戲類應用佔所有應用之首,爲28%。遊戲開發成開發者最直接盈利方向,截至2011年4月所有付費手機應用中45%是手機遊戲。但長遠來看單純付費遊戲並不能帶來持續利潤。

2011年中國首屆移動廣告營銷大會發布的報告顯示,截止今年11月中國手機應用開發者總數約100萬人,具體細分爲:IOS(平板與手機)約14萬人,安卓約75萬人,塞班約4萬人,其他約7萬人。實現盈利的佔13.7%,主要以依附企業本身(如騰訊公司的開發者)或者個人研發應用產品繼受廣告獲利爲主;虧損的佔64.5%,持平的爲21.8%。

中國手機應用開發者的年收入水平普遍偏低,有收入的個人開發者(團隊)產品收益金額72.9%通過廣告獲得,而機構(企業)開發者則獲利主要途徑爲遊戲和廣告,各佔60.2%和27.7%。而無論是個人開發者還是機構開發者,無論是IOS還是安卓平臺,通過付費下載獲得收入的比例不高,並且逐步減少的趨勢,這一現象在安卓平臺尤其顯著。

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爲,就中國市場而言,目前APP應用領域,最直接的盈利模式可以概況爲三種:遊戲、電子商務、廣告,其他模式,基本都在這三種模式之上進行拓展。當前,能夠賺錢的手機遊戲鳳毛麟角,幾乎都是通過道具付費模式;電商APP本來就很少,並且需要巨大的廣告支撐;大量的應用是免費應用,需要廣告支撐,否則難以成長,除非有大筆投資支撐,但這畢竟是少數。

張毅指出,遊戲類應用的留存度並不算特別高,月留存度爲70%,兩個月後留存度下降至24%。這是由於遊戲對用戶的新鮮感不長造成,用戶常常下載一款遊戲玩了一段時間或者過關後便失去對遊戲的新鮮感。此前,更是有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Android平臺已發生近70億次app應用下載,其中僅僅9500萬次是付費應用,佔比僅1.35%。

其次,借鑑PC遊戲成熟模式,手機遊戲應用的盈利模式則更爲寬廣。除了按下載次數收費,現在更流行推出部分免費試玩遊戲,經過一定階段後再向用戶收費,或是推出包月服務,讓用戶購買遊戲點卡,還可以通過銷售虛擬服裝、道具等物品獲得盈利。而這一步,當前的移動支付水平是個瓶頸。

另外,LBS類應用還可以利用O2O這種全新的經濟模式,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移動互聯網結合在一起,聚集有效的購買羣體,並在線支付相應的費用,再憑各種形式的憑據,去線下現實世界的商品或服務供應商那裏完成消費。不過,效果如何還有待考察。

當前最好的一種盈利途徑是類似谷歌提供的AdSense廣告等廣告形式,如果開發者將自己的應用軟件設定爲免費,可通過在軟件中投放廣告獲得盈利,比起付費下載更多的開發者都是通過應用內置廣告來間接獲利容易持續。

幫助開發者盈利也是渠道重要任務

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爲,選擇廣告模式盈利的APP,主要是靠應用數量來保證盈利,一般而言,對於一次性開發成本50萬,持續性月運營成本在8萬元的APP,活躍用戶裝機量需要到83萬以上,經過半年以上持續廣告投放,纔有可能做到盈利狀態。

APP臨界點主要是活躍用戶數,但是要做到日活躍用戶數83萬戶,則裝機量至少需要300萬以上。其計算公式是,83(活躍用戶數)*3%(轉化率)*0.2(廣告單價)*30(天)約等於15萬/月。


國內單個APP每月平均僅賺數百元 廣告成救命稻草

移動互聯網線上渠道現狀(騰訊科技製圖)

實際上,爲實現這一目標,不光廣告聯盟在努力,移動互聯網渠道也積極參與其中。豌豆莢CEO周利民表示,開發者不賺錢也是豌豆莢困惱之處,只有開發者都可以獲得收益,產業才能健康發展,豌豆莢才能得到錢。如果大家都虧損,都不掙錢,產業就很難持續下去。

周利民稱,豌豆莢正思考一個重要問題,讓APP開發者和產業鏈應用商店均可以賺到錢,豌豆莢本身是基於Android平臺的一個渠道,希望開發者不僅通過豌豆莢渠道接觸到用戶,更能用戶身上掙到錢,或通過別的方式掙到錢,這中間包括付費的內容或某種廣告形式。

相對而言,應用匯走得更遠,應用匯開發的“微支付支付平臺”,一方面在解決支付的便利性問題,降低收費門檻,培養用戶支付習慣。另一方面,堅持將大部分收益給到開發者的分成方案,開發者能拿到的比例不低於70%,最高可達90%,明年還將上廣告sdk計劃,大概是3:7分成,即開發者拿7成。

應用匯CEO羅川指出,過去開發者面臨尷尬,即無論是運營商還是大的公司都從用戶支付利獲取大部分利益,留給開發者的只是非常小的利益,有的甚至是低於30%。應用匯要做的是把更大利益留給開發者,從而使開發者有繼續開發安卓應用的動力。

實際上,很多人對行業不賺錢的現象並不擔心,張鶴表示,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商業模式很清楚,無外乎廣告、向用戶直接付費、電子商務、網遊、增值業務。只要APP應用流量足夠大,用戶質量好就能賺到錢。隨着智能手機用戶進一步增加,廣告行業大品牌進入,未來移動互聯網廣告將是一塊大市場。


國內單個APP每月平均僅賺數百元 廣告成救命稻草

Android應用下載量趨勢(來自91手機娛樂門戶)

最新數據報告也印證這一趨勢,報告顯示,Android應用下載量以指數級增長,相比2010年Q2增長73倍,並指出未來一年是Android應用下載量爆發年。



(2011-12-14,文章來源:http://tech.qq.com/a/20111214/000246.htm


相關參考:

什麼是O2O商業模式?

      什麼是Adsens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