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韓劇有感!

這禮拜某天閒來無事,看了“千次的吻”這部韓劇。其實看之前就想到了,這種電視劇只要是看一下,就得看完,是停不下來的。果然看起來不能自拔,閒下來的時間就想看看,雖然情節俗套,和10年前韓劇內容相仿。但是從電視劇的點滴中,我得到了另外一種啓發。

既然是電視劇,免不了拍到生活中用到的汽車,小店,食品飲料。與國產電視劇截然相反的是,韓國電視劇中能避免使用外國產品、商標的,一律使用韓國自己的產品。如果是街邊小店掛着coco-cola的廣告牌,也在劇中打了馬賽克,雖然是“薄碼”,一看就能看出來是可口可樂。而且,在劇中人物出行用到的汽車時,一般的人都是韓國現代,劇中扮演的“富人”確實開的是德國XX高檔轎車,劇情需要。即使是進口車,劇組也毫無例外的打上了“薄碼”。

剛開始看到這些“薄碼”時,我心想,這劇組太搞笑了,這碼有什麼用啊,是人就能看出來是什麼。同時,我也想到以前的韓劇,而且貌似所有韓劇都是如此。極力的使用本國的產品作爲道具,沒辦法才用進口品牌,並且毫無例外的打上了“碼”。難道是巧合?難道韓國人這麼自戀,這麼抵制進口貨?

懷着這種想法,我到互聯網查了查,發現這不是什麼自戀癖,這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教育!是一種習慣!

反觀國內影視作品,恨不得把奔馳寶馬的牌子貼你臉上,才能證明點什麼似的,飲料都是可樂雪碧纔夠時尚,或者說才能稱爲一個“正常人”。不用舶來品就是“農民”的樣子。

韓國人的電影電視給了民衆看了,尤其是青少年。他們會覺得用自己國家的產品是自豪的,“看,某明星排電影都用這個牌子,那說明它比進口的好”。懷着這種思想,哪個老百姓,還會追什麼國際品牌,還喝什麼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是一種引導,說深了是用潛移默化的教育。一個小小的細節,出現在泡菜劇中的小細節,反應出了很深奧的民族信仰,甚至是民族的價值取向。這一點一滴影響了國民的價值觀,而且是幾代人,十幾年上百年啊。

怪不得中國千方百計的發展國內民族企業,可是效果卻差強人意,爲了民族企業,政府不惜血本,在各個環節爲國產商品保駕護航。給進口商品提高稅收,可是很多人寧願花更高的價錢,還去追那些國際品牌。到最後,這些品牌壟斷了市場,國產商品沒有空間,自然倒閉了。

原來國家的那些大政策甚至比不上人人都看的泡菜劇影響大,看來我們還有很長路要走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