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10 + ubuntu16.04 安裝總結

最近兩天在學習linux,處於入門階段,在博客園關注了Vamei,覺得他寫的系列文章挺好的,跟隨大神的腳步,我也要加油啊!~~

學習linux,首先得安裝好linux的環境,在一點都不激烈的思想鬥爭後,果斷選擇安裝ubuntu。

在電腦上安裝windows和ubuntu雙系統的教程特別多,百度出來的,又多又雜,需要很強的鑑別能力,在經歷了兩天的折騰總計十餘次的安裝過程後,自己總結了以下幾個坑:

一、臺式電腦

華碩b150+gtx1060+i5 6400, 由於是最近剛買的,所以沒有出現太大問題,過程如下:

首先是安裝過程

總的來說,大多數百度到的資料都比較老,不能盲目相信,軟件這種東西變化真的太快了,還得靠自己多實踐多嘗試多思考才能得到答案,沒錯,所以我總共安裝了十幾次。。具體得講:

1.分區。其實是無所無謂的,第一次還按照教程選其他選項一個一個給它分成好幾個區,後面發現直接選默認的第一項就可以了,ubuntu的開發者們已經替我們想好了,感謝他們!~

2.安裝更新。其實也無所謂的,看網絡情況好不好做決定就好了,不裝以後進了系統再裝也行;

3.第三方驅動,同上。

 其次是顯卡驅動

主要參考ubuntu16.04+gtx1060+cuda8.0+caffe安裝、測試經歷中間碰到的最大的問題在上一篇中http://blog.csdn.net/roach_zfq/article/details/53883976已經詳細說明了,算是花的時間最多,思考的時間最多的部分了,主要原因還是自己剛接觸科研對百度黑的不夠,從此科研問題再也不會問百度了,太坑了,剛剛終於裝好了,屏幕一下子高清起來,好興奮!!上張圖紀念一下,安裝工作就告一段落了,下一階段纔是重點啊!!

 

 

二、筆記本

後來我又想在我的老筆記本上裝個linux可以在出去的時候順便學習學習,然後就又是折騰了好幾個小時。。

筆記本是ThinkPadE 530,i5 3210 + gt 635m, 硬盤 西數500G,很老的電腦了,主板硬盤的很多配置很新電腦完全不一樣,這才意識到原來網上的很多教程是針對筆記本這種老式主板和硬盤的。

然後第一個坑,筆記本的硬盤不知道怎麼就是動態磁盤了,可能由於windows裝機時自帶的某個驅動,什麼英特爾動態存儲技術?,然後就變成動態磁盤了。而ubuntu安裝系統識別不了動態磁盤,只認基本磁盤(關於這兩者的區別就不贅述了,百度和知乎都有答案),所以你在windows下磁盤管理壓縮卷或者刪除卷出來的空閒空間在安裝時ubuntu讀不出來,直接認爲這500G是一個分區; 解決辦法:下個分區助手,直接一鍵將動態磁盤轉化爲基本磁盤。

第二個坑,轉化爲基本磁盤還是讀出來,調查原因發現是硬盤是mbr分區引導,所以最多只能有4個分區,其他多的也讀不出來,然後百度方法將mbr轉成gpt分區,就可以有無數個主分區了,還是用分區助手一鍵將磁盤mbr轉換成gpt,大功告成

 

這樣以後,筆記本就和新買的臺式機在基本配置上一模一樣了,因爲筆記本主板也支持uefi啓動,所以就直接按臺式機裝機過程再來一遍就好。

最後還有個驚心動魄的過程,裝完後卡在那屏幕空白,也不彈框讓重啓,我還以爲又出問題了,還強制關機好幾次重新來,沒想到最後一次直接快捷鍵ctrl+alt+del就手動讓它重啓就好了,然後第一次進系統有點慢,也不用集。

 

好了,以上就是折騰了好幾天的安裝過程,當然在這過程中,也一邊學了很多關於linux的基礎知識和命令行的很多基礎命令,有收穫,挺享受這種學習的過程,對於這種新事物的探索仍然保持着好奇心與激情,我覺得這也許就是當初選擇讀博士的最主要的原因了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