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 OS, 埃裏森和他的NC

谷歌發起的Chrome操作系統聯盟,在衆多PC廠商、芯片提供商和應用開發者的紛雜互動下,正在讓消亡了11年之久的Net Computer(網絡計算機)走向“復活”,並被賦予新的意義
                                                                           文 CBN記者 駱軼航
1997年9月,躊躇滿志的拉里·埃裏森(Larry Ellison)在甲骨文開發者大會上演示一個被他稱作NC(Net Computer,網絡計算機)的產品——“我要用它給我的媽媽發一封電子郵件,並附送一張鮮花的照片”,這時,NC竟然死機了!會場一片死寂,只聽得到埃裏森的喃喃自語:“我無法相信會這樣,它應該會重新啓動,假如不能的話,我準備離開……”
過了不到一年,丟盡顏面的NC真的離開了。埃裏森不得不親自埋藏了那個“擊敗微軟”的光榮夢想——憑藉一臺不帶任何硬盤和軟盤的“網絡計算機”(NC),用戶通過網絡下載比Windows簡單得多的操作系統和軟件,再通過網絡將他們的工作成果上傳到一個由專門的企業負責維護的服務器,而每個服務器都將運行甲骨文的軟件——在那個一臺基於Windows的 PC的售價高達2000美元的年月,一臺NC的價格僅需要500美元。但是,它還是失敗了。
11年後,人們看到了“NC復活”的希望。不過,這場“復活術”的施予者並非甲骨文,而是在NC消亡時剛剛誕生的公司——谷歌。現在,這家10年以來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通過一款即將發佈的Chrome操作系統,激活了多年前那個不需要在電腦上安裝任何繁冗操作系統和軟件的夢想——以“雲計算”之名,把一個個菜單的程序配置和層層的軟件安裝、還有那些龐大儲存量的電子郵件統統廢棄,轉而通過在互聯網上的儲存和分享實現這一切。
你可能覺得這和10多年前的NC同樣地不靠譜。但時代真的是不一樣了:當年甲骨文推出NC的時候,只有同樣堅定反對微軟的SUN站到了它的一邊(而今天SUN正在被甲骨文收購),而微軟聯合英特爾、惠普、戴爾和康柏等迅速反擊,通過改善Windows易用性和降低價格等方式不費吹灰之力地掐死了NC——而反觀今日,當2009年7月8日谷歌宣佈將推出Chrome操作系統之後不到三天,幾乎所有曾經在10年前站在微軟陣營裏對抗NC的巨頭們都加入了谷歌“Chrome OS”聯盟,宣佈成爲它的合作伙伴。
比起統治了PC產業20多年的“Wintel聯盟”(微軟+英特爾),Chrome OS發起成立的聯盟要複雜得多——就像谷歌另一個基於手機的操作系統平臺Android那樣,你很難判斷誰會在未來主宰新秩序,它強勢、激進且開放、包容,吸納了一批心懷鬼胎的攪局者——它們也許不會馬上成爲微軟的對手,但它們正漫長地瓦解着以軟件產品爲核心的商業模式,讓越來越多的電腦沒有硬盤、無法也無須安裝任何商業軟件,變成復活的“網絡計算機”(NC)。
而在“NC復活”的過程中,技術革新對任何一個參與其中的玩家都是不可避免的事,甚至它們的命運就在這場復活術中被根本改變了。
一切的原點是這款被稱作“Chrome OS”的東西——它重新定義了操作系統的概念。所有挑戰Windows的“開源”操作系統軟件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但讓Chrome OS可能會例外的原因是——它從來就不是一款軟件。按照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Rage)的描述,Chrome OS實際上是一種“反操作系統”(anti-operating system),從外觀上你看不出它與網絡瀏覽器的差異。事實上,在去年9月“Chrome”面世的時候它就是一款網絡瀏覽器,而它現在要做的不過是這款瀏覽器能夠在登錄網頁之外承載更多的功能——比如一切的在線辦公、視頻分享、工藝設計和複雜計算編程……既然一切都通過互聯網進行,瀏覽器就是最原始的操作系統,只要它能穩定運行。
那些參與到Chrome OS聯盟中的軟件開發者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幹點更好玩的事兒。你可以想象在網絡瀏覽器裏處理並分享文檔、設計界面和編寫程序,但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比如,Chome OS能讓在線遊戲行業的未來變得相當有趣。2009年5月,谷歌宣佈年底在Chrome瀏覽器裏集成開源的第三方網頁開發工具O3D,可供在網頁上創建界面豐富的交互式3D應用程序——它已經在谷歌實驗室的黑箱子裏呆了很長時間了。到了明年Chrome OS正式發佈的時候,它本身就會成爲一個網頁遊戲開發的平臺,包括一些大型的網絡3D互動遊戲都可以在上面運行。
可以預見的是,在Chrome成爲操作系統後,未來的一切大型遊戲都可能會成爲網頁遊戲。目前,已有開發者基於它開發了一款類任天堂馬里奧風格的遊戲《無限旅程》(Infinity Journey)——這對目前以Windows爲核心的PC遊戲和基於Adobe Flash技術的網頁遊戲來說,都是個不小的挑戰。不過Adobe公司也沒那麼遲鈍,它剛宣佈加入了Chrome OS的聯盟。
對於已宣示將支持Chrome OS的惠普、宏碁、華碩、聯想和東芝,包括有意測試Chrome OS的戴爾來說,PC製造商壓抑多年的創新能力可能會迎來一次新的爆發。在舊的秩序下,就連筆記本電腦的尺寸大小和厚薄程度都掌握在英特爾和微軟的手裏——即便在英特爾推出上網本的“凌動”芯片組和輕薄筆記本電腦的ULV平臺之後,筆記本電腦廠商仍不得不顧慮一臺過於輕薄的筆記本電腦是否能跑得動越來越龐大的Windows操作系統。
至少,Chrome OS能讓PC製造商拋掉那些爲滿足操作系統需求而在工藝設計上的犧牲和安裝費用的成本增加,它們會有更多的想象力設計電腦的外觀和大小,以及更爲靈活的用戶界面——未來的便攜筆記本電腦可能會比現在最薄的筆記本電腦還要輕薄;它們甚至會像那些形狀各異的智能手機那樣,在設計和外觀上擁有更多的選擇與可能。當然,任何一個連接着網絡的設備都可能擁有Chrome OS——比如酒店房間內的一個連接着互聯網、被當作數字電視接入端的屏幕。
在六年前就蓄謀着Chrome OS的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看來,一臺所有數據存儲在互聯網上的未來筆記本電腦,它啓動Chrome 的速度將是瞬間的(幾秒鐘內)——這意味着它更接近智能手機的啓動的速度和方式;另一方面,一臺完全依賴互聯網運行的電腦必須保持時刻與互聯網相連的能力——這些都讓那些集成了3G、4G甚至WiMAX通信模塊的智能手機芯片廠商殺入了谷歌的視野。高通、德州儀器和飛思卡爾們以往任何一次試圖嘗試進入筆記本和上網本領域的企圖,都不如Chrome OS帶給他們的理由更充足。
更戲劇性的是英特爾對Chrome OS的反應——這家並未被谷歌列入首批聯盟名單的全球最大半導體廠商在短暫的沉默後,主動表示它“祕密參與了”Chrome OS的合作。即便是在“Wintel”聯盟的格局中,微軟也一直扮演着不斷用複雜的操作系統“吃進”英特爾性能日益強勁的芯片的“跟班”角色。但這次在Chrome OS面前,英特爾卻成了配角。
更重要的是,如果“反操作系統”的Chrome OS獲得更多市場的話,就意味着PC對微處理器的需求將沿着“反摩爾定律”的方向前進——英特爾就必須研發出更多體積更小、功耗更低且性能合理(並非越來越強大)的微處理器。這家在11年前“反NC”陣營中最先站到微軟一邊的支持者,一隻腳已經跨進了與微軟完全對立的陣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