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泄露事件頻發,你還在視而不見嗎?

這樣的對話內容,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

前段時間,某AI換臉App剛上架便博得廣大用戶的青睞,迅速走紅。

原因是用戶可通過上傳自己或他人的照片,利用AI換臉功能,便可將短視頻或表情包中的演員換成自己,圓了一把“明星夢”。

 

用戶個人隱私防範意識淡薄

然而,該App上線沒多久,因用戶隱私協議不規範、存在數據泄露風險等問題被工信部約談。儘管如此,仍然阻止不了人們繼續下載使用該軟件。

 

儘管衆多App被指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甚至有的被批泄露用戶信息,但其用戶數似乎並未受影響。

很大程度是因爲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習慣了這些智能化時代軟件爲我們的生活帶來各種便利,對此難以割捨。

所以,即使各類App被指有問題,人們依舊堅持使用。

App信息安全風波沒過多久,多家大數據公司被查事件再掀波瀾。此次事件以9月初杭州的某公司科技高管被警方帶走、公司被查而開始。公開信息顯示,僅僅半月便有6家公司先後被爆出負責人被帶走調查或公司已暫停、調整業務等消息。此次大數據公司被查原因均與信息保護、大數據業務侵犯個人隱私有關。

大數據是一把雙刃劍

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的確給我們帶來了不少便利,但是看上去似乎“萬能的數據”其實是一把雙刃劍。爲實現便利最優化,人們選擇將自己的各類數據共享,但是數據共享並不代表數據泄露。

數據信息用好了可以爲人們帶來巨大便利,用不好將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它不應該成爲“作繭自縛”的產物。

 

人終歸是貪心的,隨着大數據所帶來的效益不斷上升,各商家再也無法忍受在旁觀看他人牟取鉅額利潤,也在逐步踏足信息保護的紅線。

 

以某知名英語學習App爲例,一個曾經被廣大用戶使用且口碑良好的工具類App,卻在今年9月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等主辦的“2019年網絡安全專題發佈會”上因涉嫌超範圍採集用戶個人隱私遭到“點名”。

 

而作爲用戶來說,當“走路就能賺錢”這樣的噱頭出現時,相信很少有人不被吸引。以爲是“薅羊毛”,其實卻是被不良商家“割韭菜”。

 

近日,某App因涉嫌傳銷、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行爲被湖南省長沙市工商部門立案調查。要知道,這款App曾在年初登上了某手機應用平臺市場生活類下載量第一的位置,這樣一個涉嫌違法的App下載量如此之高其原因昭然若揭。

 

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

其實,早在2019年1月,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發佈了《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的公告》、成立了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開通了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舉報渠道。

除此之外,我國還採取了多重手段以整治信息安全問題,但還是有不少不法分子“鋌而走險”,走上違法的道路。

 

換個角度來看,針對信息安全問題,除了國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用戶提高自我警覺意識之外,我們是否可以融合另一技術來確保信息安全呢?

過度採集、不規範使用、信息倒賣及泄露

 

目前所出現的信息安全問題不外乎信息的過度採集、不規範使用、信息倒賣及泄露三大類。

世平信息基於多年的信息安全從業經驗,針對服務器漏洞、安全性差、內部有意無意泄露等狀況,自主研發的產品以深度內容識別技術爲核心,遵從行業標準、法規以及降低數據安全風險的目標,全方位保障組織敏感數據的安全。

 

隨着“互聯網+”不斷融入生活,個人信息的內涵及範圍均在不斷擴大,其安全問題也在不斷顯露。世平信息智能化數據管理與應用給信息安全問題帶來新的轉機,但保護辦法遠遠不僅如此,還需政府、市場和社會等多方協同發力,淨化數據產業生態,構建一張真正可靠的信息安全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