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S 個人理解

今天學習了下主生產計劃,把我的記憶帶到前幾個月。

前些時間不知道哪個顧問公司來公司做項目,具體是什麼項目我不記的了,項目內容包括了些生產規劃,6s,人力資源考覈,反正我是沒有參加;作爲公司sap 內部顧問(自我陶醉)的我只是聽說他們要放開手腳狠抓下管理。記憶中聽了兩節課,感覺JIT是他們貫穿的這個管理核心吧。思想是很好,其中一課,感覺我們公司就是豐田一樣,讓所有的供應商圍繞我們轉,做到零庫存以及不需要倉庫的,供應商送貨過來直接送車間,聽了這個,我真有點感慨(附帶說一聲,我們目前公司600人)。

 

其中還有一課,是關於主生產計劃的,聽完這節課,我連主生產計劃是什麼都不是很懂,及其依據是什麼,只聽顧問老師說主生產是必要的,可以通過均衡的安排生產,實現生產規劃的目標,使企業在客戶服務水平,庫存週轉率及生產效率都能得到提高。

好象這節課講完後,公司項目負責人要求計劃部門以後需要做主生產計劃,我主負責MM的,不是PP,只是做在身邊看看熱鬧;同時主負責PP的同事也對這個主生產計劃定義有點只聞其聲的感覺;計劃相關負責人就開始發問了,主生產計劃是什麼,怎麼做,顧問老師好象是要計劃將系統的現有的未清銷售數據都導出來,不提倡備貨,根據車間生產能力來具體編排計劃,我一聽,又感慨了,這種方式有點類似跟單生產哦,平時計劃除了加些備貨也基本上這麼做的,我無語。

 

我查過相關主生產計劃,資料上是這樣解釋的:

   主生產計劃有幾個層次:

     1。決策層 :公司高層的經營規劃(N年實現多少銷售額)及銷售運轉(近幾年的銷售規劃  ,劃分到產品系列,具體到 月度銷售).

     2. 計劃層: 根據決策層提供的目標在粗能力的基礎上制定最終產品的主生產計劃

     3. 執行層: 根據主生產計劃,具體到生產作業產出。

其實在大多數企業中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實行了一個粗的主生產計劃,因爲不會完全跟單生產,總有些帶有計劃性銷售預測的備貨生產,避免斷貨,合理分配產能,不會讓生產忽忙忽閒,但普遍存在一個問題,主生產計劃的變更太頻繁,當然主生產計劃本來帶有較多的人爲因素,完全不變是不可能的,能否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狀態考驗高層和計劃。

 

什麼東西需要做主生產計劃呢:

    1。最終產品

    2。比較大的影響公司的產能

    3。價值高的物品。

簡單的理解就是產成品的計劃。

在系統的表現形式就類似於其他物料一樣,將MRP類型改爲M0-M4 ,操作方式類似於MRP.

但具體的報表需要用開發來實現

 

如何在系統中實現SOP及主生產計劃

 1.MC84 創建產品組  類似BOM結構

 2.MC81.然後對產品組進行計劃

 3.MC76 分解產品組計劃

     3.1 建立銷售計劃一定需要勾選

     3.2 拆分生產計劃

     3.3 拆分銷售計劃

 4.mc75 具體對物料進行分解 其中轉換策略與期間:有4種方式,1,3,表示對已經拆分的產品組再拆分,2,4表示還未將產品組拆分的.

 5.保存之後轉移,系統會自動將數據保存在獨立需求中,可以用md63查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