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密度與專注力

上次學校裏面有一個免費的李陽英語講座,好奇於是就去聽了一下。對一句話印象比較深刻,大意是說許多人學了快10年 的英語,其開口的時間還不如在集訓的七天內開口的時間長。也就是說,儘管學習時間很長,但學習密度極低,結果乘起來還是低。其實這種情況不僅存在於英語學 習中,而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人太容易爲各種各樣的事情分心,要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是非常難的,而正因爲難,少有人做到,那些做到的,就都變成了牛。

其實,在大學期間,最不缺的就是業餘時間,最缺的就是專注精神,非凡的注意力造就非凡的專家。而生活中太多的分散注意力的因素:遊戲、籃球、選修課、女朋友… 要想集中注意力對一個單一的目標猛下功夫,其實還是相當有難度的。這個難度並非來自自制力,如果一個人要靠自制力去強迫自己不受干擾,那隻能說還是尋常人(mediocre)。 真正的效率源自於內心對一個東西強烈的熱忱,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追求,這時候從表層意識到深層意識都關注在這件事情上面,腦細胞高度活躍,才能創造最大的效 率。爲什麼作詩的時候要趁着酒興,就是因爲少了這種狂熱的專注,效率就低下了,一首詩作個好幾天頂多是個平庸之作,跟交家庭作業也差不到哪去了。很多人正 是因爲缺乏專注,所以雖然也和別人一樣過來了大學四年,實質上四年裏面利用的時間無形中少了不知多少。

專注力爲什麼會對學習效率造成這麼大的影響。這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專注於一件事情能讓表層意識全功率運作,這個是顯式的效率。第二點,也是更重要的,它還 能夠使你的潛意識進入一種專注於這件事情的狀態。有過連續幾天乃至一週或更長時間思考同一個問題的人想必都有一種感覺,就是在這個思考的期間,有時候雖然 表層意識因爲種種原因不在思考這個問題了(比如睡覺,比如被其它事情中斷),但潛意識層面仍然保留着其“慣性”,也就是說,潛意識層面仍然在做思考的努 力,從而雖然表層意識被其它事情佔據,但潛意識仍然將時間無形中利用起來了。這種無形中的時間利用日積月累可以產生宏大的效應。關於後一點,著名的例子有 我們熟知的那個睡覺中想出苯的化學分子式的老大。非著名的例子有老爸告訴我的兩個事情,一是他在20歲 左右,組裝村子裏第一臺電視機的時候,裝到最後關口,電視機總是不能工作,苦思冥想一整天不得要領,結果睡到半夜突然從夢裏醒來,想到了答案,連夜就把電 視機裝好了。還有一次是妹妹拿一道高中數學題問他,也是想了一天多沒答案,結果睡午覺的時候想到了。這些都很好的證明了潛意識能在你覺察不到的情況下產生 效率。另一方面,潛意識也能在你覺察不到的情況下干擾你的注意力, 我們平常就有這樣的經驗,一個球迷即使在表層意識專心工作的時候也會不知爲何突然想起比賽的事情,一個焦慮某件事情的人即使在做其它事情的時候也會被突然 涌上來的焦慮打斷。也就是說表層意識在關注一件事情,但潛意識卻在關注另一件事情,並且時不時來打擾表層意識,從而影響注意力和效率。所以,如果表層意識 和潛意識都能專注同一件事情,也就是俗稱的完全投入,這個時候的效率就能double。 此外這種專注成了一種習慣之後,就容易在很短時間之內把自己的潛意識帶入到一種關注的“慣性”中,於是即便表層意識的注意力已經移開了,然而潛意識仍在繼 續關注原來的問題。比如你可能有這樣的經歷,學習一首歌曲,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完全學會,然後你就去忙別的事情了,一個星期之後想起這首歌曲,居然發現原 來難學會的幾個地方突然會哼了;或者思考一個問題,一開始的時候總有一個地方沒有思考出來,然後你就先放着了,幾天之後回想這個問題,突然發現一切都清晰 了。這就是潛意識的效率,它能在你不知不覺中把時間利用起來。

瞭解專注力的作用不夠,如何獲得專注力纔是更重要的問題。跟人身上的其它特質(性格、心態…)一樣,專注力也是一種習慣。一個習慣於專注事情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容易並迅速進入一種專注的狀態。既然是一種習慣,就能夠培養,金出武雄在《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科研成功之道》裏面提到“思維體力”的概念,所謂思維體力就是能夠持續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注意力造就非凡專家,天才來源於長期的專注的訓練。培養你的思維體力,是成爲非凡專家的一個必要條件。除了培養專注的習慣之外,還可以通過另一個充分條件來實現專注力,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們從小對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都是極其專注的,當然,即使長大了之後,仍然還是某種程度上保留了這種專注的能力,只不過因爲種種外界因素,長久專注的能力反而削弱了,要考慮房子,要考慮業績,要考慮小孩,要考慮醫療保險…這些讓人焦慮的事情會積壓在潛意識當中,總是在影響你專注做事,削弱你人生的效率。卡耐基用一整本《人性的優點》來介紹如何克服焦慮,可見焦慮的負面影響有多大。要使自己能像小的時候一樣對喜歡的事情投入最大的專注,除了克服焦慮的負面影響之外,還有另一個條件就是不能放棄,今年的奧斯卡獨立電影《陽光小美女》上,Frank和Dwayne在碼頭的那場Loser對話,以及Richard決定把他老爸的遺體帶走時說的:“世界上有兩種人,贏家和失敗者,兩者的區別在於,贏家從不放棄…”。佛家說逆境是增上緣,課本說天降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宗教裏說經受磨難才能到達彼岸,說的都是同樣的道理。不過我還是更欣賞Frank在碼頭說的那段話(摘自卓別靈的blog):

“(普魯斯特)是個法國作家。徹底的失敗者。一生沒工作,情事不斷還是個同性戀。花20年寫了一本沒幾個人看的小說。但他也許是莎士比亞之後最偉大的作家。晚年回首人生,他發現那些難熬的日子纔是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因爲那些日子造就了他。而快活的日子全是浪費時間,沒有任何收穫。你想一覺醒來就到18歲,覺得這樣可以跳過高中時期的痛苦。但高中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苦難時光,你不可能經歷比這更好的苦難了。”

多好的心態啊。什麼是黃金心態,這就是。其實過來人你我都有這樣的體會。此外,如何不讓生活中其它細節干擾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除了那些你焦慮的事情之外,還有諸如收拾衣服、打掃房間、清理書桌、接孩子回家、瑜伽等等;對此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裏 面提到的第四代時間管理法則,即要事第一(指重要但不緊迫的事,即長遠積累會對你今後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法則就非常有效。關注有兩種關注法,主動關注 和被動關注,許多人對瑣事錯誤的採取了主動式關注,比如常常回到家就開始想“今天還有哪些事沒做完”,實際上,讓這些不重要的事情自己來找你就可以了,即 中斷式被動關注,後者可以防止空轉輪詢浪費的時間,從而把最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利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最後,如何知道你已經獲得了專注力。這樣的現象太多了,比如本不想洗頭卻無意識把洗髮露倒在手上結果不得不洗頭,或者乾脆把洗髮露當沐浴露了。比如去食堂吃 飯指着南瓜說黃瓜(因爲南瓜是黃的),或者端了免費湯還拿卡出來打卡。至於像牛頓這樣牛到頓的老大能把手感差異如此巨大的鐘表當成雞蛋煮了的階段還遠沒達 到,看來人家姓牛也不是白姓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