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漫談之OSI七層模型和TCP/IP四層模型

什麼是網絡? 中,你已經知道計算機網絡是物理連接的“局域網”和工作於這個局域網上的“網絡協議”,並且我們的重心是網絡協議。有關網絡協議,按照目前的分層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OSI七層模型(忽略它,沒什麼卵用 :)),一種是TCP/IP四層模型。下面我們主要來看看它們的對應關係和工作在不同層的具體協議。

OSI TCP/IP 常見網絡協議
應用層(Application) 應用層

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

FTP(文件傳輸協議)

DNS(域名系統)

表示層(Represent)
會話層(Conversation)
傳輸層(Transport) 傳輸層

TCP(傳輸控制協議)

UDP(用戶數據報協議)

網絡層(Internet) 網絡層

IP(網絡協議)

ICMP(網絡控制消息協議)

ARP(地址解析協議)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協議)

數據鏈路層(DataLink) 數據鏈路層

物理層(Physical)

請再看一次上面的圖片,確保你記住了每層對應的網絡協議。現在你可能還有疑問:爲什麼要分層呢?答:說白了就是因爲在網絡傳輸中,所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同一個類型的或者層次的,比如要實現傳遞可靠數據(傳輸層),先要實現能傳遞數據(網絡層),那最起碼需要實現兩臺電腦之間能發數據包(數據鏈路層)。所以分層的解決方式無疑成爲了首選,每一層都有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下層協議爲上層協議提供幫助。就像工廠的流水線一樣,從最初的產品 -> 紙袋包裝 ->禮品盒包裝 ,而對面打開的次序剛好是相反的(數據包的拆包亦是如此)。下面我們要從協議最底部出發,沿着 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 的順序依次分析這些協議。

總鏈:計算機網絡漫談系列文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