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親密關係閱讀

這幾天似乎變得很敏感,或許真像有些人說的:“男人每個人也會有那麼幾天心煩意亂的時候”。 於是就找點其他事來做,免得胡思亂想。對於消遣時間來說,打遊戲恐怕是男生最喜歡的一個項目了。玩了幾把王者榮耀之後,就有點不是很想玩了,然後開始找有意義的影視劇看,動輒幾十集的電視劇,結果發現早已沒了看下去的耐心了。電影也沒找到自己想看的。至於耐心這個東西,一個很抽象的存在,爲什麼“我”會變得越來越沒耐心了呢? 針對這塊我還真的仔細思考了下,是近幾年短視頻的盛行對這個社會造成的追求快速,浮躁的現象的加劇。十幾秒的快樂,遠比花一兩個小時,或者一兩天來的快速而直接,長此以往,就這種短時而表面的快感趨之若鶩,喪失了對深度快樂的追求。

然後我就卸載了抖音,不知道能撐多久又會下載回來,但是起碼這會兒,它被刪掉了。打算好好讀點文字,靜靜心。不得不提一句,iPad 看書遠比捧着個手機來的舒服,字體大,字幅廣,心情也好(可千萬別躺着看,因爲躺着看的話不一會兒就會變得賊困)。《此情可待成追憶:季羨林的清華緣與北大情》,剛開始的篇幅就像是一團裹腳布,讓我甚是疑惑。前幾章的篇幅鎖使用的表述形式真不像是給自己看的日記。1930 年科考,難度多麼多麼大,但是作者依舊拿到了清華北大的 offer,類似的描述就光這兩大章,出現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即便是這事兒真的很難,記述個一兩遍不就夠了,不至於每每日次進行強調,況且真的是給“自己”看的話,不需要這種背景解說。後面的章節倒是像“日記”了,最起碼讀着沒了前面那種“自負”躍然紙上的感覺。不得不說,這人一旦是出名了,就一定會被人刷上奇幻的色彩,撲朔迷離的加以美化。我沒咋瞭解過季羨林,以及他有什麼成就,所以我就不過多發表自己的看法了,就事論事,單單談了下這種社會現狀而已。

《假性親密關係》還在讀,第一章中有這麼一段話,覺得不錯,摘錄如下:

似乎當兩個人經歷了這些過程,關係自然會變得十分親密。可事實上,合乎普世價值觀的儀式並不能保障深入持續的親密感。正真的親密,是由兩個人關係的質量、感情的聯結、溝通的深度以及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來決定的。

這倒是不禁讓我有一點疑惑,如果兩個人的親密關係是假性的,那爲什麼還要合力構造這一段 **“親密關係”**呢?必要性又是什麼。書中解釋了一大通,大概的意思是人本身並不真正瞭解自己,瞭解對方,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等因素,很多親密關係很早就停止了成長,伴侶之間爲了避免矛盾,謹慎地迴避着一些重要或者敏感話題。兩個人對彼此的了、接納和信任並沒有隨着交往時間漸長而增多,相處也僅僅依賴於習慣、義務和責任。

然後關於面對問題,解決這種問題,書中原文摘錄如下:

最關鍵的一點是要重視建設高質量的關係。…需要有效的溝通、理智的探討和積極的表達,共同面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重視關係意味着無論多忙,兩個人也會安排時間,專注於讓關係成長的事情。親密關係是建立在坦誠的基礎上的,不合適、不喜歡的話,不要忽視,因爲遲早要面對。世界上或許沒有絕對合適的關係,兩個人共同努力建立的親密和信任,纔是求同存異的基礎。

還沒看完,看到這部分給我個人的感覺依舊是 “溝通”, 兩個人在一起或者和假人在一起,靠的不是一個血緣關係,一個名分就綁在一起的。一直以來,親密關係給我的印象就是:獨立,平等,“絲連”? 首先一個人與另一個人肯定是平等關係,如果愛的天平哪天開始不平等了,勢必在將來某一天,出現 crash。也就是你不能啥事都依我,我也不能啥事都按你說的來,原則性問題,一定要慎重對待。然後是獨立,這點我做的還不好,我的人生經歷不長,卻讓我養成了不是那麼自信的性格,偶爾總會胡思亂想。對於親密關係來說,親密必然不是一個“物體”,而是多個“物體”的交融。“多個”這一量詞,已經體現出了“獨立”的色彩。回到最開始那個 keyword – 溝通。 其實我感覺這已經不單單限於“親密關係”了,這個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誤會是缺乏溝通導致的!不管發生了什麼事,一定要好好和對方說明纔是。

愛了,不愛了,遠比藏着掖着好。

雜言雜語,瞎寫一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