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下該怎樣讀技術類文章

我對讀技術類的書籍有很大的陋習和誤解,我總是像閱讀試卷上的文章一樣看書,咬聞嚼字,非要把所有細節弄懂,而且要記住才罷(英語單詞背多了,看到文章裏生詞句子就想把它背下來),但是技術類的書籍大多都是大頭書,這樣的速度比蝸牛還慢,便開始着急什麼時候才能看得完,一着急就靜不下來心了。所以結果往往是一本厚厚的書,只是寥寥的翻了幾頁便讀不下去了,然後我又自責,懷疑自己的能力,漸漸的又對書產生了恐懼,總是覺得看這類書太累太痛苦,如此往復循環,真讓人痛苦不已。

掙扎這麼久,不得不開始反思了,該他媽怎麼看書呢,怎樣才能靜下心來看完手上的書並取得理想的收穫。

技術類的書大多又晦澀又厚,所以除非你有超強的毅力,咬聞嚼字看完並且記住一本書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得快速閱讀,就像看小說一樣。但是如果看小說一樣閱讀的話也不會學到多少知識,可是很多經典的書籍絕不是一遍就能掌握裏面的知識的,所以不要着急,第一邊快速的閱讀,儘量的理解多一點,然後第二遍就仔細的閱讀,這樣應該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吧,估計這種感覺也是咬聞嚼字找不到的。這又涉及到選書的問題,看相關書籍的時候要找那種聖經般經典的書,然後你就可以放心的翻來覆去的看了。

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行業都會公認國外的經典書比國內的書好上幾百倍,很多人只看國外的書,甚至原版的,哪怕帶上一本詞典。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國外寫書的都是認真研究技術的人,他們對技術的理解非常的深刻到位,而且他們的風格大多都通俗易懂,把技術像故事一樣講出來(所以國外的書普遍要厚很多)。而國內的很多寫書的人,很多技術不到位就覺得自己很牛逼了,而且功利心很重,爲了出名,爲了顯擺自己牛逼,爲了賺錢。寫書風格也是繼承了中華民族傳統,文言文的風格。他們信奉濃縮就是精華,喜歡把技術總結出來,恨不得把它們弄成公式定理放到書裏去,而不是從頭到尾的敘述出來,讀者往往看的一頭霧水,不知所以,更不可能像看小說一樣閱讀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了。

也可以養成寫適合自己的讀書習慣,比如說,挑選重點細讀,其餘的可以看得馬虎寫;讀書第一邊快速閱讀,第二遍細讀;覺得經典的可以做讀書筆記。

現在想想自己也真是可笑,書只是人類的工具而已,我怎麼會怕它呢。我得好好看書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