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中#define和inline的區別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nevasun/article/details/6901641

 C中宏定義和內聯函數的區別是很容易讓人忽視的一個地方,也是面試的時候經常被提起的一個問題。前幾天寫代碼的時候由於對宏定義一個細節的忽視,導致程序運行總是出錯。現在把宏定義可能出現的問題總結一下。
        出錯的代碼結構如下:

  1. if(RLC_DC_BIT_MSK == data_or_control)  
  2.     LOG_INFO(...);  
  3. else  
  4. {  
  5.     switch(ucPduType)  
  6.     {  
  7.     case RLC_PDU_TYPE_STATUS:  
  8.         LOG_INFO(...);  
  9.         break;  
  10.     case RLC_PDU_TYPE_RESET:  
  11.     case RLC_PDU_TYPE_RESET_ACK:  
  12.         LOG_INFO(...);  
  13.         break;  
  14.     default:  
  15.         LOG_INFO(...);  
  16.         break;  
  17.     }  
  18. }  

        當第一個if條件判斷爲假時,程序並不會執行else分支。這是爲什麼呢?
        查看LOG_INFO()的宏定義:

  1. #define LOG_INFO(...) \  
  2.     if(GetLogOutSwitch(SP_LOG_INFO_LEVEL, sessionId)) \  
  3.     if (type == ASN1) \  
  4.     SendLog(...); \  
  5.     else \  
  6.     SendLog(...)  

        根據C語言的編譯規則,else分支和LOG_INFO()中的if進行了匹配,導致程序並沒有進else分支執行。
        define成爲“宏”,在C語言編程中非常重要,它在程序編譯時只是在預處理的過程中實施簡單的替換操作而已,但是在替換過程中可能出現各種不安全性問題,不進行參數有效性檢查。
        內聯函數和普通函數相比可以加快程序的運行速度,但它是以增加程序存儲空間爲代價的,由於不需要中斷調用,在編譯內聯函數的時候內聯函數可以直接被嵌入目標代碼中。
        對於短小的代碼,inline可以帶來一定效率的提升,且與C時代的define(宏)相比,它更安全可靠。宏和內聯函數的主要區別如下:
        1. 宏是代碼處不加任何驗證的簡單替代,而內聯函數是將代碼直接插入調用處,而減少了普通函數調用時的資源消耗。
        2. 宏不是函數,只是在編譯前預處理階段將程序中有關字符串替換成宏體。
        3. inline是函數,但在編譯中不單獨產生代碼,而是將有關代碼嵌入到調用處。
        總結如下:
        對於一般常量,最好用const和enum替換#define;
        對於類似函數的宏,最好改用inline函數替換#define。
        兩個例子:
1.

  1. #define MAX(a, b) ((a) > (b) ? (a):(b)) /* 得到兩個數中的最大值 */  
  2. int a = 5, b = 0;  
  3. MAX(++a, b); /* a會被遞增兩次,最終返回結果是7 */  

2.

  1. #define ABC(x)  (x*x)  
  2. __inline int abc(const int x)   {   return (x*x);   }  
  3.   
  4. printf("%d\n", ABC(1+1));   /* 3 */  
  5. printf("%d\n", abc(1+1));   /* 4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