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程序員到項目經理(20):誰都需要成就感

原帖地址:http://www.cnblogs.com/watsonyin/p/3141666.html

說起成就感,很多人會認爲它來源於事業的成功,是一種“春風得意馬疾蹄、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快感,如果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成就感的話,那我們普通人就只能一輩子鬱鬱寡歡了。其實成就感不只來源於事業有成,更來源於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管理者保護好、培養並利用好這種成就感,可以將一個人的內在潛力充分激發出來,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力量。

1.成就感是人的基本需求

成就感是指一個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時,爲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覺。成就感對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它是現代社會中每個人的基本需求。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提出,一個人的需求分爲五個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是出於人的本能,是一個要活下去的最基本要求,而後面三個層次需求,其實都是對成就感的追求。

因此從一定程度來說,一個人活着的目的和意義其實也是在追求一種成就感。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的稻盛和夫認爲:“一個人活着的意義是比出生時要完美一點”,並基於此,希望每個人都做到日日精進。從本質上來說,稻盛和夫追求的也是一種成就感。正是因爲他每天都在進步,覺得離自己心中理想的境界又接近了一些,所以產生了愉快或成功的感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和尚修禪也是在追求成就感,通過修禪,他的內心境界不斷提高,對人、對生活、對社會、對宇宙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提升,由此內心獲得一種愉悅的感覺。

你可能認爲他們是聖人,他們的成就普通人難以企及,其實聖人和普通人在內心情感上的差別是很小的。一個人的成就大小有差別,但成就感沒有差別。

我們再來看一個讓無數家長感到頭痛的例子,就是現在許多孩子沉迷於電腦遊戲,不能自拔,這種狀態是因爲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屢受打擊,難以產生成就感,轉而去尋求在虛擬世界中呼風喚雨帶來的一種巨大成就感。

再回頭看看我們程序員。從外行的角度,其實編程工作是非常枯燥乏味的,爲什麼程序員卻能長時間端坐於電腦前,樂此不疲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程序員控制電腦、解決問題所帶來的成就感。

反之,很多人因爲沒有成就感,對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產生了消積的看法,有些人甚至因此走上了絕路。在百度上查一下“高考失利自殺”,你會發現,僅僅因爲沒考上大學,每年都有很多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據衛生部門在2003910日“預防自殺日”公佈的數字顯示,我國自2000年以來,每年10萬人中有22.2人自殺,每年約有28.7萬人自殺死亡。我們在爲這些逝去的生命感到扼腕嘆息的時候,同時也感受到了成就感對於每個人是何等的重要。

       可惜身在職場中,許多管理者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往往以爲給員工高薪、高福利就可以留住員工、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了,畢竟“有錢能使鬼推磨”,實則不然。

美國國際管理技術公司的著名培訓師彭海利,在給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授課時,出了這樣一道題:請學員按照激勵因素的重要性,排列出一張單子。許多人將高薪排在第一位、參與感放在最後一位。此時彭海利卻公佈了一份來自企業員工的調查結果:排在第一位的是承認員工的工作成就,參與感爲第二,高薪則排在了第五位。

因此作爲管理者,我們必須要注意保護好並培養程序員的這種成就感,他們只有獲得成就感,才能更加積極主動的工作,也才能夠真正實現“快樂工作”。

2.怎樣培養員工的成就感

成就感本質是一個人內心的體驗,既取決於其自身的體悟,又很容易受到外界評價的影響。管理者在培養員工的成就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一件事情,由於管理者處理方法的不同,其結果會有天壤之別。

例如,程序員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解決一個技術難點,興奮的向項目經理彙報。項目經理可能會有以下兩種反應:

一種是:“這麼簡單,還做這麼久?碰到問題怎麼不向我彙報?”

另一種是:“做得不錯!願意跟我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心得嗎?”

這兩種處理方式結果可想而知。前一種將會大大的打擊員工的積極性,如果他今後不配合你的工作,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反正我幹得再好,也會被你打擊,沒意思。而一種很好的保護和激發了員工的感就感,他會更加樂意與你溝通,也會因爲你理解他、懂得欣賞他,所以更願意服從的指揮。

由此可見,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對員工會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因此管理必須要言行謹慎,千萬不要做出打擊員工成就感的事情。

作爲項目經理,要保護和培養員工成就感,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讓員工深信工作的價值

彼德.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一書中曾講過“三個石匠的故事”。有人問三個石匠在做什麼。第一個石匠說:“我在謀生。”第二個石匠一邊打石子一邊說:“我在做全國最好的琢石工作。”第三個石匠眼中帶着想象的光輝仰望天空說:“我在造一座神聖的大教堂。”同樣做的是石匠活,第三個石匠顯然會更有成就感,他的工作也會更有動力。

但不是每個員工都能像第三個石匠那樣認識到工作的價值。不同的程序員,同樣既可將編程看作是謀生,也可以看成是建設一個優秀的系統,或者幫助客戶創造價值。程序員怎麼來看,項目經理在其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事實上,員工對於工作的認識很大程度是來源於項目經理的介紹,或者其有意無意透露出來的信息。如果項目經理認爲工作簡單、不重要,員工也自然會認爲沒有價值,只會敷衍了事。相反如果項目經理把項目視爲一件重要、神聖的工作,員工自然也會充滿幹勁。因此,爲了激發員工的成就感,項目經理必須要讓員工深信工作是具有有價值的,或者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的一位朋友王老師曾提出一個項目案例,讓學員們分析:

項目經理老張接手了一個不被公司重視的項目,公司領導認爲項目金額太小,對公司沒多少價值,但礙於客戶又不得不做,這樣公司就比較難以把優秀的員工安排進項目組。由於領導不重視,影響到項目組成員的工作熱情也不高,但項目還是需要開展好,爲此老張感到比較爲難。您能否給老張想想辦法,讓他能帶領好團隊做好這個項目?

學員們出了很多招,有的說,項目經理要打感情牌,用感情來籠絡;有的說項目經理要多申請項目獎金,用金錢來吸引;還有的說,項目經理要做好服務,讓每個人獲得成長。

其實大家的分析都有道理,但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爲該案例中問題根源出在“公司領導認爲該項目沒有價值”上,只要這個觀念沒變,員工的熱情不可能會高漲,因爲沒有人願意幹一件不重要的事情。

實際上,認爲這個項目沒有價值只是一種錯覺。一個項目有沒有價值,不只是要看它的金額,還要看它給客戶帶來的價值,對客戶滿意度的影響。公司與客戶的關係並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一種長期合作的關係。這次公司雖然虧本,但只要客戶滿意,今後定有補償,這也算是一種行業的潛規則吧。更何況,這是領導權衡之後決定要做的,不重要你做它幹什麼?!至於沒有賺到錢,那是公司必須承擔的結果,怎麼能因此認爲項目不重要呢?

所以這裏我對老張提出兩點建議:一是立即向員工糾正項目不重要的看法;二是向領導解釋,委婉提出領導層不重視這個項目將來帶來嚴重危害,請公司領導出席項目會議,重申項目的戰略價值,並配備必要資源。只有這樣,這個項目纔可能扭轉頹勢,得以順利完成。

因此,公司領導和項目經理們,求求你們,以後不要再說項目不重要,也不要說事情很簡單這樣的話了。這對你們而言,可能只是一句無心之言,但對於項目組卻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

2)及時表揚員工

許多公司爲了激勵員工,制定了各種獎勵措施,比如加薪水、發獎金、評優秀、升職等等,大部分獎勵都需要老闆“放血”,也正因爲如此,所以這個措施不可經常進行。其實,還有一種不需要花一分錢、又可以隨時進行的激勵措施:表揚員工,或者稱之爲讚美。

曾看過一個外國人制作的視頻叫《蓋章》,主角是一個停車場的管理員,他不停的讚美別人,通過讚美,使得周圍的人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最後也追求到了自己心愛的女孩。由此可以讚美有着巨大的力量。

員工的士氣就好像自行車的輪胎,騎久了自然會癟下去。每次表揚相當於給員工打一次氣,經常給員工打氣,“輪胎”就會保持飽滿的工作狀態。

程序員是一個非常需要及時表揚的羣體,他們一般很感性,而且工作也比較單調,生活比較封閉,一次真誠的讚美,對他們起到的激勵作用勝過千百句語重心長的教導。

3)滿懷期望的激勵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某學校做過一個心理實驗,他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極爲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過半年,羅森又來到該校,發現這18名學生的確超過一般,長進很大,再後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幹出了非凡的成績。這一效應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象。

由此我們受到啓發:管理者期望員工變成什麼樣,他有可能就會變成什麼樣。因此項目經理應該注意給員工正面的期望,員工能感覺到你對他寄予的厚望,他也會因此加倍努力,希望不會辜負你的期望。在這個過程中,他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都得以充分的發揮,這樣他達到目標的可能性也就會大大增加。

對於項目中的新員工,有些項目經理會認爲“他水平很爛,什麼也不懂,不能給他安排什麼工作”,有的項目經理則認爲“他的潛力很大,很快就可以融入團隊,勝任項目的工作”,這兩種不同的期望,可能會導致截然相反的結果。前者可能會真如項目經理所說的,長期在項目中無所事事,無法融入團隊,淪爲給其他人打雜的閒雜人員;而後者則很可能迅速成長,成爲項目中的骨幹。

4)讓員工參與管理

只有專制蠻橫、自信過頭的項目經理纔會認爲項目管理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一個真正凝膠型的團隊應該讓員工參與到管理工作中來,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團隊的智慧,並激發每個員工的主人翁精神、獲得成就感。讓員工參與管理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種互動式管理機制,在重要環節讓員工參與進來,聽取不同的聲音,做出科學的決策。

5)對員工保持寬容

項目中要允許員工失敗,允許達不到目標。對於員工存在的問題,不能一味批評,求全責備,而應該幫助員工分析原因,找到解決的方法,讓下屬在失敗中學習成長。

當然適當批評也是必要的,批評員工前,應先對員工表現出來的亮點,比如工作態度、方法、已取得的成果等進行認可,保護他已有的成就感,然後再就事論事的進行分析,讓人如沐春風。

 

本文鏈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