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ma 使用詳解

#Pragma是預處理指令,它的作用是設定編譯器的狀態或者是指示編譯器完成一些特定的動作。#Pragma指令對每個編譯器給出了一個方法,在保持與CC++語言完全兼容的情況下,給出主機或操作系統專有的特徵。依據定義,編譯指示是機器或操作系統專有的,且對於每個編譯器都是不同的。
其格式一般爲: #Pragma Para
其中Para 爲參數,下面來看一些常用的參數。
(1)message 參數。 Message 參數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參數,它能夠在編譯信息輸出窗口中輸出相應的信息,這對於源代碼信息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其使用方法爲:
#Pragma message(“消息文本”)
當編譯器遇到這條指令時就在編譯輸出窗口中將消息文本打印出來。當我們在程序中定義了許多宏來控制源代碼版本的時候,我們自己有可能都會忘記有沒有正確的設置這些宏,此時我們可以用這條指令在編譯的時候就進行檢查。假設我們希望判斷自己有沒有在源代碼的什麼地方定義了_X86這個宏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ifdef _X86
#Pragma message(“_X86 macro activated!”)
#endif
當我們定義了_X86這個宏以後,應用程序在編譯時就會在編譯輸出窗口裏顯示“_X86 macro activated!”。我們就不會因爲不記得自己定義的一些特定的宏而抓耳撓腮了。
 
(2)另一個使用得比較多的pragma參數是code_seg。格式如:
#pragma code_seg( [/section-name/[,/section-class/] ] )
它能夠設置程序中函數代碼存放的代碼段,使用沒有section-name字符串的#pragmacode_seg可在編譯開始時將其復位,當我們開發驅動程序的時候就會使用到它。
 
(3)#pragma once (比較常用)
只要在頭文件的最開始加入這條指令就能夠保證頭文件被編譯一次,這條指令實際上在VC6中就已經有了,但是考慮到兼容性並沒有太多的使用它。
 
(4)#pragma hdrstop表示預編譯頭文件到此爲止,後面的頭文件不進行預編譯。BCB可以預編譯頭文件以加快鏈接的速度,但如果所有頭文件都進行預編譯又可能佔太多磁盤空間,所以使用這個選項排除一些頭文件。有時單元之間有依賴關係,比如單元A依賴單元B,所以單元B要先於單元A編譯。你可以用#pragma startup指定編譯優先級,如果使用了#pragma package(smart_init) BCB就會根據優先級的大小先後編譯。
 
(5)#pragma resource /*.dfm/表示把*.dfm文件中的資源加入工程。*.dfm中包括窗體外觀的定義。
 
(6#pragma warning( disable : 4507 34; once : 4385; error : 164 )
等價於:
#pragma warning(disable:4507 34) // 不顯示450734號警告信息
#pragma warning(once:4385) // 4385號警告信息僅報告一次
#pragma warning(error:164) // 164號警告信息作爲一個錯誤。
同時這個pragma warning 也支持如下格式:
#pragma warning( push [ ,n ] )
#pragma warning( pop )
這裏n代表一個警告等級(1---4)
#pragma warning( push )保存所有警告信息的現有的警告狀態。
#pragma warning( push, n)保存所有警告信息的現有的警告狀態,並且把全局警告
等級設定爲n
#pragma warning( pop )向棧中彈出最後一個警告信息,在入棧和出棧之間所作的
一切改動取消。例如:
#pragma warning( push )
#pragma warning( disable : 4705 )
#pragma warning( disable : 4706 )
#pragma warning( disable : 4707 )
//.......
#pragma warning( pop )
在這段代碼的最後,重新保存所有的警告信息(包括470547064707)
 
7pragma comment(...)
該指令將一個註釋記錄放入一個對象文件或可執行文件中。
常用的lib關鍵字,可以幫我們連入一個庫文件。
 
8)•通過#pragma pack(n)改變C編譯器的字節對齊方式
C語言中,結構是一種複合數據類型,其構成元素既可以是基本數據類型(如intlongfloat等)的變量,也可以是一些複合數據類型(如數組、結構、聯合等)的數據單元。在結構中,編譯器爲結構的每個成員按其自然對界(alignment)條件分配空間。各個成員按照它們被聲明的順序在內存中順序存儲,第一個成員的地址和整個結構的地址相同。
例如,下面的結構各成員空間分配情況:
struct test
{
        char x1; // 偏移地址爲0
        short x2;// 偏移地址爲[23]
        float x3;// 偏移地址爲[47]
        char x4; // 偏移地址爲8
};
     結構的第一個成員x1,其偏移地址爲0,佔據了第1個字節。第二個成員x2short類型,其起始地址必須2字節對界,因此,編譯器在x2x1之間填充了一個空字節。結構的第三個成員x3和第四個成員x4恰好落在其自然對界地址上,在它們前面不需要額外的填充字節。在test結構中,成員x3要求4字節對界,是該結構所有成員中要求的最大對界單元,因而test結構的自然對界條件爲4字節,編譯器在成員x4後面填充了3個空字節。整個結構所佔據空間爲12字節。更改C編譯器的
缺省字節對齊方式在缺省情況下,C編譯器爲每一個變量或是數據單元按其自然對界條件分配
空間。一般地,可以通過下面的方法來改變缺省的對界條件:
  •使用僞指令#pragma pack (n)C編譯器將按照n個字節對齊。
    使用僞指令#pragma pack (),取消自定義字節對齊方式。
        另外,還有如下的一種方式:
    __attribute((aligned (n))),讓所作用的結構成員對齊在n字節自然邊界上。如果結構中有成員的長度大於n,則按照最大成員的長度來對齊。
    __attribute__ ((packed)),取消結構在編譯過程中的優化對齊,按照實際佔用字節數進行對齊。
以上的n = 1, 2, 4, 8, 16... 第一種方式較爲常見。
應用實例
  在網絡協議編程中,經常會處理不同協議的數據報文。一種方法是通過指針偏移的
方法來得到各種信息,但這樣做不僅編程複雜,而且一旦協議有變化,程序修改起來
也比較麻煩。在瞭解了編譯器對結構空間的分配原則之後,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
一特性定義自己的協議結構,通過訪問結構的成員來獲取各種信息。這樣做,
不僅簡化了編程,而且即使協議發生變化,我們也只需修改協議結構的定義即可,
其它程序無需修改,省時省力。下面以TCP協議首部爲例,說明如何定義協議結構。
其協議結構定義如下:
#pragma pack(1) // 按照1字節方式進行對齊
struct TCPHEADER
{
        short SrcPort; // 16位源端口號
        short DstPort; // 16位目的端口號
        int SerialNo; // 32位序列號
        int AckNo; // 32位確認號
        unsigned char HaderLen : 4; // 4位首部長度
        unsigned char Reserved1 : 4; // 保留6位中的4
        unsigned char Reserved2 : 2; // 保留6位中的2
        unsigned char URG : 1;
        unsigned char ACK : 1;
        unsigned char PSH : 1;
        unsigned char RST : 1;
        unsigned char SYN : 1;
        unsigned char FIN : 1;
        short WindowSize; // 16位窗口大小
        short TcpChkSum; // 16TCP檢驗和
        short UrgentPointer; // 16位緊急指針
};
#pragma pack() // 取消1字節對齊方式
#pragma pack規定的對齊長度,實際使用的規則是:
結構,聯合,或者類的數據成員,第一個放在偏移爲0的地方,以後每個數據成員的對齊,按照#pragma pack指定的數值和這個數據成員自身長度中,比較小的那個進行。
也就是說,當#pragma pack的值等於或超過所有數據成員長度的時候,這個值的大小將不產生任何效果。
而結構整體的對齊,則按照結構體中最大的數據成員 #pragma pack指定值之間,較小的那個進行。
指定連接要使用的庫
比如我們連接的時候用到了 WSock32.lib,你當然可以不辭辛苦地把它加入到你的工程中。但是我覺得更方便的方法是使用 #pragma 指示符,指定要連接的庫:
#pragma comment(lib, "WSock32.lib")
 
 
 
 
#pragma C++
2007-06-16 17:00
解析#pragma指令
在所有的預處理指令中,#Pragma 指令可能是最複雜的了,它的作用是設定編譯器的狀態或者是指示編譯器完成一些特定的動作。#pragma指令對每個編譯器給出了一個方法,在保持與CC++語言完全兼容的情況下,給出主機或操作系統專有的特徵。依據定義,編譯指示是機器或操作系統專有的,且對於每個編譯器都是不同的。
其格式一般爲: #Pragma Para
其中Para 爲參數,下面來看一些常用的參數。

(1)message
參數。 Message 參數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參數,它能夠在編譯信息輸出窗
口中輸出相應的信息,這對於源代碼信息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其使用方法爲:
#Pragma message(“
消息文本”)
當編譯器遇到這條指令時就在編譯輸出窗口中將消息文本打印出來。
當我們在程序中定義了許多宏來控制源代碼版本的時候,我們自己有可能都會忘記有沒有正確的設置這些宏,此時我們可以用這條指令在編譯的時候就進行檢查。假設我們希望判斷自己有沒有在源代碼的什麼地方定義了_X86這個宏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ifdef _X86
#Pragma message(“_X86 macro activated!”)
#endif
當我們定義了_X86這個宏以後,應用程序在編譯時就會在編譯輸出窗口裏顯示“_
X86 macro activated!”
。我們就不會因爲不記得自己定義的一些特定的宏而抓耳撓腮了


(2)
另一個使用得比較多的pragma參數是code_seg。格式如:
#pragma code_seg( ["section-name"[,"section-class"] ] )
它能夠設置程序中函數代碼存放的代碼段,當我們開發驅動程序的時候就會使用到它。

(3)#pragma once (
比較常用)
只要在頭文件的最開始加入這條指令就能夠保證頭文件被編譯一次,這條指令實際上在VC6中就已經有了,但是考慮到兼容性並沒有太多的使用它。

(4)#pragma hdrstop
表示預編譯頭文件到此爲止,後面的頭文件不進行預編譯。BCB可以預編譯頭文件以加快鏈接的速度,但如果所有頭文件都進行預編譯又可能佔太多磁盤空間,所以使用這個選項排除一些頭文件。
有時單元之間有依賴關係,比如單元A依賴單元B,所以單元B要先於單元A編譯。你可以用#pragma startup指定編譯優先級,如果使用了#pragma package(smart_init) BCB就會根據優先級的大小先後編譯。

(5)#pragma resource "*.dfm"
表示把*.dfm文件中的資源加入工程。*.dfm中包括窗體
外觀的定義。

(6)#pragma warning( disable : 4507 34; once : 4385; error : 164 )
等價於:
#pragma warning(disable:4507 34) //
不顯示450734號警告信息
#pragma warning(once:4385) // 4385
號警告信息僅報告一次
#pragma warning(error:164) //
164號警告信息作爲一個錯誤。
同時這個pragma warning 也支持如下格式:
#pragma warning( push [ ,n ] )
#pragma warning( pop )
這裏n代表一個警告等級(1---4)
#pragma warning( push )
保存所有警告信息的現有的警告狀態。
#pragma warning( push, n)
保存所有警告信息的現有的警告狀態,並且把全局警告
等級設定爲n
#pragma warning( pop )
向棧中彈出最後一個警告信息,在入棧和出棧之間所作的
一切改動取消。例如:
#pragma warning( push )
#pragma warning( disable : 4705 )
#pragma warning( disable : 4706 )
#pragma warning( disable : 4707 )
//.......
#pragma warning( pop )
在這段代碼的最後,重新保存所有的警告信息(包括470547064707)
7pragma comment(...)
該指令將一個註釋記錄放入一個對象文件或可執行文件中。
常用的lib關鍵字,可以幫我們連入一個庫文件。

(8)#pragma pack()
我們知道在VC中,對於想結構體Struct這樣的類型,VC採用8字節對齊的方式,如果我們不想使用8字節對齊(在網絡變成中經常需要這樣),我們可以在結構體前面加上
#pragma pack(1)
struct
{
......
}
#pragma pack( )
以下是另一個轉載:
vc6的時代頭文件一般使用ifndef define endif
vc7的時代頭文件一般成了pragma once
不知道有沒有人深究其中的意義
爲什麼有這樣的代碼,是爲了頭文件不被重複引用,那樣編譯器抱錯的,這兩種方法都是同樣的目的,有沒有區別呢?
還是舉例來說明,可能有好幾個庫,每個庫內部可能都有public.h這個文件,如果使用
ifndef public_h
define public_h
...
endif
那麼當一個文件同時引用兩個這樣的庫時,後一個庫裏的文件就不被編譯了,而pragma once可以保證文件只被編譯一次
看起來pragma onceifndef define endif要好,那麼ifndef define endif
的地方都pragma once好了。今天碰到了又一個例子,比如你有一個zlib.h在幾個庫都用到,而爲了方便,把zlib每個目錄下copy了一分,因爲這個文件不會作修改,已經很完整了,這個時候如果使用pragma once,就會重複定義,看來ifndef define endif還是又派上用場的地方。
所以對於公有或者接口的文件,使用ifndef define endif,對於內部的文件使用pragma once.
#pragma once #ifndef #define #endif 的區別
  1. 對於#pragma once,根據MSDN解說,能夠防止一個文件被多次包含。與#ifndef #define #endif形式的文件保護相比,前者是平臺相關的,可移植性比較差,但是它效率更高,因爲它不需要去打開包含的文件,就可以判斷這個文件有沒有被包含。當然這個工作是系統幫我們完成的。
  2. 後者的優點在於它是語言相關的特性,所以可移植性好。但是在包含一個文件的時候,只有打開這個文件,根據文件的保護宏是否已經被定義來判斷此文件是否已經被包含過。效率相對較低。當然在#i nclude的時候,程序員也可以自己判斷所要包含的文件的保護宏是否已經被定義,來決定是否要包含這個文件。類似下面的代碼:
#ifndef FILE_H_
i nclude "file.h"
#endif
這樣作可以得到較高的效率,而且保證可移植性。但是文件之間的依賴性較高,如果一個文件的保護宏改變的話,所有使用如上形式包含這個文件的文件都要修改。有悖於模塊化的思想。
 
 
 
 
. #pragma warning指令
該指令允許有選擇性的修改編譯器的警告消息的行爲
指令格式如下:
#pragma warning( warning-specifier : warning-number-list [; warning-specifier : warning-number-list...]
#pragma warning( push[ ,n ] )
#pragma warning( pop )
主要用到的警告表示有如下幾個:
once:只顯示一次(警告/錯誤等)消息
default:
重置編譯器的警告行爲到默認狀態
1,2,3,4:
四個警告級別
disable:
禁止指定的警告信息
error:
將指定的警告信息作爲錯誤報告
如果大家對上面的解釋不是很理解,可以參考一下下面的例子及說明

#pragma warning( disable : 4507 34; once : 4385; error : 164 )
等價於
#pragma warning(disable:4507 34) //
不顯示450734號警告信息
#pragma warning(once:4385)        // 4385
號警告信息僅報告一次
#pragma warning(error:164)        //
164號警告信息作爲一個錯誤。
同時這個pragma warning 也支持如下格式
#pragma warning( push [ ,n ] )
#pragma warning( pop )
這裏n代表一個警告等級(1---4)
#pragma warning( push )
保存所有警告信息的現有的警告狀態。
#pragma warning( push, n)
保存所有警告信息的現有的警告狀態並且把全局警告等級設定爲n  
#pragma warning( pop )
向棧中彈出最後一個警告信息在入棧和出棧之間所作的一切改動取消。例如:
#pragma warning( push )
#pragma warning( disable : 4705 )
#pragma warning( disable : 4706 )
#pragma warning( disable : 4707 )
#pragma warning( pop )
在這段代碼的最後,重新保存所有的警告信息(包括470547064707)
在使用標準C++進行編程的時候經常會得到很多的警告信息,而這些警告信息都是不必要的提示,所以我們可以使用#pragma warning(disable:4786)來禁止該類型的警告在vc中使用ADO的時候也會得到不必要的警告信息,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pragma warning(disable:4146)來消除該類型的警告信息
. pragma comment(...)
該指令的格式爲: #pragma comment( "comment-type" [, commentstring] )
    
該指令將一個註釋記錄放入一個對象文件或可執行文件中,comment-type(註釋類型):可以指定爲五種預定義的標識符的其中一種
   
五種預定義的標識符爲:
     compiler:將編譯器的版本號和名稱放入目標文件中,本條註釋記錄將被編譯器忽略
                
如果你爲該記錄類型提供了commentstring參數,編譯器將會產生一個警告
                 
例如:#pragma comment( compiler )
     exestr:commentstring 參數放入目標文件中,在鏈接的時候這個字符串將被放入到可執行文件中,當操作系統加載可執行文件的時候,該參數字符串不會被加載到內存中.但是,該字符串可以被dumpbin之類的程序查找出並打印出來,你可以用這個標識符將版本號碼之類的信息嵌入到可       執行文件中!
     lib:這是一個非常常用的關鍵字,用來將一個庫文件鏈接到目標文件中常用的lib關鍵字,可以幫我們連入一個庫文件。
 
例如: #pragma comment(lib, "user32.lib")
該指令用來將user32.lib庫文件加入到本工程中

     linker:
將一個鏈接選項放入目標文件中,你可以使用這個指令來代替由命令行傳入的或者在開發環境中設置的鏈接選項,你可以指定/include選項來強制包含某個對象,例如:       #pragma comment(linker, "/include:__mySymbol")
               你可以在程序中設置下列鏈接選項
                          /DEFAULTLIB
                          /EXPORT
                          /INCLUDE
                          /MERGE
                         /SECTION

             
這些選項在這裏就不一一說明了,詳細信息請看msdn!
      user:將一般的註釋信息放入目標文件中commentstring參數包含註釋的文本信息,這個註釋記錄將被鏈接器忽略
     
例如:     #pragma comment( user, "Compiled on " __DATE__ " at " __TIME__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