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數式編程

函數式編程

函數式編程的特點

  • 把計算視爲函數而非指令;
  • 純函數式編程:不需要變量,沒有副作用,測試簡單;
  • 支持高階函數,代碼簡潔;

Python支持的函數式編程

  • 不是純函數式編程,允許有變量;
  • 支持高階函數,函數也可以作爲變量傳入;
  • 支持閉包,有了閉包就能返回函數;
  • 有限度的支持匿名函數;

高階函數

  • 變量可以指向函數:直接對這個變量調用相當於調用了這個函數;
  • 函數名其實就是指向函數的變量
>>> abs = len
>>> abs(-10)
>>> ERROR
>>> abs([1, 2, 3])

3
  • 高階函數:能接收函數做參數的函數
>>> def add(x, y, f) :
...     return f(x) + f(y)
...
>>> add(-5, 9, abs)
>>> 
14
  • Python中的map()函數

map()是Python內置的高階函數,它接收一個函數f和一個list,並通過把函數f依次作用在list的每個元素上,得到一個新的list並返回。例如,對於list[1, 2, 3, 4, 5, 6, 7, 8, 9],如果希望把list的每個元素都平方,就可以用map()函數:

def f(x) :
    return x * x
print map(f, [1, 2, 3, 4, 5, 6, 7, 8, 9])

輸出結果:

[1, 4, 9, 16, 25, 36, 49, 81]

注意:map()函數不改變原有的list,而是返回一個新的list。

例:假設用戶輸入的英文名字不規範,沒有按照首字母大寫,後續字母小寫的規則,利用map()函數,把一個list(包含若干不規範的英文名字)變成一個包含規範英文名字的list:

輸入

['adam', 'LISA', 'barT']

輸出:

['Adam', 'Lisa', 'Bart']
def format_name(s) :
    return (s[0].upper() + s[1 :].lower())
print map(format_name, ['adam', 'LISA', 'barT'])
  • Python中的reduce()函數

reduce()函數也是Python內置的一個高階函數。reduce()函數接收的參數和map()類似,一個函數f,一個list,但行爲和map()不同,reduce()傳入的函數f必須接收兩個參數,reduce()對list的每個元素反覆調用函數f,並返回最終結果值:

def f(x, y) :
    return x + y
print reduce(f, [1, 3, 4, 5, 9])
  • Python中的filter()函數

filter()函數是Python內置的另一個有用的高階函數,filter()函數接收一個函數f和一個list,這個函數f的作用是對每個元素進行判斷,返回True或False。filter()根據判斷結果自動過濾掉不符合條件的元素,返回由符合條件元素組成的新list。例如,要過濾出list[1, 4, 6, 7, 9, 12, 17]中的偶數:

def is_odd(x) :
    return x % 2 == 1
print filter(is_odd, [1, 4, 6, 7, 9, 12, 17])

輸出:

[1, 7, 9, 17]

例:用filter()過濾出1-100平方根是整數的數:

import math
def is_sqr(x) :
    if math.sqrt(x) - math.floor(math.sqrt(x)) == 0
        return x
print filter(is_sqr, range(1, 101))
  • Python中的自定義排序函數

Python內置的sorted()函數可對list進行排序:

>>> sorted([36, 5, 12, 9, 21])

[5, 9, 12, 21, 36]

但sorted()也是一個高階函數,它可以接收一個比較函數來實現自定義排序。比較函數的定義是:傳入兩個待比較的元素x, y,如果x應該排在y前面,返回-1;如果x應該排在y後面,返回1.如果x和y相等,返回0。因此,如果我們要實現倒序排序,只需要利用一個比較函數,配合sorted()即可:

def reverse_cmp(x, y) :
    if x > y
        return -1
    if x < y
        return 1
    else 
        return 0
sorted([36, 5, 12, 9, 21], reverse_cmp)

輸出:

[36, 21, 12, 9, 5]

sorted()也可以對字符串進行排序,字符串默認按照ASCII大小來比較:

>>> sorted(['bob', 'about', 'Zoo', 'Credit'])
>>> 
['Credit', 'Zoo', 'about', 'bob']

例:對字符串排序時,有時候忽略大小寫排序更符合習慣。請利用sorted()高階函數,實現忽略大小寫排序的算法。

輸入:

['bob', 'about', 'Zoo', 'Credit']

輸出:

['about', 'bob', 'Credit', 'Zoo']
def cmp_ignore_case(s1, s2) :
    if s1.lower() > s2.lower() :
        return 1
    if s1.lower() < s2.lower() :
        return -1
    else
        return 0
print sorted(['bob', 'about', 'Zoo', 'Credit'], cmp_ignore)
  • Python中返回函數

Python的函數不但可以返回int、str、list、dict等數據類型,還可以返回函數!
例如,定義一個函數 f(),我們讓它返回一個函數 g,可以這樣寫:

def f():
    print 'call f()...'
    # 定義函數g:
    def g():
        print 'call g()...'
    # 返回函數g:
    return g

仔細觀察上面的函數定義,我們在函數 f 內部又定義了一個函數 g。由於函數 g 也是一個對象,函數名 g 就是指向函數 g 的變量,所以,最外層函數 f 可以返回變量 g,也就是函數 g 本身。
調用函數 f,我們會得到 f 返回的一個函數:

>>> x = f()   # 調用f()
call f()...
>>> x   # 變量x是f()返回的函數:
<function g at 0x1037bf320>
>>> x()   # x指向函數,因此可以調用
call g()...   # 調用x()就是執行g()函數定義的代碼

請注意區分返回函數和返回值:

def myabs():
    return abs   # 返回函數
def myabs2(x):
    return abs(x)   # 返回函數調用的結果,返回值是一個數值

例:編寫一個函數calc_prod(lst),它接收一個list,返回一個函數,返回函數可以計算參數的乘積。

def calc_prod(list) :
    def lazy_prod() :
        def prod(x, y) :
            return x * y
        return reduce(prod, list)
    return lazy_prod
f = calc_prod([1, 2, 3, 4])
print f()
  • Python中的閉包

在函數內部定義的函數和外部定義的函數是一樣的,只是他們無法被外部訪問:

def g():
    print 'g()...'

def f():
    print 'f()...'
    return g

將 g 的定義移入函數 f 內部,防止其他代碼調用 g:

def f():
    print 'f()...'
    def g():
        print 'g()...'
    return g

但是,考察上一小節定義的 calc_sum 函數:

def calc_sum(lst):
    def lazy_sum():
        return sum(lst)
    return lazy_sum

注意: 發現沒法把 lazy_ sum 移到 calc_ sum 的外部,因爲它引用了 calc_sum 的參數 lst。像這種內層函數引用了外層函數的變量(參數也算變量),然後返回內層函數的情況,稱爲閉包(Closure)。閉包的特點是返回的函數還引用了外層函數的局部變量,所以,要正確使用閉包,就要確保引用的局部變量在函數返回後不能變。舉例如下:

# 希望一次返回3個函數,分別計算1x1,2x2,3x3:
def count():
    fs = []
    for i in range(1, 4):
        def f():
             return i*i
        fs.append(f)
    return fs

f1, f2, f3 = count()

你可能認爲調用f1(),f2()和f3()結果應該是1,4,9,但實際結果全部都是 9(請自己動手驗證)。原因就是當count()函數返回了3個函數時,這3個函數所引用的變量 i 的值已經變成了3。由於f1、f2、f3並沒有被調用,所以,此時他們並未計算 i*i,當 f1 被調用時:

>>> f1()
9     # 因爲f1現在才計算i*i,但現在i的值已經變爲3

因此,返回函數不要引用任何循環變量,或者後續會發生變化的變量。

def count() :
    fs = []
    for i in range(1, 4)
        def prod(j)
            def f()
                return j * j
            return prod
        r = f(i)
        fs.append(f(r))
    return fs
  • Python中的匿名函數

高階函數可以接收函數做參數,有些時候,我們不需要顯式地定義函數,直接傳入匿名函數更方便。在Python中,對匿名函數提供了有限支持。還是以map()函數爲例,計算 f(x)=x2 時,除了定義一個f(x)的函數外,還可以直接傳入匿名函數:

>>> map(lambda x: x * x, [1, 2, 3, 4, 5, 6, 7, 8, 9])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匿名函數 lambda x: x * x 實際上就是:

def f(x):
    return x * x

關鍵字lambda 表示匿名函數,冒號前面的 x 表示函數參數。
匿名函數有個限制,就是只能有一個表達式,不寫return,返回值就是該表達式的結果。
使用匿名函數,可以不必定義函數名,直接創建一個函數對象,很多時候可以簡化代碼:

>>> sorted([1, 3, 9, 5, 0], lambda x,y: -cmp(x,y))
[9, 5, 3, 1, 0]

返回函數的時候,也可以返回匿名函數:

>>> myabs = lambda x: -x if x < 0 else x 
>>> myabs(-1)
1
>>> myabs(1)
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