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1)----下載jmeter並運行一個簡單用例

轉載自:https://blog.linuxeye.com/335.html

1. 下載JMeter

官方網站下載最新版本:http://jmeter.apache.org/download_jmeter.cgi

WINDWOS下載ZIP版

LINUX下載TGZ版

2. 啓動JMeter

windows,在目錄apache-jmeter-2.9\bin 下可以見到一個jmeter.bat文件,雙擊此文件,即看到JMeter控制面板。

3. 運行預準備

現在來對LinuxEye進行壓力測試,壓力測試對象爲隨機的幾個網頁鏈接,這幾個鏈接是寫在一個文本文件中的,在壓力測試的時候會隨機讀取。
1) 建立一個線程組,如下圖


爲什麼要建立線程組?原因很簡單,因爲我們要模擬多個線程(用戶)來訪問LinuxEye
線程屬性部分中,線程數是啓動多少個線程,我這裏填寫的是10,Ramp-Up Period (in seconds)表示啓動所有線程數用多少時間,單位是秒,比如如果填寫10,那麼10/10=1表示每隔1秒鐘增加一個線程來請求網站。
循環次數:60個線程運行完畢算是一次,循環次數就是這樣的一個請求過程運行多少次,我這裏測試就填寫的是2.
每次修改一個設置後,別忘記了保存一下。

2) 設置請求服務器、壓力鏈接等信息
右鍵點擊我們剛創建的線程組,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添加->Sampler->Http請求,彈出如下圖界面,路徑可以不填:


2) 查看運行結果

鼠標右鍵點擊線程組,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添加->監聽器->用表格查詢結果,如下圖:


4. 運行

當然,在運行前,請把所有修改都保存好
運行後的結果表格如下:


各屬性如下:
Sample:每個請求的序號
Start Time:每個請求開始時間
Thread Name:每個線程的名稱
Label:Http請求名稱
Sample Time:每個請求所花時間,單位毫秒
Status:請求狀態,如果爲勾則表示成功,如果爲叉表示失敗。
Bytes:請求的字節數
如果Status爲叉,那很顯然請求是失敗了,但如果是勾,也並不能認爲請求就一定完全成功了,因爲還得看Bytes的字節數是否是所請求網頁的正常大小值,如果不是則說明發生了丟包現象,也不是完全成功。

在下面還有幾個參數
樣本數目:也就是上面所說的請求個數,成功的情況下等於你設定的併發數目乘以循環次數。
平均:每個線程請求的平均時間
最新樣本:表示服務器響應最後一個請求的時間
偏離:服務器響應時間變化、離散程度測量值的大小,或者,換句話說,就是數據的分佈(這個我不是很理解)。

術語:
1、線程組:測試裏每個任務都要線程去處理,所有我們後來的任務必須在線程組下面創建。可以在“Test Plan(鼠標右擊) -> 添加  ->Threads(Users) -> 線程組”來建立它,然後在線程組面板裏有幾個輸入欄:線程數、Ramp-Up Period(in seconds)、循環次數,其中Ramp-Up Period(in seconds)表示在這時間內創建完所有的線程。如有8個線程,Ramp-Up = 200秒,那麼線程的啓動時間間隔爲200/8=25秒,這樣的好處是:一開始不會對服務器有太大的負載。
2、取樣器(Sampler):可以認爲所有的測試任務都由取樣器承擔,有很多種,如:HTTP請求。
3、斷言:對取樣器返回的請求結果給出判斷是否正確。
4、monitor:它的功能是對取樣器的請求結果顯示、統計一些數據(吞吐量、KB/S……)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