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如何做好產品經理

我剛纔來的時候,會議主辦方跟我講,今天來交流的很多人是設計師、產品經理,據說還有 50 位公司的高管,我今天希望跟大家有一個交流,對很多公司高管來講,我其實有一個建議,過去這種公司分工特別明確,做一個產品好像變成一個生產線,有人負責策劃,稱爲產品經理,有人負責項目實施,稱爲項目經理,還有專門做 UE,我後來沒搞清 UX 和 UE 怎麼區分,曾經有一個大公司跟我講半天,UX 是用戶體驗,UE 做 UED,分的非常細,我聽了半天,這兩個角色至少從我的從業生涯來說,我覺得很難區分,最後可能還有負責做研發的人,負責拿到產品規劃,用代碼堆出來。

今天在座更多是設計師,我也非常反對在一個公司裏,很多人把設計師貫一個美工,說設計師產品做好了,你給我美化一下,潤色一下,調一下顏色,看一下像素,設計師本身應該成爲產品經理。


zhouhongyi 周鴻禕

  我有幾個個人的心得,不是因爲我有多麼成功,而是因爲我曾經是最大的失敗者,我在用戶體驗上犯了非常巨大的錯誤,甚至被別人罵得狗血噴頭,大家看到我有投資和參與做的成功產品,那是因爲你們沒有看到背後還有很多不成功的功能,不成功的產品,沒有被大家所關注和記得。所以正是有很多經驗教訓,我總結出幾個簡單的心得,就是幾個“心”字:

一是說起來最簡單,就是用心。

很多人笑了,我們做事不用心嗎?很多人原來在公司裏只是一顆螺絲釘,很多時候做產品,真是爲自己在做,還是覺得在執行老闆旨意,還是執行上級的命令,真的在用心嗎?

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看得太小,只看把自己看成一個打工的,你是這樣的層次和胸懷,你不可能成爲一個真正能做好產品的產品經理,所以我希望如果各位聽了我的心得,回去在公司上班的時候,也不用管公司是不是你自己的,你拿出一點創業精神。很多人講我又不是創業者,我幹嗎要創業精神,難道非要你自己辦公司才能把一個產品做好嗎?其實在別人的平臺上花着老闆的錢,花着公司資源,做不成是公司交學費,如果我們都不能把自己充分調動起來,想把一個產品做到極致,讓這個產品在市場獲得成功,給自己積累,無論是聲望,無論是積累人脈關係,更多的是積累經驗教訓。難道你今天從公司出去拿一筆錢,自己再做一個公司,你真的覺得你做產品的能力就有所提升嗎?我跟產品經理講,你心裏要有一個大我,要對這個產品負責任,要把這個產品看成你自己的產品,我認爲每個人都是有潛力的,我經常給員工舉一個例子,很多員工,很多產品經理做產品,能挑出很多問題,但是他也盡到了他工作職責,僅僅靠盡到工作職責很難成爲優秀產品經理。

在座諸位,我知道北京買房很難,當然來 360 有點機會,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做公司這麼多年裏,看到很多同事好不容易買一個小房子,然後裝修,他們都成了裝修專家,瓷磚專家,馬桶專家,爲什麼呢?因爲這是他的房子,他每天花很多時間在網上搜索,每天到建材城和賣建材的人鬥智,只要拿出裝修自己家的精神,一個外行能夠成爲瓷磚專家、浴缸專家,沒有理由不成爲一個產品專家。很多人問我,我先講一個大家覺得特虛的用心,即便大家覺得我在產品上有一些心得,實話說每次做一個新的產品,我也不是拿出幾個錦囊,也不能在那三分鐘有靈感,我也花很多時間看同行的東西,去論壇看用戶評論,花很長時間用這個產品,每個產品都是要嘔心瀝血,有時候感覺做一個產品像一個媽媽十月懷胎生一個孩子,就算你成功養育了三個孩子,第四個孩子不用十個月,三個月就生出來,可能嗎?還是要經歷十個月的痛苦的孕育過程,我覺得用心,對自己負責任,對自己做的產品負責任,是一個產品經理的基本前提。

儘管你在公司的頭銜不高,職位不高,產品經理是最委屈的,因爲他頭銜最低,經常要協調很多人,要忍受技術部門的白眼,要忍受公司不同高管不同方面給他近乎矛盾的要求,甚至有時候不得不忍受一些所謂白癡領導給他的指令,而且很多時候還要協調公司內部不同的部門,包括市場、傳播。但是我認爲產品經理就是總經理,就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個總經理,就要通過人微言輕,但是你要敢於說話,要能夠表達自己的意願,敢於對一些意見說不,要能夠鼓起勇氣去推動很多事情的進展,哪怕非常難。

所以一個人如果在公司裏歷經很多波折扯皮,最後能夠把一個產品往前推動,並不意味着一定要貫一個頭銜,我認爲產品經理就是總經理,能夠這麼做一回,恭喜你,有一天你去創業,發現美國那些創業公司,其實根本沒有產品經理這個頭銜,主程序員就是產品經理。換句話說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如果有一天想創業,想擁有自己的生意,想擁有自己的事業,如果不能夠成爲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坦率的說很難,成爲產品經理是一個最重要的前提。

二是將心比心

我剛纔講完了一個大我,比較自我,敢於承擔責任,將心比心講的是小我、忘我、無我,我們做產品無論有多麼好的技術賣給用戶,有多麼好的設計感覺給用戶很酷的設計,其實都要把握一個理論,所有用戶體驗,什麼叫用戶體驗,爲什麼不叫產品經理體驗,不叫老闆用戶體驗,因爲所有體驗從用戶角度出發,從用戶來看產品,你覺得好的產品用戶不一定買,用戶選擇一個產品理由跟行業專家選擇一個產品的理由,有的時候是大相徑庭。用戶選擇一個產品,有時候非常簡單,如何學會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思考,我覺得對很多人來說,說起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是實際上很難做到。因爲每個人不管成不成功,隨着自己經驗的增加、閱歷的提升,每個人講的最多的是什麼?是我認爲,我以爲,我覺得,我們自我太多了,很多時候做產品,是給自己做。

我們很多時候討論產品的時候,在激烈爭論不下的時候,爭論雙方可能沒有站在用戶角度,都是激烈的認爲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如何能夠讓自己將心比心,這個心理學上有很多這種詞,叫同理心,從用戶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這對很多人來說不是能力問題,也是一個心態問題。原來我有一句話,我教育公司裏的很多人,像小白用戶一樣去思考,思考完了得出結論,像專家一樣採取行動。很多人顛倒過來了,像專家一樣思考,像白癡一樣採取行動。

最近微信產品的負責人張小龍的觀點,他的觀點,跟我幾年前說的觀點是不謀而合的,三年前我在主導這個話題,大道理是一樣的,進入白癡狀態或者進入傻瓜模式,你們每個人有沒有一個按紐,能夠快速的進入傻瓜模式,我在公司裏很多時候討論產品,我對產品經理一個挑戰,也是因爲我能夠這麼多年被用戶罵得多,經常到第一線看用戶的帖子,在微博做用戶的客服,這不是爲了作秀,爲了保持真正掌握用戶的想法,我最喜歡的雜誌不是行業高端雜誌,類似電腦迷、電腦愛好者、電腦軟件,在地攤上賣的中低用戶的普及雜誌,上面有很可笑的文章,這麼簡單的功能早就用了,爲什麼寫一篇文章教育用戶,那是用戶真的不知道怎麼用。

通過不斷的歷練,我自己養成一種心得,我的手下做出一個軟件,給我用的時候,我好歹也是一個程序員出身,也幹了這麼多年技術和產品,一個功能多動兩下鼠標找到了,能難得住我嗎?或者說一個按紐文字寫的很晦澀,我看一遍,我稍微動腦筋一想就想明白了,但是我腦子裏有第二個白癡的我起作用了,如果我看什麼東西能夠不加思索的去用,我就覺得這個產品很順暢,但是突然我怔了一下,大家不要笑我,有的時候我親手設計的產品,設計完了,我用的時候,我就精神分裂了,一個周鴻禕設計的,但是另外一個白癡周鴻禕開始用,用一下怎麼就覺得彆扭,這幾個文字看一下,我就進入了小白狀態,我怎麼看不懂這幾個字什麼意思呢,我馬上會告訴產品經理,這個體驗有問題。

我做產品,至少有一半的靈感從用戶那來的,不是說用戶會具體告訴你一個產品應該怎麼做,這可不能直接問用戶,用戶具體需求,一個個案需求不能聽,那樣會被用戶牽着鼻子走,用戶需求同理性,把自己置於用戶情景中,用戶爲什麼會這麼想,用戶爲什麼會這麼來抱怨,這個抱怨的根源是什麼,就會發現,你想得再好的產品,這裏都會有很多問題,自己自覺不自覺,做着做着按照自己想法做,從用戶出發的思維模式,不斷的在內心有天人交戰,不斷自我挑戰,使用戶體驗能找到最好的感覺。

我一直強調用戶體驗,所有的體驗都是要從用戶出發,作爲我們行業專家,特別是各位最容易犯的一個錯,是因爲你在行業裏混久了,經常參加行業高端論壇,結果同行討論問題,往往同行加強,你講一個道理,同行一定是認同,你做一個產品,同行一定覺得很認同。但是在中國,往往一個高端人羣都很認同的產品,有的時候在中國大量的中低端人羣,我們經常說的小白用戶,往往覺得很難認同,在中國互聯網經常有一個巨大的鴻溝,在高端用戶和真正的主流用戶,誰能夠跨越這個鴻溝,就是誰能夠從用戶角度出發。

三是處處留心

很多人覺得在公司工作的時候,在開產品討論會的時候才叫改善用戶體驗,下了班或者沒事的時候,這事跟我沒關係了,這種人很難成爲優秀的產品經理。產品體驗無處不在,任何事情都是產品體驗。比如新進到一個酒店,比如坐航空公司的飛機,整個登機過程,機場安檢的流程,最糟糕的用戶體驗,如果不幸摔傷了腿,拄着柺杖去醫院,當然很多現代化的醫院改善了,但是傳統醫院的流程,永遠不知道先到哪兒劃價,然後再去交費、拍片子,讓你樓上樓下跑很多來回,包括著名的笑話在北京西直門的橋上,所有司機都會覺得走入了叢林一樣會迷路。如果去過美國,美國的路牌和中國的路牌,中國的路牌總是等你看清楚以後,恭喜你已經上錯的道路或者你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出口,但是美國路牌在你離還有一定距離的時候會提醒你。

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無處不在,如果能夠處處留心,把自己當成一個抱怨的用戶,但是把它再上升一個層次,抱怨完了之後,想想爲什麼會抱怨,這個東西怎麼改善,從而看成一個頭腦體操,如果我是這個道路設計師,如果我來設計醫院,如果我來設計搖控器,大家用的手機、車鑰匙,會發現這裏面有太多的體驗做得很糟糕的東西,但是你來思考的過程,我覺得就是一個提升自己對體驗的感覺。

行業專家容易有行業誤區,因爲在這個行業裏太熟悉了,審美疲勞了,已經形成慣性思維,有時候做一個小白用戶,沒有耐心,很暴躁,想想餐館吃飯,在菜裏發現蒼蠅,各位怎麼感覺,當時就跳起來,恨不得馬上跳起來,在你的行業裏,用戶用你的產品出錯了,你會很不以爲然,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事,不就程序出錯了嗎,你再重裝一遍不就得了嘛。

大家買車的時候,你對車不瞭解,就會聽着推銷員天花亂墜,你可能就不關心這個車的某個螺絲是什麼做的,可是到自己產品的時候,你巴不得把你的技術細節都展現給用戶,也不管用戶懂不懂。很多人買家電,真正懂家電的技術嗎?很多人因爲家電長得好看,或者現場推銷員一頓天花亂墜忽悠了,把彩電買回家,買了很多功能回家,回家自己最能用的還是音量鍵、開關鍵和頻道鍵,搖控器上大部分鍵都摸過嗎?電視機一定有看照片的功能,你是否把 SD 卡往裏插了呢,你如果插了一次,就會知道這個功能不是給人設計的。

我有時候會說,很多功能做得像找抽型功能,說你沒做吧,你做了,這功能都有,功能都能完成任務,說你做了吧,用戶用起來很難用,但是在你自己的領域裏,產品都是你做的,你知道細節,你知道流程,你絕對不會罵,你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做得多好,用戶不會用,我們研究出一本書 21 天學會使用什麼,我們沒準公司靠辦培訓還能再產生一個產業,今天修手機比賣手機賺錢,這個笑話都知道。

爲什麼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熟悉的領域處處留心,這是發現用戶感受,培養同理心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僅是在上班那幾個小時,或者開會那幾十分鐘裏,能讓自己無處不在的處在一種小白用戶的模式,能讓自己在不斷的生活中發現體驗不好的地方,有人在微博抱怨,射燈不好,這個細節真的留心,處處留心皆體驗。過去一個好的詩人,不是天天在屋裏看唐詩三百首照着抄就能寫出偉大的詩篇,他有赤子之心,有胸懷,到處採風,遊歷名山大川,和朋友喝酒,像李白一樣,纔能有這種靈感,很多產品的靈感來自於在產品之外。據說蘋果設計師來蘋果之前,設計最酷的產品是馬桶,很多人覺得很奇怪,怎麼設計蘋果的人是一個設計馬桶的人,你們不覺得在白色上有共同的靈感嗎?

四是沒心沒肺

就是臉皮要厚,不要怕人罵,最好的產品不是完美的,是優美的,是優雅的,能解決用戶問題,但是一定不完美,蘋果的產品還是有很多缺點,但是有一點或者幾點能夠對你進行強大的誘惑和感動,這就夠了。所以沒有缺點的產品不存在,很多設計師做事要求完美,我做產品要求做到極致,而不是完美,完美不可能,要有這種開放的胸懷,能夠聽到別人罵。甚至競爭對手僱水軍來罵我,雖然再難聽,我會咬着牙跟團隊說說想想產品有什麼改進的,讓他罵不出。很多設計師出身的產品經理,設計出身,有一顆敏感的心,被老闆一批評就蔫了,被同行一挑戰,就說我不跟你討論了,你不懂。

我覺得做一個好的產品經理,要對產品的結果負責,心要粗糙一點,要遲鈍一點,不要管別人怎麼說,要能夠經受這種失敗,因爲好的產品,是經過不斷的失敗,不斷的打磨,好的體驗絕對不是一次到位,你是要不斷的一點一滴的去改進,只是很多產品的成功,當你們今天去談論蘋果的時候,談論成功公司的產品時候,一定不要看今天的成功去模仿,一定看他剛起步的時候多麼粗糙的原型,讀讀喬布斯傳,看看蘋果的真實歷史,第一代 iPod 很多是粗糙,第一代蘋果手機跟摩托合作不成功的例子。今天 Facebook 這麼成功,很多人舉它做例子,這麼美麗的產品,很多人都在抄他的表現,Facebook 第一版是什麼樣子,第一版就這麼漂亮嗎,第一版有很高明的設計師嗎?其實不是,我相信它的第一版,就是爲了哈佛女生和哈佛男生做的都是,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讓大家上傳照片分享照片的一個簡單應用。

所以每一個產品最後能成功,都不是一招制敵,更不是一炮而紅,而是至少經過三年五年不間斷的打磨、不間斷失敗、不間斷的嘗試,沒有堅韌不拔的心態產品經理很難做出來,做產品某種角度來說,是做藝術品,但是某種角度來說,因爲藝術品可以給少數人看,甚至藝術品可以孤芳自賞,但是最終的產品成功還是要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它再是藝術品,還是要獲得大衆的認同,不得不去做很多跟大衆溝通,跟市場抗爭,跟競爭對手做競爭,原來很多設計師認爲自己很不懈幹這個事,不得不忍受來自市場各種用戶建議、正常的反饋,甚至包括惡毒的攻擊。所以沒有一顆粗糙的心,有時候我也覺得自己沒心沒肺的,別人罵我多了,剛開始有感觸,後來看多了就習慣了。

所以有這樣幾個心就具備了產品經理的基本素質:用心、將心比心、處處留心、沒心沒肺。

五點用戶體驗

我還預備了第二部分的問題,我的時間可長可短。關於將心比心我稍微補充一點,今天來的有沒有技術人員,我認爲技術人員出身的產品經理也是非常有潛力的,因爲他懂技術,跟技術人員能更好的挑選技術方案,我看到很多技術人員在做產品中犯的一個錯誤,太多的要把自己的技術展現給用戶,把技術先進的概念給用戶,這就是忘了從用戶角度出發,用戶到今天,特別是體驗時代,什麼叫體驗時代?在電腦還是即刻時代的時候,電腦越複雜越好,能夠輸入複雜的指令,但是當一個產業,比如今天蘋果都成了街機,電腦已經成了標配情況下,電腦從專家時代進入到大衆時代,這時候體驗就變得更加重要,用戶甚至都不知道蘋果用了什麼 CPU,很多拿蘋果的白富美、高富帥不知道蘋果是四核還是雙核,只覺得用的很爽。每個用谷歌的人,只看到谷歌簡單搜索框,誰知道谷歌背後是什麼樣的服務器模型,谷歌用了第幾代搜索引擎技術。很多技術人員做的產品,標榜說這是第四代技術,我也不知道第四代用戶能不能理解,很多時候過於自己出發,我們就犯了一個教育用戶的錯誤,我的觀點是用戶不可教育的,用戶習慣是你需要觀察適應的。要適應用戶的習慣,最可怕的是糾正用戶養成多年的習慣,這幾乎不可能的。從用戶出發,將心比心,是下面如何用戶體驗幾個觀點的一個基礎。

用戶體驗有五點:

一是用戶體驗的核心,我們都是設計師,是不是設計?很遺憾,第一核心的不是設計,用戶體驗最基礎的是用戶需求,如果脫離了用戶需求,一個設計再漂亮的產品,是無法和用戶共鳴,我在外國轉了一圈,很多大學生創意團隊做的很多東西,我舉個例子,在過去兩年一個曾經很熱的概念 LBS,還有一個概念叫 O2O,大家看到什麼成功的產品了嗎?沒有,很簡單,用戶選擇一個產品,你們做一個小白用戶去一個飯館吃飯或者決定買一個電視,設計師可能因爲設計好看買回家,絕大多數小白用戶問一個簡單問題,我用這個產品解決什麼問題,這個產品給我什麼價值,說人話就是有啥用,如果這個問題不能解決,用戶不會想跟你談,但是有太多的用戶體驗忽略了這個產品,而是說最近有一個 O2O 的概念,所以基於 O2O 做了一個設計,或者說最近想了一個需求,我們做了一個什麼產品。

我在外面看了幾個這樣的產品,我第一反應不是看界面,我是看描述,用戶在什麼場景下來用,這是用戶體驗最重要的,大家所謂的用戶調研、用戶分析、用戶訪談,都不是用戶上來看你的界面,而是上來想用戶什麼場景下才會用,這裏很多產品經理的弱點,用戶場景是經不住推敲的,用戶根本沒有這種需求,這種需求是他想象出來的,我跟很多產品經理講,你的產品第一版界面可以不漂亮,設計上可以有瑕疵,功能可以很簡陋,這些都不成爲用戶拒絕產品的理由,用戶拒絕產品的唯一理由是跟你無法共鳴,看了半天不知道這玩意兒有什麼用。

比如今天騰訊的產品已經做得很漂亮,第一版的產品很簡陋,功能少很多,確實解決了一箇中國當時年輕人缺乏溝通工具,360今天的功能也做的極其龐大,甚至有點龐雜,產品也很多,但是 360 第一版功能極其簡陋,跟任何殺毒軟件沒有辦法比,功能也極其簡單,能力也很薄弱,甚至一個流氓軟件都能把它給卸掉,連基本自我保護能力都沒有,但是當時能夠起來,不是做得有多好,是當時有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2006年流氓軟件在禍害中國,幾乎 99% 的互聯網公司,無論大小,無論中外,都集體在做流氓軟件,而且沒有人管這個事情,所以它能殺流氓軟件,就能夠解決用戶的痛,我認爲最好的產品是能解決用戶的痛,這個痛越大這個產品就受到用戶歡迎,受到用戶歡迎,又有用戶,有用戶能成長,就有機會去改善。

大家奉爲設計大師的喬布斯,他剛回蘋果的時候,不是今天這麼牛,他 1997 年回蘋果了,最先做的幾個彩殼電腦,得的工業大獎,問題是改變了蘋果嗎?沒有,因爲沒有真正達到用戶的需求,爲什麼後來 iPod 打入了需求,iPod 真的是一個藍海市場嗎?錯,是一個新發明的需求嗎?根本不是,聽音樂是每一個人的基本需求,所有在美國的官司,當時都反映了美國大學生都要在網上下載歌曲聽歌的需求,iPod 順應了這個需求,沒有這個需求去空談 iPod 觸摸、外形白色漂亮,這都是空洞的東西。我反覆強調,當你們決定參與策劃做一個產品的時候,第一步想到的不是配色,不是外形,是用戶到底有沒有這樣的需求,如果弱需求,這個產品將來推廣起來非常難,如果是強需求,是用戶攔不住的需求,這個需求就會很大的成功。

舉三個例子,比如最火的微信,一個競爭產品曾經做了一個設計上很酷的東西塗鴉,把一種心情發給別人,並沒有用戶角度出發,每個用戶都是專業設計人員,每個用戶每天花很多時間塗鴉嗎,可能真的不去講一句話,當時不太懂用戶心理,從這個產品上從來不在網上泡妞,也不用類似的產品,我一點用戶的感覺都沒有,微信搖一搖,男生能搖出妹子,女生能搖出自己的魅力感覺,這個產品是微信中一個強需求,成爲一個爆炸點。網上有很多人用盜版的 QVOD,有人重新打包之後,裝一些病毒和木馬的播放器,來播放愛情動作片,這個 360 彈出提示,不能播這個東西,有病毒,他們聽 360 的嗎?沒有,把 360 關掉,如果 360 再彈,就把 360 徹底的卸掉,看完了之後再把 360 裝上,這種需求叫強需求。

但是我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最近微信談二維碼,二維碼是強需求嗎,手機裏沒有裝二維碼的應用似乎也不影響,爲什麼在微信之前所有做二維碼的公司都不太成功,因爲是弱需求,裝二維碼幹什麼,很方便,到處都掃,哪有啊,跟商家談,商家說二維碼可以試一試,但是你有用戶嗎,又沒有用戶,就變成了一個死結。今天微信加二維碼應用,微信做二維碼成功了,說明二維碼是好東西,錯,你裝微信是因爲有二維碼,不是,你裝微信,它有朋友圈,能交友,我非常尊重微信這個產品,我一直作爲產品成功的範例,在我們內部進行反思和學習。

有了一個強需求之後,在 2 億用戶基礎之上,加上一個二維碼的應用,大家自然延展使用了,但是很多創業公司,沒有仔細分析用戶需求,只是看到別人做二維碼,我也做,殊不知別人做就能成功,別人有 2 億的基礎,你做不成功,因爲你沒有強大的需求。最近唱吧爲什麼火?是說明中國人對音樂的追求到達一個新境界嗎?如果真的這麼想就錯了,仔細分析一下,唱吧還是強需求,大家不要笑,很多成功的產品,是強需求,所以會有用戶,有用戶,用戶不斷的提要求,不斷的持續改進體驗,體驗越改進越好,最後就成功了,最後成功的時候,中國企業家宣傳的時候,不會像我這樣講真話了,就會說當年我多麼高瞻遠矚,用戶的交互多麼漂亮,我們投入了巨大的力量,我們用戶體驗、用戶交互多麼好,最後我們獲得了成功。可能各位聽了這種分享之後,回去玩命的打造界面,調整顏色,最後產品還是不成功,爲什麼?因爲我們沒有抓到用戶本質的東西需求,所有離開了用戶需求的用戶體驗改進都是耍流氓。

看到外面一些產品談 O2O 的概念,我再強調概念害死人,在公司內部討論產品的時候,如果 CEO 也談概念,這個公司就垮了,如果產品經理談概念,這個公司就更要完蛋了,因爲概念是正確的廢話,誰能夠解釋 O2O、B2C,這種概念在互聯網這麼多年,全部都是馬後炮的總結,概念離用戶很遠,用戶不會因爲叫 ios 纔來用,用戶最早上 Facebook 是因爲能泡妞。所以忘掉那些概念,而是去觀察用戶。

什麼叫形成體驗?體驗一定要超出預期的才叫體驗,如果做的跟別人產品一樣,但是功能不叫體驗,很多人在抄襲別人產品的時候,經常說某某公司做了什麼功能,老闆說照着做一個,但是想沒想過,如果做的一樣是沒有機會的,如果用戶用完了,感覺及格良好,用戶不會形成真正的體驗。什麼的體驗像拿一個針刺一下,或者踢一腳,感覺被針紮了一下,它會形成一種口碑,這種超出預期的東西,是不是很大?不說產品了,很多人模仿微信搖一搖,我問過產品經理,他說最大體驗的是什麼?有的人說在酒店裏用微信搖一搖能搖出幾十個,用某些產品搖一搖,十公里之內都搖不出一個,哪一個超出預期,你就跟別人說兄弟用這個,它就能超出預期。

我原來寫微博,我推薦大家看一本書,我在微博裏說叫《商業秀》,副標題是所有的行業都是娛樂業,因爲娛樂業是最靠體驗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賣一瓶水,你喝了你有體驗,反正能解渴,不超出體驗,好歹有一個東西,但是花 70 元看一場電影,在拉斯維加斯看一場秀,得到了什麼,什麼都沒買到,買到的是一個標準體驗,所有電影、所有秀能不能成功,在於能不能給你一個巨大的情感衝擊。

在拉斯維加斯有一個酒店,客人已經離店,在他走出酒店的時候,門童會塞上幾瓶冰凍的礦泉水,這個酒店都是免費給水的,都是自己罐裝的,成本幾乎爲零。但是這兩瓶水給客人的感覺是無微不至的關懷和超出預期,我已經結過賬了。住酒店,即便大家覺得我比大家有點錢,我住酒店我也很緊張,我也不敢動東西,到了酒店,到處放着水,這個水一打開,這瓶水是免費的,那瓶是消費的,消費還特昂貴,我把它喝完了,我到樓下超時買一瓶可樂給它倒進去,這就是正常的體驗。但是在我離店的時候,能夠給你送水,這就叫超出體驗。或者房間裏兩瓶免費的水喝完了,能及時補上更多的礦泉水也叫體驗,所以超出體驗,不要給用戶一萬塊錢,也是你要想用戶的期望和用戶的滿意度。

再舉一個例子海底撈,真正吸引很多人去,是因爲給大家提供的食材都是金枝玉葉嗎?不是,海底撈吃的東西跟其他飯館差不多,爲什麼大家去海底撈?服務好。這個服務好好在哪裏?只不過做了一些同行沒有做的事情,給你擦眼鏡,給你擦鞋,飯前免費磕瓜子,飯後免費吃西瓜,能舉出很多例子,你沒有女朋友,走的時候帶一個服務員走?網上有很多營銷的例子,如果你做的體驗能夠超出用戶,就能形成口碑。360做了一個開機小助手,變成了一個流行的範式,恭喜你,你的工資超越了中國1% 的人,所以本月你要繼續努力,恭喜你,你的起牀時間擊敗了寢室裏其他三個同學,還有同學起牀失敗,正在重啓。

想超出用戶的預期,才能形成體驗,不一件很難的事。還有一點,體驗一定是用戶可以感知的,我們太多的誤區是我們做了體驗是我們自說自話,舉個例子,360做了一個小功能,雖然有人不喜歡,但是絕大多數用戶感覺很好,因爲我們就在想,怎麼告訴用戶電腦裏狀況不太好,因爲用戶的電腦不是 1 跟0,不是很好,沒有問題,要不就是有病毒有木馬,有很多是灰色的狀態,有很多專業的文字告訴用戶,用戶還很有耐心,看微博只看 140 字的情況下,看文章都看標題,用戶哪有時間看專業的描述呢?好在我們發現中國用戶,從小受應試教育長大,我們都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雖然痛恨應試,但是我們都渴望得分,我們都知道不及格不好,都希望得一百分,絕對不能得 99,要不然被其他小朋友嘲笑,所以我們就給大家定了一個體檢的分數,很多人一看體檢分數很憤怒,怎麼才得 60 分、70分,我要優化,一優化,我們就自動掃描解決很多問題。用戶不能感知,但是你要創造感知。

同樣,蘋果裏面很多動作,iPad 翻屏的時候,不是一個簡單的勻速運動,是一個加速變速運動,到邊的時候,甚至會有一個反彈,爲什麼蘋果會做得這麼細緻?我們做一個產品,360安全桌面,在 PC 上試圖模仿蘋果的 iPad 的體驗,我們第一版做的是一切換把畫面切換回來,做完了之後,怎麼跟蘋果的感覺山寨味很濃,一點感覺都沒有,我們找到一個研究蘋果的專家,仔細給我們上了一課,我們才發現,真的蘋果裏有一個加速的函數,有一個運動的模型,蘋果爲什麼要下工夫?讓他的體驗可以被你感知。

講兩個負面的例子,有一年一個運營商推 CDMA 手機,找了很多賣點,最早說叫綠色無輻射或者輻射少,這個賣點好不好?很多人一定說好,綠色是主旋律,手機有輻射,打多了得腦癌,爲什麼這個賣點沒有成功呢?是因爲各位同學你對一個手機的輻射感受,你能感覺到嗎?你拿一個 CDMA 手機打電話,能知道輻射大輻射小,其實你是沒有感知,在非用戶體驗的時代,很多產品熱中熱衷於找賣點,主要策劃賣點,就是忽悠用戶的,賣點怎麼傳播呢?賣點通過廣告教育用戶,通過在賣場一對一忽悠用戶灌輸,把用戶忽悠到手,用戶交了錢,拿回家了。賣電視的,還在搞賣點,智能電視有九大功能,可以幹十個事,但是回到家一個都不用,有體驗嗎?用戶不用的東西,沒有體驗。

雖然靠強大的廣告,忽悠賣點的做法,在一些行業還是會存在,這個時代會逐漸過去,有了互聯網用戶不再是被動的弱者,可以獲得更多體驗的交流。一定要讓用戶能夠感受到的東西才叫賣點。當你在家裏策劃賣點的時候,它是真的嗎,它是事實嗎,它是不是用戶能夠感知到的東西,後來那家運營商又找到一個賣點,可以防竊聽,安全保密,各位你們的電話被別人竊聽了嗎?大家會講,我是什麼人,別人怎麼會竊聽我的電話,就算竊聽了,無所謂,我的電話沒有什麼反黨反社會的內容,你覺得竊聽是用戶被感知的點嗎?就算你的電話被竊聽,你也不知道,他們也不能被證明用了這個不能被竊聽了,所以這個賣點依然失敗了。

我們也有過失敗的教訓,曾經有用戶,我估計陳冠希逆名提要求,我們需要一個密盤,我放在密盤的那些圖片都需要加密,我們就做了一個功能叫 360 密盤,最後就找到了幾萬用戶,這幾萬用戶確實很忠實,我猜他們的密盤上一定有很多愛情動作片,一定有很多類似李宗瑞,他們確實有這種需求,但是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這是一個僞需求,用戶用完了沒有感知的需求。要做用戶可以感受,而且可以強烈感知和認同的需求。

最後再補充兩點,用戶體驗,我也沒有特別系統的總結,說起來有很多點,最後再總結三點。

一是體驗都在細節,做體驗要關注細節。

這個例子不再多講,喬布斯的傳記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已經到達了變態的程度,喬布斯有一天給谷歌高管打電話,在蘋果 ios 有一個谷歌地圖圖標,放大多少倍之後,第三行一個像素顏色不對,他認爲這影響了 ios 的美觀,這是對細節的一種堅持。這個例子當然極端,但是很多用戶體驗往往會毀在細節上,也往往成在細節上,爲什麼這麼講?當你跟同行競爭的時候,大的功能方面大家不會差的太多,其實用戶感知的東西,往往是細節,這時候就需要你們發揮設計師的敏感心去感受這種細節的內容。海底撈提供的涮牛肉都是日本神戶的A級牛肉嗎?好像不是,磕瓜子、擦皮鞋、帶小孩是不是細節。

比如兩個負面細節例子,如果坐中國航空公司的航班,我不知道他們爲什麼,很多航空公司都說虧損,大談長遠策略,沒有人關注座椅的距離,很多公司的經濟艙,稍微胖一點塞在裏面很痛苦,這種細節沒人管,最後不得不坐頭等艙,伙食跟三十塊錢一份盒飯是一個水平,多加三十塊錢可以讓你吃的很好,在飛機上本來沒有期望,如果吃的很好,就超出預期,對這家航空公司有好的期望或者有好的體驗,但是給你的食品讓你覺得很糟。有很多人來北京參加這個會,可能住在一些酒店,有些酒店真的很貴,倒是經濟型酒店提供免費上網,很多酒店四五千一晚上,消費者的心裏很奇怪,他覺得你是大客戶,都不在乎花五千住一個套間,爲什麼吝嗇兩百塊錢上一個晚上網呢,可是我每次住在酒店裏,我一發現上網不免費,要給一百塊錢,就特心疼,我也不知道我的心疼哪來的,你們想是不是這個道理。請朋友吃飯,十個人一桌,可能吃一千,對不起一包餐飲紙兩塊錢,就會感受非常不好,這就是很奇怪,不是用邏輯來做解釋,是一種消費的心理,也是用戶的心理。很多企業不關注這種細節,最後就失去了用戶。最可惡的是住酒店的時候,我後來自帶無線的 WIFI,如果留心觀察,很多時候細節在別人注意不到的地方,你如果能夠找到與衆不同的力量,你就能夠創造出來我前面說的一種超出預期,如果在產品的大面方面,別人都做了很多年,基本做到了無懈可擊,你的體驗恐怕就很難。

我前面講過體驗就是力量,實際上也是講細節,比如 360 做殺毒,我認爲我們技術超越同行,但是你們各位可能也不一定相信,爲什麼?因爲你不是行業專家,你判斷不了哪一個殺毒引擎更好,我如果講殺毒引擎的技術你也聽不明白,但是我們成功的顛覆了整個殺毒的行業,靠的是用戶體驗,這個用戶體驗廣義來說不僅僅是我剛纔說的體檢、開機加速、一鍵優化,最重要的體驗是什麼?給用戶超出預期的體驗是免費,商業模式顛覆不錯,但是馬後炮,對用戶來說不管什麼商業模式,你怎麼賺錢我不管,我知道我過去花一兩百買一套殺毒,周鴻禕給我免費了,不僅免費,還是終身免費,永遠免費,當時殺毒廠商說我們降價一半,我們變得更便宜,這個不叫超出預期,只是說在不斷的改善,只有徹底免費才叫超出預期。

當年 3Q 大戰的時候,也是一場由體驗引發的血案,我們做的一個產品 QQ 保鏢,不是讓 QQ 的體驗更差,是讓 QQ 體驗更好,比如彈廣告,會影響其他公司的廣告收入,但是用戶體驗很好,所以受到用戶的追捧。最近做搜索,坦率的說,如果我說我們的技術是第四代技術,我真的不好意思,因爲這是撒謊,搜索技術十年來,從谷歌到百度,大家的技術沒有本質性的變化,而且全世界搜索技術最好的公司顯然是谷歌,不是中國這幾家公司,他們也不是靠技術打敗谷歌的,你們也都明白。

但是我爲什麼看到了體驗改變的機會,是因爲今天的搜索引擎越來越像廣告引擎,廣告和搜索混在一起,你們可能分的清,你們的父母絕對分不清,競價排名這種模式,誰有錢誰排在最前面,很多欺詐網站就排在最前面。醫療行業絕對是重災區,你們各位看過病嗎?你們到醫院覺得很舒服嗎?在北京協和、同仁永遠人滿爲患,永遠看不上病,排隊加塞才能弄個專家號,說明醫療資源在中國是匱乏的,協和、同仁好的醫院需要花五百塊錢一個點擊,需要到互聯網上買用戶嗎?不需要。花幾百塊錢一個點擊,需要到他醫院裏看白癜風、不孕不育,我不能說這種醫院都是假醫院吧,但是是什麼貨色,大家也知道。所以這種體驗,已經變成了,一方面搜索引擎幫助大家找到知識,找到很多信息的同時,一方面也出來了,搜索一下你就上當,這就是用戶體驗的問題。即便技術差不多,誰能夠在這個細節體驗上下決心做的不一樣,就不放醫療行業的廣告,敢於向谷歌學習,打廣告和搜索明顯分開,每頁就放三條廣告,絕不多放,這種體驗的改進也可能成爲改變一個行業的力量。每次做這種重大體驗改變的時候,大家要有點沒心沒肺,因爲你的對手可能僱大量的水軍,我是中國罵的最多的人,我估計中國很多水軍公司靠罵我一年能賺好幾千萬。

二是體驗一定要聚焦,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昨天在我的公司內部一個創新大賽裏面,有一組產品用戶體驗部門提的方案,我點評說做了四個功能,我說有一個功能能夠打動用戶已經很不簡單了,把這個功能想辦法做到極致,不是說一個功能覺得不夠,再做五六個功能,手機沒有五個圖標都覺得不好意思拿出去,用戶選擇你的產品,經常爲一個理由特別簡單,一個理由足夠去選擇,我們做產品體驗的時候,很多時候應該面面俱到,應該全方位系統性思考,不錯,應該考慮面面俱到,全方位思考,但思考完了,如何在衆多的功能中找到一個點作爲突破點,再大的一個市場也需要一個針尖一樣點的做切入,所有成功的產品都要找到一個點,通過聚焦,把有限的資源聚焦到一個點上,才能形成壓強,而有的時候你覺得找了幾個點,當跟用戶說有五大功能,有六個體系的時候,你覺得你能夠記住,你作爲老闆也可以要求公司員工學習記住,大家都變成順口溜,但是對於用戶來說真的記得住嗎?

有一次看智能電視的廣告,有六大功能,我晃了一眼,我作爲普通消費者,肯定回憶不出來六大功能,把一個功能做到極致,大家推薦你的產品說,在這個電視上免費電影隨便看,用起來比優酷還簡單,可能還是一個賣點。電視遙控器極端的反映了用戶體驗的時候,巴不得把很多功能推給用戶,用戶常用的功能就是調臺鍵、音量鍵、開關鍵。怎麼樣在用戶用常用的功能做出極致,我說的這個聚焦,集中一點,和前面說的做到極致、超出預期、關注細節高度一致,每個人都不是天才,更不是通才,如果不能聚焦一點,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同時做三個產品,每個產品同時鋪開做五個功能,怎麼驗證產品聚焦,特別簡單,看用戶發帖,看用戶罵你,或者傾聽用戶的聲音,用戶用他們一種最樸素的語言,總結你產品能夠被他們打動的一個點。

當年百度超越谷歌的時候,百度在剛起步的時候,真的搜索技術比谷歌做得好?不是,是因爲 MP3 搜索,會聽到很多民工級用戶在交流的時候,不會說我去用一個搜索引擎,會說有一個網站上面可以免費聽歌,可以免費下歌,如果能聽到用戶這樣的聲音,就恭喜你,說明你找到了一個值得聚焦的一個點,因爲這是用戶關心的。

關於產品的體驗,體驗爲王的時代,誰能夠掌握好體驗的力量,從小處可以改善一個產品,可以做出一個受歡迎的產品,從大處講,甚至能顛覆一個產業,可以改變一個格局,產品的創新,總是把創新理解成做一個研究院,僱很多專家博士,發明一個類似可口可樂的新祕方,或者申請多少專利,我覺得是不現實的,所謂的創新就是從用戶出發,從用戶體驗的細節出發,從很多細微之處出發,能夠對用戶體驗做出持續的改進。

我這個演講的標題,我臨時改主意了,已經很多人講過這個道理,所有的企業都歸結於一句話大道至簡,對所有理念歸結爲給用戶一個特別簡單的使用,簡單就是力量,今天沒有從大道至簡的角度反覆強調,還是從用戶的角度講了如何做好產品經理,用戶體驗的改進應該做哪幾點。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