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Oracle WMS角度看倉庫揀選面的存儲策略

作者:IT168 徐偉巍 王博 log96  2007-12-07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init_Nav();</script>

 

【IT168 專稿】目前,大家有這樣的共識:傳統的倉庫正在向現代的配送中心轉變。而現代的配送中心的核心正是快速的分揀,如何做到快速分揀?一方面來自倉庫內部有足夠多的揀選面,另一方面來自於揀選面的存儲策略,因爲揀選面的分揀效率正是來源於揀選面的存儲策略是否得當。爲什麼這樣說?

    因爲,物料的儲存策略決定了它在揀選工作面的位置和理想存貨水準。你是否思考過,將物料儲存在倉庫的哪個位置才能真正使得倉儲效率的顯著提高?試想一下,如果將一種經常用的物料放置在離裝運區域遠的位置,帶來的不增值活動將要花費多少時間,比如說額外增加的運輸時間。那麼將一個常用的很重的物品放在一個很低的貨架上,使得工人要經常彎腰花大力氣來搬運也是一樣的道理。 

    大多數倉庫揀選工作面都有一些黃金區域。你可以想象的到,這些黃金區域是揀選工作的“黃金地段”。一般來說,這裏的儲位臨近揀選線路的終點,貨架高度也非常適合搬運。但是呢,這些區域實在太少,當然事實也必須如此,否則揀選工作面就會很大而且很難管理。那麼何不從生產效率最大化的角度來設計物料儲存地點呢?通常人們都希望把常用物品放在最便利的位置。 

    配送中心通常保證了顧客需求—利用大批量物流來滿足這種需求。大批量物流是用托盤和大儲存箱接收物料以及以件裝或內部包裝發貨給顧客。要滿足這種需要,你要使得揀選工作面適合揀選件裝物品(或者是更小的單件物品),還要適合大量儲存物料。你還得建立從倉儲區到揀選工作面的補給。揀選工作面的庫存水平也很重要,必須優化揀選工作面的最大和最小庫存水平,避免積壓物料,同樣也避免經常從倉儲區往工作面的補給。 

    爲了選擇合適的揀選工作面儲存策略,你需要分析揀選工作面物品的需求模式以及其他約束條件,例如揀選工作面的空間。需要關注的參數是需求模式以及約束條件。物品需求模式可以通過歷史數據或者預測得出。

需求模式 

    時間範圍:是指你希望分析需求,確定儲存策略的未來某一時期。 
    物料需求與很多因素有關,例如季節性、外部事件、促銷以及產品處於生命週期的階段。要確定儲存策略,你必須非常清楚物品在某個階段的需求量,例如,你想爲節假期選擇一個儲存策略,你需要知道儲存策略有效實施的時間範圍以及在這一範圍內物品的需求量。 

    揀選頻率:如果物品的揀選頻率很高,你一定希望將它放置於一個便利的地方以供揀選而不去考慮每次揀選物品的數量。 
    打個比方說:有兩類物品,第一類物品要取10次,每次1件,第二類物品要取2次,每次5件,儘管兩類物品的總需求量一樣,但你仍然願意把第一件物品儲存在最便利的地方。 

    揀選需求:物品需求數量決定每類物品在工作面的庫存水平。 
    如果需求大,你肯定希望庫存量大以避免高頻率的補給。 

    頻率和需求的變化:這種物品的需求量在特定的時期內是否不規律? 
    在某一天是否具有較高的揀選頻率而在另一天卻不需要呢?這個因素決定你是否將該物品放置在工作面。

1 2 3 4 5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趙建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