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1.馮諾依曼提出“存儲式計算機”方案,使計算機實現了自動化。要使計算機能夠自動計算,必須使計算機可以“看到”計算方案即計算機程序,能夠理解程序語言的含義並順序執行指定的操作,可以及時取得初始數據和中間數據,能夠自動輸出結構。於是機器必須有一個存儲器,用來存儲程序和數據;有一個運算器,用以執行指定的操作;有一個控制部件以便實現自動操作;還要有輸入和輸出,以便輸入原始數據和輸出計算結果。 特點是集中順序過程控制

2.存儲式計算機由中央處理器(cpu),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組成,通過總線連接(地址總線和數據總線

3.計算機系統負責管理計算機系統的硬件,軟件資源並控制整個計算機的工作流程。

4操作系統的發展歷史

     手工操作階段---無操作系統

     批處理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形成

    現代操作系統

4.1聯機批處理實現了作業的自動定序,自動過渡,脫機批處理加入了衛星機,稍微緩解了io的慢速度和主機的快速度的矛盾。是io可以與主機並行運行,執行系統通過通道和中斷技術省去了衛星機,同樣能支持主機和io的並行操作。

4.2多道程序設計技術使得幾道程序同時在系統內並行運行。特徵是多道,宏觀上並行,微觀上串行。

分時技術:分時操作系統把處理機時間劃分成很短的時間片(如幾百毫秒)輪流的分配給各個聯機作業使用。

在這兩種技術下,出現了批處理系統和分時系統,分別稱爲批量操作系統和分時操作系統,標誌着操作系統的初步形成。l另外還有實時操作系統。

4.3現代操作系統

   個人計算機操作系統:圖形用戶界面,功能強大

   現代批處理操作系統:吞吐量大,處理能力強

   分時操作系統:交互能力強,響應快

   實時操作系統:實時響應,可預測分析能力

   網絡操作系統:網絡資源共享,遠程通信能力

  分佈式操作系統,分佈實時操作系統:單一系統映像,分佈處理能力

5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統是一個大型的程序系統。他負責計算機系統軟,硬件資源的分配和管理,控制和協調併發活動;提供用戶接口,使用戶獲得良好的工作環境。

   5.1.操作系統的資源管理功能:操作系統的核心任務是系統資源分配,控制和協調併發活動。

       5.1.1處理機分配:提出進程調度策略,給出進程調度算法,進行處理機的分配

       5.1.2.存儲管理:只有當程序在駐村時,它纔可能在處理機上執行,並且僅當它可以到處理機上執行時才把它調入主存。存儲分配和存儲無關性,存儲保護,存儲擴充

      5.1.3設備管理

      5.1.4 軟件資源管理

5.2操作系統的特性:併發,共享,不確定性

6操作系統的基本類型:

    批量操作系統:特點是在主存中同時存有幾道程序,系統資源的利用率比較高,缺點是對用戶的響應時間(用戶向系統提交作業到獲得系統的處理信息這一段時間爲響應時間)較長,用戶不能及時瞭解自己程序的運行情況並加以控制。

    分時操作系統:採用時間片輪轉的辦法,是一臺計算機同時爲多個終端用戶服務。分時系統重點是實現公平的處理機共享的策略。讓用戶感覺到好像自己在使用一個獨立控制的,處理速度“相對慢一點”的計算機一樣。並行性,獨佔性,交互性

    實時操作系統:對外部輸入的信息,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處理完畢並作出反應。

   個人操作系統:有兩種主流操作系統:一個是微軟的磁盤操作系統(MS-DOS)和具有圖形用戶界面的視窗操作系統(Windows),另一個是UNIX和Linux。UNIX系統是多用戶分時操作系統。

   網絡操作系統:無

  分佈式操作系統: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