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常用功能集錦

1. 硬鏈接、軟鏈接

不同文件同步數據的硬鏈接:

ln -d <源文件>  <目標文件>

文件的“指針”(軟鏈接):

ln -s <源文件>  <目標文件>

2.查看系統版本

uname -a

3.查看命令的用法

man  <命令名>

4.安裝iso

#mount -o loop  <iso文件全路徑>  <mount目標地址>
#cd <mount目標地址>
#cd <installer所在目錄>
#啓動安裝程序(安裝rpm包:#rpm -ivh xxx.rpm)
#cd /
#umount <mount目標地址>

5.追加磁盤(比如/dev/hdb)

#fdisk /dev/hdb
Command(m for help) : m  #顯示菜單
                                     n   #新建分區
                                     1   #分區編號
                                     各種回車
                                     p   #查看分區結果
                                     w   #保存分區結果
#mkfs.ext3   /dev/hdb1
#mount  /dev/hdb1   /file1
#vi /etc/fstab
     /dev/hdb1    /file1    ext3   defaults  1  1

6.查找文件

find   <目錄>  -name <文件名>

7.查找字符串所在文件

grep <字符串>  <文件所在目錄>/*.<文件類型>

grep  abc  /root/*.txt

8.Windows格式文件與Linux格式文件互換(回車符問題)

dos2unix   (\r\n -> \n)

unis2dos  (\n -> \r\n)

9."command not found"解決方法

export PATH=$PATH:<command所在路徑>

10.各種關機方法

#shutdown [-t] [-h]
#halt [-f|-i|-p]
#reboot  #重啓
#init [0]

11.各種編譯方法

編譯.o

#gcc -c xxx.c   -I<頭文件路徑>  -o xxx.o

編譯庫文件

#cc -o libxxx.so -Bdynamic -shared -Bsymbolic -lnsl -ldl  xxx.o yyy.o

12.查看庫文件函數列表

#nm xxx.so

13.找出某進程並kill掉

#ps -ef|grep <進程名或部分名字>
#kill -9  <進程號>

14.修改IP

#ifconfig  eth0  <IP地址>

15.機器安裝某種編碼

查看碼庫內所有類別
#locale -m
安裝某類別
#sudo  localedef -f <目標編碼名> -i <碼庫內大類別> <碼庫內大類別.子類別> 

16.查看二進制文件依賴的庫文件

#ldd  <二進制文件>

17.修改時間

#dete -s 2012/01/01
#date -s 12:12:12
#hwclock -w

18.查看系統資源使用情況

#ps aux
#top -s
某個進程的內存使用:
#ps -ef|grep <進程名>
#ps -l -p <進程號>

19.獲取文件名前綴

for  FILE in `ls  *.txt`
    do  BASENAME=`basename  $FILE  .txt`
        echo $BASENAME
    done

20.壓縮與解壓

僅打包各種.abc文件

#tar -cf  abc.tar  *.abc

添加一個文件

#tar -rf abc.tar a.abc

更新一個文件

#tar -uf abc.tar a.abc

文件列表

#tar -tf abc.tar

使用gzip壓縮文件

#tar -czf abc.tar.gz *.abc

解壓文件(不帶z選項時解壓*.tar文件)

#tar -xzf abc.tar.gz

21.用一個腳本定義當前的環境變量

#. env.sh
或
#source env.sh

22.關閉linux防火牆

#/etc/rc.d/init.d/iptables stop

23.給文件加行號

#cat -n file1 > file2

24.統計目錄下文件總大小

#du -h
#du -B K -s

25.調試工具

#strace  <目標程序>  #系統調用情況
#ltrace  <目標程序>  #庫函數使用情況
#gdb  <目標程序>     #各種調試
#kill -3 <pid>      #打印掛起進程的堆棧

26.運行程序時將結果同時輸出到文件和控制檯

#test.sh 2>&1 |tee result.log

27.批量刪除文件

#find . -type f -name *.log -exec rm {} \;

28.向其他用戶廣播信息

#wall  <消息文件>

29.查看系統日誌

/var/log/messages

30.修改系統內碼

/etc/sysconfig/i18n

31.rpm安裝與卸載

安裝

#rpm -i XXX.rpm

卸載

#rpm -qa|grep <軟件關鍵字>
#rpm -e <rpm名>

強制刪除

#rpm -e --nopreun  <rpm名>
或
#rpm -e --justdb <rpm名>

32.make命令的調試

加-d選項,可查看make命令調試信息,用於幫助定位編譯出錯原因

33.調試已啓動的進程

#gdb --pid=<進程號>

34.查看子進程

#pstree

35.查看機器是32位還是64位

#getconf LONG_BIT

36.execv系統調用

調用一個新進程替代當前進程,如果成功,則永不返回,進程號不變。

37.創建用戶、設置權限

#useradd user1
#passwd user1   #輸入密碼
#vi /etc/passwd
   user1:x:<用戶ID>:<用戶組ID>...

38.啓動ftp服務(22號端口)

#/etc/init.d/sshd start

39.按進程名批量殺進程

#kill -9 `ps -eo pid,cmd|grep <進程名或一部分>`

40.以二進制方式查看文件

#od <文件名>

41.創建raw設備

#parted  /dev/hdd
    (parted) mkpart
                   ... extended (整塊磁盤作爲一個擴展分區)
    (parted) mkpart
                   ... logical  (創建第一個邏輯分區)
                   ... ext3
                   ... 1        (1~500M)
                   ... 500
    (parted) mkpart
                   ... logical  (創建第N個邏輯分區)
                   ... ext3
                   ... 500
                   ... 1000
     ...
#mkdir /myraws
#cd /myraws
#ln -s /dev/disk/by-path/pciXXX-part5 raw1   (邏輯分區的編號從5開始,raw1作爲第一個邏輯分區的鏈接)
#ln -s /dev/disk/by-path/pciXXX-part<N> raw<N-4>   (N個raw設備創建成功)

42.測試遠程服務器是否能連接

#telnet <服務器IP> <服務器端口>

43.Redhat安裝中文語言包

#yum install fonts-chinese.noarch
#yum install m17n-db-common-cjk 
#yum install m17n-db-chinese
#yum groupinstall chinese-suppor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