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云何洋開講丨10.8億融資,私有云的風口來了

燕麥云何洋開講丨10.8億融資,私有云的風口來了 - 燕麥雲 - 燕麥雲的博客

上週,青雲QingCloud宣佈完成金額爲10.8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刷新了中國雲計算行業財務性融資單筆最高金額。青雲從一開始的極客技術團隊,到今天中國雲計算主力軍;身爲創業企業,它憑藉私有云產品在國內市場成功突圍,實屬不易。這次融資也給國內市場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私有云的風口來了。

燕麥云何洋開講丨10.8億融資,私有云的風口來了 - 燕麥雲 - 燕麥雲的博客


青雲策略覆盤:公有云至私有云的轉型

先覆盤下青雲一路走來的策略選擇:青雲最初把自己定位成基礎公有云服務提供商。所謂基礎公有云服務,指的是由一家第三方公司搭建數據中心,將裏面的服務器、網絡、以及計算資源,通過在線連接的方式,“出租”給客戶。例如“雲主機”,就是典型的基礎公有云服務。


基礎公有云服務超大規模的前期投入往往不是創業公司所能承受的。美國的AWS(Amazon Web Service,亞馬遜雲),是亞馬遜公司耗資超百億美金、耗時十年才產生利潤的長線投資。而在中國市場中,只有巨頭級別的公司才能擁有這樣的底氣。


所以青雲很快做出調整,重新定位屬於自己的戰略突破口——私有云企業級解決方案。私有云、企業級市場和金融領域,是青雲轉型戰略的三板斧。通過公有云商用,青雲開發出完整的雲計算產品線,把公有云產品量體裁衣後形成私有云解決方案。


基於這個理念,2015年7月,青雲推出了超融合一體機,在一個私有云硬件中預集成了青雲的核心技術,把企業雲平臺上線週期從數月縮減到數天。這種超融合一體機隨後在金融機構的私有云建設中大受歡迎,迅速佔領市場。


同樣在這個行業堅守多年,我認爲,青雲的快速成長以及驕人的市場成績,印證了我的三個觀點:


第一,“私有云”才符合中國市場的根本需求。

中美文化差異大,中國人喜歡買房和存錢;而美國人則習慣租房和提前消費。中美文化差異也體現在了各自企業雲產品選擇偏好上。美國企業喜歡選擇使用類似AWS的公有云服務,而中國企業則更偏向於用“私有”的形式落地雲產品和服務。


中國人有條件都會選擇買房子,購買私有云就像購買物業財產,它受物權法保護,而且不會受到任何第三方影響。所以,對雲產品足夠了解、對信息安全性有一定要求的國內企業和機構(例如金融機構),未來都一定會使用私有云產品。

燕麥云何洋開講丨10.8億融資,私有云的風口來了 - 燕麥雲 - 燕麥雲的博客

第二,私有云也可以很輕量、能被快速標準化和複製。

過去市場對私有云產品存在嚴重偏見,覺得它定製多,週期長,實施慢,公有云纔是未來。在美國,高端定製的私有云屬於傳統IT“項目”,這些項目一般都是由Microsoft、IBM、Oracle等巨頭包辦的。所以很多人武斷地認爲私有云就是傳統IT項目,所有傳統IT項目有的缺點它都有。


但青雲爲大家展現了私有云產品快速複製起規模的可能性,它的超融合一體機有巨大市場潛力。傳統IT巨頭們因爲本身商業模式限制,不可能將自己的核心技術廉價化和標準化;但在國內一旦有廠商做到了這一點,私有云必將成爲一個可快速複製的商業模式。

燕麥云何洋開講丨10.8億融資,私有云的風口來了 - 燕麥雲 - 燕麥雲的博客

私有云部署技術已經成熟便捷


第三,“公私對接”的便利性,爲私有云廣泛使用提供基礎。

“與外界進行信息互通和對接”已經成爲很多企業建設私有云平臺時的基礎需求,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混合雲”概念,其實就是針對這一需求的功能組件。針對這一點,現在私有云也可以完成得非常好,通過安全地將私有云中的數據開放給外網使用,做到“公私無縫對接”,從而爲企業的私有云應用提供極大的便利。


常年紮根於雲產品和服務市場,基於自己的專業知識沉澱和對中國市場的洞察,我堅持認爲,私有云至少可以佔據中國雲市場的半壁江山。此次想爲青雲融資點個贊,因爲這不但增強了我的信心,更爲中國雲計算領域的創業企業指明瞭方向。


我一直認爲,打造好產品纔是To B創業公司唯一的出路。此外,要參透這個市場的本質,明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敢於堅持自我、不人云亦云,才能在發展中建立壁壘,立於不敗之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