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香識女人》觀後感 之 總有希望存在——中外電影的粗淺看法

      最近在上黨課,有老師抨擊《甄嬛傳》,周杰倫的歌曲和他的電影《菊花臺》更是不止一次被批,大體就是思想消極。《菊花臺》不就是以《雷雨》爲藍本的嗎?一個是名著,一個就被批評的這麼垃圾。(不以爲然),在我接觸的中國電影這並不是偶然現象。

      這是老師在講文化的時候說的,講美國在到處灌輸他的意識形態,講個人英雄主義,慢慢的我們自己的文化可能就被同化。這是個該警惕的領域,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美國電影在中國還是相當受歡迎的。就我看的爲數不多的美國電影吧,我覺得一個共同點是裏面都存在了一個共同的閃光點,希望,這是整個片子的核心骨架。總有那樣的人存在、出現,讓我們原以爲自己已經看透了的世界變得美好起來,畢竟還有我們令人之期待和爲之奮鬥的東西,爲生活賦予了新的意義。當然,它會講這一切都發生在美國,慢慢的也就給美國這個後崛起的混合民族聚集地做了宣傳。

      我比較欣賞的美國片子如《肖申克的救贖》、《沉默的羔羊》都是這類的,光輝的人類優良品質在《肖申克的救贖》裏面熠熠生輝,比如 沉靜、忍耐、智慧、優雅、困境中的不沉淪、運籌帷幄、臥薪嚐膽、一朝驚天大逆轉,頗具王者風範,就像國際象棋一樣(男主自己說的)。但是細細看來,這一切都是早已經鋪墊好的,讓我深深折服男主的內心的強大浩瀚。《沉默的羔羊》中被救贖的是萊克特博士,救贖的天使是史達琳探員,她是個迷人的女性,美麗、勇敢、無畏。冷峻、獨立、智慧、悲天憫人(應該是羔羊),就像某些豆瓣影評上說,是個“無畏的殉道女”。萊克特博士本來智商極高,對人類失望,他毀滅着別人,最終也會自我毀滅的。是史林達挽救了他,將他從越走越遠的黑暗道路上拉了回來。

      一樣是灰暗的現實,在中國的片子裏就拍成了不一樣的情節。我非常欣賞的《霸王別姬》就是這樣,最終是毀滅,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人究竟愛別人多一點,還是愛自己更多? 有什麼值得留戀嗎? 沒有,只有不看的回首,最終10年過去了,虞姬還是沒能找到救贖之道,掙扎了10年,終究還是在舞臺上走了,來祭奠自己曾經的希望和美好的回憶種種。他曾經給別人一個生機,但是最終買下了惡果....

       太晚了,明天繼續完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