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聊聊孩子的不開心:沒有不會表達的娃,只有不懂解讀的媽

早教課上,兒子不願意到前面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膩歪在我的身上。我採取鼓勵、威脅的方式都沒能讓他參與遊戲。旁邊的一位媽媽說:孩子不願意去,就不要去,尊重孩子的需求;而助教老師強行將孩子抱去,教導孩子應該遵守規則。 其實,我自己也有這樣的困惑,

原创 《原生家庭》:有毒原生家庭的3個典型特徵,看看你中毒了嗎?

有人說: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孩子的調色盤,想把孩子畫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不可否認:兩個人之間只要存在接觸,特別是長期的接觸時,那麼兩個人之間就會產生影響和被影響。 而哈佛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史蒂芬·平克在他的著作《白板》中指出“孩子不是一

原创 《做事的常識》:人生悲劇從不懂及時止損開始

很多想要跑步的人存在兩個極端: 一類人把時間用在了長期的準備和計劃上,卻一直無法開始執行。比如花了大量的時間在購買和挑選運動服,挑選跑步場地、規劃跑步路線、設定跑步時間……等等前期的準備工作上,沒有開始或一次跑後歇菜。原因是:前者追求完美,

原创 《非虛構寫作課》:想要提升個人影響力?從寫作開始

邏輯思維的創始人羅振宇在《奇葩說》中指出:“影響力是未來社會的最重要資產,而影響力由寫作和演講構成。”因此想要提升個人影響力,寫作能力的提升首當其衝。 一提到寫作,很多人聯想到的是職業作家、靠寫作爲生的新媒體作者,但是我們工作、學習中要求的

原创 《你是孩子的光》:想讓孩子發光,先把自己點亮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滋養。我原本以爲自己爲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後才發現,成全的原來是我自己”。——馮塵 當媽後,整個的生活都亂套了。 這是無數現代媽媽的真實寫照。 幾千年來的社會文明將女性與母親緊密相連,當一個女性戴上了母親的

原创 想學寫作的看過來!這有一本加速成長的武功祕籍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將有一半的人可以成爲偉人。” 這句話是法國里昂最著名的牧師內德·蘭塞姆墓碑上的手跡。在他84歲高齡時聽了一位72歲臨終者的懺悔,有感而發。懺悔者是布店老闆,一生庸碌,最讓他後悔的是隻能在臨終前對自己的生命做個懺悔,

原创 奧巴馬保持高效與專注的行爲法則,你值得擁有!

倫敦奧運會中,英國獲得的10枚奧運金牌中,自行車隊佔據了驚人的7枚。車隊的總教練戴維·佈雷斯福德被問及這一成功背後的原因時,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整個團隊必須最大限度地獲得成功的那些方法上。 他說:“如果你把能夠想到的與騎自行車相關的所有事情都

原创 2019再見,2020你好!一個媽媽自我實現的年終總結

2019年對我來說是難忘的一年。這一年,我開始嘗試着做自己想做的事:運動、讀書。帶着兩個孩子,和自己搶時間。當孩子的睡眠變得有些規律,我也終於找到了固定的閱讀時間。這一年,收穫不多,但卻讓我看到堅持的力量,更看到了自己的潛力和價值。 201

原创 Nice的老闆,Nice的員工,那是天方夜譚!

人生在世,個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需營運關係,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曾國藩。 職場人總有自己的苦惱:爲什麼別人的工資比自己高?同一年來的,爲什麼別人晉升比自己快?感覺自己在公司不被重視,想要辭職;領導將責任推卸在自己的身上;被周

原创 大哭、發脾氣是好事,千萬不要限制孩子了

家長們經常會根據孩子的表現判斷孩子是不是正常。當孩子表現的歡樂、活潑、大方、自信時,家長就認爲孩子是“正常的”;當孩子表現的憤怒、好動、不合作、脾氣暴躁時,家長就認爲孩子是“不正常的”。其實,對孩子來說,負面的表現也是正常的。家長們之所以覺

原创 除了感受,你無法想象孩子的內心

最近在陪兒子讀繪本《別讓恐龍進超市》,這是想象力與心智成長繪本:如果恐龍還活着系列中的一本。如果億萬年前的恐龍還活着,我們的世界會是什麼樣? 生活需要想象力。 站在成人的世界看待問題,永遠無法感知孩子好奇的內心。 《別讓恐龍進超市》是以孩

原创 畢業十年,全職五年,我悟出的3條人生道理

畢業季,很多的畢業生忙着找工作。我想,很多的理工科女生也會像當年找工作的我一樣,慨嘆社會的不公平:同樣的工作招男生不招女生,同樣優秀的簡歷收男生不收女生,現在就連幼師這樣的職業也有越來越多的男生加入。 畢業十年,再看這些,感覺風輕雲淡。想起

原创 讀懂兒童心理,孩子不用在做苦行僧,你也無需做虎媽

“你怎麼變成這樣了?”這是很多家長都對孩子說過的話。當孩子哭鬧着耍脾氣時,當孩子叛逆的故意跟家長做對時,當孩子將不良行爲當成習慣不斷重複時,很多家長一面生氣,一面抱怨,孩子怎麼就成這樣了呢? 是的,孩子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呢?家長們應該捫心自問

原创 孩子社交很困難?那是因爲你沒有幫助孩子學會“雙向社交”

除了學習成績、身體健康狀況,大部分的父母最關注的應該就是孩子的社交問題了。遇到衝突時,先問問孩子有沒有被打,有沒有被欺負?至於孩子打人、欺負人可以先暫且放一邊嘛。 現如今家長的擔心,越來越演變成了一種社交焦慮。一方面擔心孩子沒有朋友,一方面

原创 打人、愛哭、害羞、暴躁……孩子的社交問題,一個方法輕鬆搞定

很多網友評論電影《狗13》現實的反應了中國家庭教育的教育模式:“你要聽話”。無數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把“你要聽話”掛在嘴邊,卻從來不曾思考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孩子不需要被尊重,感受不需要被理解。 電影中,女主李玩的狗“愛因斯坦”走丟,對成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