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的常識》:人生悲劇從不懂及時止損開始

很多想要跑步的人存在兩個極端:

一類人把時間用在了長期的準備和計劃上,卻一直無法開始執行。比如花了大量的時間在購買和挑選運動服,挑選跑步場地、規劃跑步路線、設定跑步時間……等等前期的準備工作上,沒有開始或一次跑後歇菜。原因是:前者追求完美,後者因爲太累而放棄。

一類人能夠立刻開始,但無法長期堅持。他們行動很迅速,說跑就跑,但缺乏規劃,最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突然事件的干預很容易讓他們放棄。

小蒼廣先生,也是一名跑步愛好者。他最初給自己設定的跑步目標是起牀換上運動服走一圈;後來將跑步和遛狗的習慣結合在一起,同時完成跑步和遛狗兩件事。現在跑步成爲了他生活中的一個固定習慣,雖然因爲工作壓力而被多次中斷,但依然能夠重新開始。跑步後不久,小蒼廣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馬拉松。

做事講求方法,小蒼廣先生能夠堅持跑步, 離不開《做事的常識》

1965年出生的小蒼廣是小倉廣事務所董事長。著有《想當然卻無法做到:三十二歲開始必須遵守的法則》、《交辦的技術》、《做事的常識》等書。立刻開始、堅持到底、不斷重複正是是小蒼廣先生在《做事的常識》中所倡導的做事方法。

人們習慣了自己做事的方法,雖然每天都在做,卻不明白做的很多做事的方法都在背離自己的目標。就好像那些每天喊着減肥卻依然管不住嘴巴的人,他們知道減肥是控制飲食和合理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卻連“喫飽飯後站一會而不是立即休息”這樣微小的好習慣都做不到。

做事靠的不是感覺,而是一套合理、積極、正向的方法。《做事的常識》中指出,成功是開始、堅持、重複的良性循環。通過立即開始,提升行動能力;通過堅持到底達成目標,通過不斷重複,迭代成就。這些方法簡單到人人會說,但字眼裏卻包含着很多人無法真正理解的精髓。當然想要做成一件事還需要積極的心態和超強的意志力作爲支撐。

這些千篇一律的常識,套在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上會有不同的效應。但從這本書中,我們應該理解以下幾個精髓。

1、及時止損的信念

止損是經濟學上的用語,我們能夠明確感受到金錢從多變少;但在做事上往往很難理解什麼是及時止損。

剛上大學的年輕人爲自己畢業後找不到工作而焦慮。對未來的擔憂無可厚非,但一直焦慮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不斷地焦慮導致精神內耗、因精神內耗對事物失去興趣、因爲沒興趣所以做什麼也很難成功,因爲沒有成就而更加焦慮。

焦慮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但過度的焦慮是一種典型的精神內耗。想要避免精神被持續消耗,就要立即開始,這是及時止損的第一個特點。看看困擾自己的是什麼,然後去行動作出改變,而不是繼續在精神層面上不斷的耗費精力,讓精神走上下坡路。

讀研的時候,導師讓師姐把實驗數據傳給我,我毫不客氣跟師姐要全部數據。師姐的回覆讓我印象深刻:這麼多數據你拿來沒用。

後來才明白,我的想法暴露了自己三個問題:1、不清楚自己的需求,2、貪多,認爲多就是好;3、不會規劃時間,傳輸全部數據需要的時間比傳輸個別數據需要的時間多很多天。

很多人像我一樣,做事貪多、追求完美、面面俱到。雖達成結果卻意外耗費了更多的時間、精力。所以,做事也需要斷舍離,這是及時止損的第二個特點。學會斷舍離,長期規劃,合理規劃需求,避免捨本逐末,纔是成功之道

需要斷舍離的不僅僅是自己要做的事情,還有自己的慾望、以及不切實際的幻想。

“計劃趕不上變化”是對計劃最大的否定。但如果沒有計劃,事情和人很容易偏離軌道。當計劃遇到不可控的外因引起的“變化”時,很多人就放棄了計劃。其實這個現象有兩個核心問題:1、如何降低突發事件的干擾?2原計劃落後應該怎麼辦?

《做事的常識》中指出在黃金時間執行重要的計劃。比如上班前的30分鐘、早起一個小時,午睡時間等,這些黃金時間是外部干擾最少的時間段。

計劃落後會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但面對落後,除了放棄,還有其他的選擇可以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比如制定B計劃,在原有計劃的基礎上,確定可以被犧牲的事件,將原有的重要計劃完成。也可以將拉下的任務跳過,工作留白,再單獨找時間補足這一任務,這是避免被累積的工作壓力壓垮的好方法。那些將三天未完成的任務疊加在一起,通過通宵、熬夜、犧牲自己和家人朋友的聚會來執行任務的方法並不明智。

及時止損不是讓你放棄,而是爲了讓你重整旗鼓,重新出發。

不論是自己想的事,還是工作上的事,持續有進度就好,不要給自己太過完美的壓力。適當的給自己放假,心情好了,做事就順了。

2、良好的個人品質

重新開始是一個做事的方法,更是一個人意志力的體現。小蒼廣先生的跑步計劃因爲日常工作和寫書的任務經常被打斷,就算如此,他依然能夠在跑步運動被犧牲後後,不斷的重新開始。跑步幫他減掉了23km體重,他還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馬拉松。

暫時的擱置並不等於放棄,關鍵是內心要有繼續堅持的勇氣。如果一個人在事情的一開始就抱着必定失敗的信念,那麼這個人很難獲得成績。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還沒有走到終點就已經從心裏放棄。

小蒼廣寫到:

“我發現,每當我說出“我不想做了”的時候,其實,我的內心深處通常不是真的這麼想。我知道,我口頭上雖然說要放棄,內心其實一點也不想放棄。我真正的內心感受是,我沒辦法把這件事做好,我對自己很生氣。說這話的時候,我心裏其實一點都不開心,一點也不輕鬆。”

負面思考的人很多,看清負面思考背後的內在驅動力纔是最重要的。停留在表面的負面想法讓人隨波逐流,找到內驅力,趕走負面想法的人,在上坡路上不斷前行。積極思考是一種好的品質,更是一種人生態度。

遵守自己和自己的約定。當你給自己定了早起的計劃和目標時,就儘可能的去做到,做到了你的自尊水平就會提高,你會變得自信。因爲自信來源於自己和自己的約定。一個人不斷的遵守和自己的約定,那麼他就會獲得越來越多的自信,因爲他能夠約束自己。

一個人能夠遵守和他人的約定,那麼這個人就會獲得越來越多外界的信任,事情也會朝好的方向良性循環。

自信和他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

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完美,我們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工作上不要追求盡善盡美,而是要追求盡力而爲。

3、良好的方法

做事的方法和時間管理是分不開的。衆所周知,我們每個人一生中的每一天都只有24小時,上帝不會偏袒一個人,也不會剝奪一個人。爲什麼同樣的24小時,別人能夠產生更多的成果,而自己卻毫無建樹呢?

除了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更應該考慮自己做事的方法和效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黃金時間,所謂的黃金時間是自己能夠高度集中精力、不被打擾的時間段,大部分人的黃金時間都在早上。在黃金時間做最重要的事既符合四象限法則,也符合人的精力規律

全職陪娃的媽媽可以利用早起或晚睡的時間,上班族可以利用提前去公司的一個小時……想找到這樣的時間段,總是有的,就看你願不願意去做了。當然打着黃金時間的旗號,過度消費自己身體健康的行爲是絕對不值得提倡的。

實現願望既需要腳踏實地的小目標,也需要構建願景的大目標。小目標是可以執行的行動,大目標是一個人對未來的憧憬,雙管齊下才能實現改變,獲得成功。

從容易做的小事開始,把工作當成固定習慣、利用黃金時間做最重要的事,利用想睡覺的時間做些雜事、立即行動……這些都是良好的做事方法,立即開始、不斷重複和堅持到底正是將這些小的方法貫穿到底的做事精髓。

拉開牛人和普通人差距的不是牛人做的事比普通人更有意義,而是牛人在做事的時候,堅持了這些看似簡單平凡卻蘊含着巨大能量的做事方法。《做事的常識》能夠幫助你提高認識,將用感覺做事轉移到理性的、科學的合理的做事方法上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