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兒童心理,孩子不用在做苦行僧,你也無需做虎媽

“你怎麼變成這樣了?”這是很多家長都對孩子說過的話。當孩子哭鬧着耍脾氣時,當孩子叛逆的故意跟家長做對時,當孩子將不良行爲當成習慣不斷重複時,很多家長一面生氣,一面抱怨,孩子怎麼就成這樣了呢?

是的,孩子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呢?家長們應該捫心自問,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句抱怨、每一句敷衍、每一個漠不關心、每一次情緒反應……成就了當前的孩子。不是孩子自己變了,而是家長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任何的質變都是由量變引起的。教育也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是父母日積月累的教育模式成就了當前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能夠讀懂孩子的信號,而不是用成人的思維模式去解讀。瞭解一些兒童心理學能夠幫助成人更好的與孩子溝通,甚至會改變成人教育孩子的方式。而《布穀鳥喚醒春天》就是一本溫柔的兒童心理學書籍,韓天霓用溫柔的文字將0~6歲不同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娓娓道來,讓讀者能夠從字裏行間感受到滿滿的愛意和溫柔的情緒。每段介紹都有一個引子,而這個引子就是作者孩子的故事,讀者能夠從故事中讀到自己孩子的一些特點。只要讀懂孩子內心的祕密,教育就會自然、簡單、美好。

韓天霓(韓英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做過十年媒體人,就職於多家財經類媒體。現如今關注0~18歲孩子的心理,2014年創辦小蝌蚪心理工作室,做自由撰稿人和心理諮詢師。

0~6歲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心理特點都是不相同的,因此成人在教育孩子時要抓住不同時期的特點,有的放矢。《布穀鳥喚醒春天》讀起來很簡單,但韓天霓的講述的很多育兒觀點值得借鑑和思考,在這裏分享三個觀點。

1、教育是一個累積的過程。

有句老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大意是三歲前的經歷決定了一個人成人的走向,七歲時樣子的能夠看出這個人老了後的狀態。仔細想想,其實這句話不無道理。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家長就步入了對孩子的“後天培養”中。成人誤以爲三歲前的孩子不記事,所以認爲孩子經歷些什麼並不重要;還有很多的家長加入到各種能力培養的陷阱中,不斷的督促孩子學習這個,學習那個。因爲他們不知道最重要的“後天陪養”是孩子頭幾年的性格和心理機制的培養

知識、技能都可以後天慢慢得來。但孩子的性格、心理機制卻是在一天天的累積中默默形成,因爲看不見,摸不着,感受不到,所以經常被家長們忽視。很多家長自我安慰,偶爾一次忽視孩子沒事,偶爾寵溺一下沒事,但是家長們卻沒有發現偶爾在日積月累中變得頻繁,成了習慣。就好比說孩子一天不刷牙沒關係,牙齒不會壞;卻沒有看到每個星期都有那麼幾次不刷牙、不漱口,最後導致牙齒壞掉。

書中有句話說的特別好:“童年的東西長了一生,幼年的東西藏了一世”。

所以,千萬不要等着到孩子出現各種問題的時候再好好的愛自己的孩子。因爲問題一旦出現,就需要花費成百上千倍的力氣去修補和更正,而從現在這一刻起開始累積,纔是正確的育兒之道。

教育是一個累積的過程,無數的小事累積便成了大事。千萬別抱着僥倖的心理,認真做好成人該做的每一個功課。

2、孩子可以任性,但需要挫折教育。

很多人都抱怨孩子太任性,因爲他們不知道任性的表現恰恰是自我思考的開始

走上社會,漸漸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是從衆的,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思想。其實,從衆本沒有錯,因爲可以保證自己不被團體排斥;但過分的從衆會讓人失去自我意識。很多成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與衆不同,獨一無二、富有領導力,可很多情況下卻事與願違。因爲大部分成人沒有意識到: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時,成人急於給出否定的答案

孩子屈服於成人的權威,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愛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後會變得人云亦云。面對小朋友的任性,成人多數情況下會用權威制服。可是成人不明白,小朋友的任性究竟代表着什麼?是小朋友對自己想法和看法的堅持,是他的自我思考和結論。很多時候,成人完全可以按照孩子的思路驗證下孩子的行爲,爲什麼要讓孩子屈服於自己的權威呢?

有句古語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成人的經歷告訴了孩子他們的體驗,孩子卻沒有自己感受和體驗,他們需要去經歷、去嘗試、去感受酸甜苦辣、體味自己的人生。成人的顧慮比孩子的顧慮多很多,其實,只要沒有生命危險,又何必阻攔。你看到的風景孩子不一定看到,孩子需要遵循自己的步伐,走過該走的彎路。所以當孩子任性時,歡呼吧,因爲你的孩子在自我思考。

當孩子任性時,他們會發現有些事情不一定按照自己預想的情況發展,會失敗、會失望、會難過……,這就是經歷挫折。所謂的挫折不是說對孩子進行體罰、語言暴力,而是讓孩子自己去經歷痛苦和失敗,而成人的角色永遠是讓孩子感受到愛,做孩子的堅強後盾。最忌諱的是當孩子在外面經歷痛苦,回到家還被家長抱怨和訓斥孩子沒本事,這不是挫折教育,孩子感受不到愛,是否定和失望。

用書中的一句話總結一下:“當一個小孩開始主動地厭惡或喜歡某一個東西時,就表明他在思考這個世界。”

3、大人早一點知道, 就沒有青春期。

青春期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當孩子步入青春期,很多家長也變得憂心忡忡。擔心孩子太叛逆,不好管束;擔心孩子早戀、吸毒,誤入歧途;擔心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比較自我。他們之所以比較自我是因爲他們身體能力的發展促使他們可以爲一些行爲負責。而出乎我們意料的是,青春期是幼年時期孩子自我意識的延續。當他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他的自我意識被壓制,在青春期時就會以其他的形式爆發出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還小,儘可能的讓孩子發展自我,表達自我,而不是過分的幫助或限制。如果你的孩子已經處於青春期,只要沒有生命危險,讓她適當的去經歷,而不是用自己的思維來限制他。

父母是一場修行,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做到不犯錯誤。而是要在育兒的路上修煉自己,包容孩子,溫和、有效的和孩子溝通。溝通順暢了,青春期就不會存在那麼多的不理解。要知道,所謂的叛逆也不過是觀點不一致而已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幫助他成長爲他自己,而不是讓他成爲你眼中別人的樣子。

人生如四季。孩子簡單、純淨。我們需要了解孩子,才能做到更好的與孩子溝通。教育孩子不是把孩子養大,按部就班的上學,而是讓孩子具備獨立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就像小雨一樣,潤物無聲。但教育更像金字塔一樣,需要累積,才能走到頂端。好的教育,沒有花槍,沒有招數,只有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