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時代即將結束,後ERP時代正在崛起

來源:CIO時代網 www.ciotimes.com


摘要: 通過ERP和BI的完美組合,ERP系統中的海量數據可以被充分挖掘,並進行多維度的分析、橫縱向的剖析和篩選,將大量原始的數據轉化成有價值的商業信息,讓ERP系統更好地服務於企業。 


ERP時代即將結束,後ERP時代正在崛起


    作爲一個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ERP最早由美國Gartner Group諮詢公司在1993年提出。由於其能夠將企業的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統一起來進行管理,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自誕生以來,很多企業紛紛上線實施ERP,形成一股狂熱的ERP熱潮。然而,現實卻是殘酷,持續走低的實施成功率困擾着CIO們。一時之間,“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的論調不絕於耳,甚至有人高歌“ERP已死”。


    進入21世紀第一個十年後,隨着管理思想的日益成熟以及人們對ERP認識的不斷加深,ERP的盲目追捧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企業實施ERP變得更加理智和具有前瞻性,除了考量ERP的功能,更多地會思考如何更好地發揮ERP的作用。狂熱的EPR時代正向更加理性的後ERP時代過渡,雲計算、SOA、商業智能B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簇擁着步入後ERP時代。


    後ERP時代 ERP+BI充分挖掘數據價值


    企業管理需求不斷深化。隨着雲計算SOA物聯網、移動互聯網、BI等新技術的發展,企業的管理需求不斷深化,不再侷限於傳統優化內部業務流程、提升運營效率的層面上,CIO們眼光更加長遠,他們着眼的是企業管理系統能否提供有價值的商業信息,供管理層進行科學決策。


    ERP系統數據價值亟需挖掘。運轉多年的EPR系統積累了大量的行業數據,這些數據對於企業的經營決策和預測來說意義重大。如何確保這些數據安全存儲和及時運用,將影響到企業能否最大化地發揮ERP的價值。可以說,後ERP時代,數據的深度應用和分析將是企業管理的焦點,未來,實時商業分析、實施大數據處理會有巨大的市場機會。


    ERP+BI乃後ERP時代所向。然而,傳統ERP是面向操作型的,從計劃到執行到反饋到戰略調整,缺少決策分析及在歷史數據上的洞察能力,無法將數據轉換成對決策有參考意義的信息。儲存大量數據的ERP就好比古時候懷才不遇的英雄豪傑們,空有一身本領,卻無法施展抱負。後ERP時代,ERP終於找到了“伯樂”——BI,主要通過對ERP中留存的數據進行抽取、挖掘、管理、分析等,將數據轉化成爲對決策過程有重大意義的信息,幫助企業實現從數據到信息、從信息到知識、從知識到利潤的轉化。通過ERP和BI的完美組合,ERP系統中的海量數據可以被充分挖掘,並進行多維度的分析、橫縱向的剖析和篩選,將大量原始的數據轉化成有價值的商業信息,不斷地爲企業策略的調整提供數據支撐,讓ERP系統更好地服務於企業。


    ERP與BI完美融合,一體化管理是關鍵


    嵌入BI功能的ERP系統能夠實現企業管理上的重大轉折,促進企業管理更加的科學。鑑於此,各大企業紛紛在原有ERP系統的基礎上增加BI功能。然而,CIO們在花費大量的成本和精力終於實現同時運行ERP系統和BI時,卻發現效果不盡如人意,不僅數據挖掘和分析涉及到專業的IT知識,一般人員無法操作,同時分析出來的信息還常常不準確,造成決策失誤。


    其實,ERP與BI的完美融合,必須以一體化管理爲基礎,同時基於先進的BI技術。預建BI功能,無需集成。系統採用“一個設計,一個系統”的理念,在產品的設計初期便預建了BI功能,無需二次開發和集成,可以快速應用。


    先進的BI技術。系統提供快捷數據倉庫、點選式數據挖掘、數據收集和 KPI 管理、實時概覽、點選式報表生成等工具,讓商業用戶不需要技術的支持也可以開展大量的數據挖掘工作,並且挖掘出來的數據是實時精準的。


    1)最小化數據集成,實時展示精準數據。基於統一數據庫最小化數據集成的需要,與傳統的數據分析包含數據庫系統開發、數據清理、數據集成及數據挖掘整個過程相比,數據挖掘一步到位,便捷且經濟。針對不同的業務領域及KPI 要求提供各種實時的顯示組件,多樣化的視圖讓企業從多個維度獲取企業精準的運營數據,便於管理層科學決策。


    2)數據分析更便捷,減少對IT人員的依賴。點選式數據挖掘機制提供最簡便的數據分析工具,讓用戶不需要使用任何SQL語句便可以從業務中找出某些模式和數據比率,發現企業業務發展規律,尋找新的市場機會快速決策;點選式報表生成器則允許用戶選擇任意字段作爲查詢條件自訂報表,並根據用戶的選擇自動生成相關報表,並支持求和、計算數量、求平均值等不同類型的統計,輕鬆完成數據的深度分析,減少企業對IT人員的依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