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皓亮文章有感:未來幾年的匯率市場

對於2005以後外匯市場的展開,作了下面的思索。


基本原理:
國際市場商品價格 <- 等價 -> 計價貨幣(美元)價格 <- 匯率 -> 其他貨幣價格


美元貶值(美元匯率下降)-〉其他貨幣升值-〉商品(石油,銅,鋁等)價格上升

美元升值(美元匯率上升)-〉其他貨幣貶值-〉商品(石油,銅,鋁等)價格下降



1 從利率方面看: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人民幣進入利率上升週期-〉經濟降溫逐步產生效果-〉生產減緩從而導致對國際市場商品(石油,銅,鋁等)需求的減少-〉國際市場商品(石油,銅,鋁等)相對增多,價格下降-〉美元匯率上升


2 從匯率方面看:

人民幣進入利率上升週期(與此同時逐步導入更開放的匯率制度)-〉有助減緩對美的鉅額黑字-〉美國雙子赤字問題得到紓緩-〉美元匯率逐步上升


3 結合起來看:

人民幣利率上升-〉人民幣收益率增加-〉國際資本更加趨向於流入中國-〉中國的外匯儲備進一步加大-〉中國與美國獲得的投資差距進一步擴大,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同時中國握有大量美國國債及其他品種的外匯儲備-〉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增加-〉再次上調利率以舒緩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再次進入前面的循環圈,人民幣僅靠提升利率已不能抵擋升值壓力-〉上調人民幣利率與上調人民幣匯率並舉-〉人民幣匯率逐漸走高


4 再長期一些看:

人民幣匯率不斷走高-〉在國內方面國有及私營企業主逐漸腰包充實,對外資資本展開瘋狂的收購-〉中國逐步由世界工廠的角色轉變爲資本輸出國-〉中國大舉投資第三世界國家,包括東南亞,印度,非洲-〉與此同時逐漸開始投資歐洲和美國-〉Chian Money 席捲世界-〉中國國內的生產效率不斷提高,與此同時由於基建建設的逐步完成對於石油,金屬等等的需求大爲減少-〉美元匯率走高而商品貨幣大幅走低(英鎊,澳元)



我的結論: 總的看起來2005開始的2,3年應該是美元逐漸轉出弱勢,步入升值週期。與此同時以人民幣和日元爲代表的亞洲貨幣也會處於強勢,而歐洲系貨幣(歐元,英鎊)及其他商品貨幣和避險貨幣(澳元,瑞士法郎)將會轉入長期的弱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